一种组装式单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64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4
一种组装式单椅,包括座椅主体和可拆卸式连接于座椅主体背部的靠背;所述座椅主体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扶手组件和坐垫,扶手组件相对设置于坐垫两侧,靠背连接于坐垫上;所述扶手组件内设有用于支撑扶手组件形状的扶手架,扶手架上设有用于支撑坐垫的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包括前横杆和后横杆,前横杆两端设有用于防止坐垫下降的前插头,后横杆两端设有用于防止坐垫上翘的后插头;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分体式的扶手组件、坐垫和靠背,在运输过程中可实现将单椅进行拆卸后运输,从而使得单个部件体积相对较小,在装柜过程中可装载更多的部件,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单椅


[0001]本技术涉及家具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单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沙发和单椅家具,通常都是木方和夹板的连接结构,且扶手和底框连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开料和钉架,且现有的单椅木架工艺较复杂,通过钉架方式连接时钉架效率低,而且存在容易造成钉架位置偏移,影响整体单椅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木架结构的单椅强度交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扶手晃动,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当需要对单椅进行外销时,由于外销产品海运费居高不下,如何提高装柜量,降低海运费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现有沙发和单椅家具,通常都是连体结构、包装体积大,装柜量很少。另外,固定造型的家具都有着严重同质化情形,不符合一些市场和客户个性需求的缺点。
[0004]同时木制结构的单椅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颠簸,容易造成木制结构的单椅的受力变形或破损,从而影响木制结构单椅的后续使用和销售,同时连体结构的木制单椅在变形或破损后,难以实现对单椅进行修复或部件更换,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拆装、分体式结构的组装式单椅。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式单椅,包括座椅主体和可拆卸式连接于座椅主体背部的靠背;所述座椅主体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扶手组件和坐垫,扶手组件相对设置于坐垫两侧,靠背连接于坐垫上;所述扶手组件内设有用于支撑扶手组件形状的扶手架,扶手架上设有用于支撑坐垫的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包括前横杆和后横杆,前横杆两端设有用于防止坐垫下降的前插头,后横杆两端设有用于防止坐垫上翘的后插头。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扶手架包括框型主体和竖直设置于框型主体中部的竖杆,竖杆上形成有连接孔。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杆的连接孔处安装有前插座,前插座为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减小的梯形结构,前插头上形成有与前插座相对应的前插槽,且前插头与前插座之间连接有插销。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扶手架底部边角处焊接固定有方管,方管上也形成有连接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管的连接孔处安装有后插座,后插座为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增大的梯形结构,后插头上形成有与后插座相对应的后插槽,且后插头与后插座之间连接有插销。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扶手架顶部为弧形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坐垫内设有坐垫框架,坐垫框架内形成有沿坐垫框架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座框弹簧。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坐垫框架上设有与座框弹簧端部固定连接的固定件。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坐垫框架上设有连接片,连接片连接于坐垫框架内侧,且连接片位于座框弹簧两侧的坐垫框架上。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片竖直设置与坐垫框架上,且连接片上形成有上下分布的上位孔和下位孔,上位孔处设有与坐垫框架相连接的铆钉。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分体式的扶手组件、坐垫和靠背,在运输过程中可实现将单椅进行拆卸后运输,从而使得单个部件体积相对较小,在装柜过程中可装载更多的部件,提高运输效率;
[0018]2、通过设置前横杆和后横杆,在前横杆的作用下对坐垫进行支撑,防止坐垫的下降,并在后横杆的作用下对坐垫后端进行支撑,确保坐垫在前横杆和后横杆支撑作用下具有更好稳定性的同时,后横杆的设置防止坐垫后端上翘,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靠背与坐垫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3是支撑连杆与扶手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4是扶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前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后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靠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坐垫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扶手组件1,框型主体11,竖杆111,方管112,前插座12,后插座13,坐垫2,坐垫框架21,座框弹簧22,固定件23,连接片24,上位孔25,下位孔26,连接件27,靠背3,靠背架31,插接件32,前横杆4,前插头41,后横杆5,后插头51,后插槽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9]如图1

图8所示,一种组装式单椅,包括座椅主体和可拆卸式连接于座椅主体背部的靠背3;所述座椅主体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扶手组件1和坐垫2,扶手组件1相对设置于坐垫2两侧,靠背3连接于坐垫2上;所述扶手组件1内设有用于支撑扶手组件1形状的扶手架,扶手架上设有用于支撑坐垫2的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包括前横杆4和后横杆5,前横杆4两端设有用于防止坐垫2下降的前插头41,后横杆5两端设有用于防止坐垫2上翘的后插头51。
[0030]靠背3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于坐垫2上,靠背3内设有用于支撑靠背3形状的靠背架31,靠背架31底部设有与坐垫2相连接的插接件32,插接件32与靠背架31之间设有转动连接
的销轴,坐垫2上连接有与插接件32相连接的连接件27,销轴上设有与靠背3相抵接的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实现靠背3在坐垫2上的复位。
[0031]插接件32套接于连接件27上,且插接件32与连接件27之间设有相连接的紧固件,插接件32与连接件2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插接件32与靠背架31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并通过扭簧进行复位,从而在插接件32套接于连接件27上后,插接件32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靠背架31在插接件32上进行转动,熟悉爱你带动靠背3的转动。
[0032]扶手架包括框型主体11和竖直设置于框型主体11中部的竖杆111,竖杆111上形成有连接孔,竖杆1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框型主体11内,且在竖杆111的作用下加强框型主体11的整体强度。
[0033]竖杆111的连接孔处安装有前插座12,前插座12为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减小的梯形结构,前插头41上形成有与前插座12相对应的前插槽42,且前插头41与前插座12之间连接有插销。
[0034]前插槽42为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减小的梯形结构,前插头41和前插座12均竖直设置,当前插头41套接于前插座12后,在前插座12的作用下,限制前插头41的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当坐垫2搁置于前横杆4后,由于前横杆4与坐垫2中部相抵,实现对坐垫2支撑的同时,限制坐垫2的下降。
[0035]扶手架底部边角处焊接固定有方管112,方管112上也形成有连接孔,方管11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框型主体11内。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单椅,包括座椅主体和可拆卸式连接于座椅主体背部的靠背(3);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主体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扶手组件(1)和坐垫(2),扶手组件(1)相对设置于坐垫(2)两侧,靠背(3)连接于坐垫(2)上;所述扶手组件(1)内设有用于支撑扶手组件(1)形状的扶手架,扶手架上设有用于支撑坐垫(2)的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包括前横杆(4)和后横杆(5),前横杆(4)两端设有用于防止坐垫(2)下降的前插头(41),后横杆(5)两端设有用于防止坐垫(2)上翘的后插头(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包括框型主体(11)和竖直设置于框型主体(11)中部的竖杆(111),竖杆(111)上形成有连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11)的连接孔处安装有前插座(12),前插座(12)为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减小的梯形结构,前插头(41)上形成有与前插座(12)相对应的前插槽(42),且前插头(41)与前插座(12)之间连接有插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底部边角处焊接固定有方管(112),方管(112)上也形成有连接孔。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择人何广胜张克明谈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泰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