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拔罐装置,包括水循环装置(1)和负压吸引装置(2),水循环装置(1)上设有水循环管道(10),负压吸引装置(2)上设有负压吸引管道(20),水循环管道(10)和负压吸引管道(20)之间设有多个吸引罐(3),水循环管道(10)从吸引罐(3)穿过,负压吸引管道(20)连接在吸引罐(3)的顶部,负压吸引管道(20)连通吸引罐(3)内部;所述水循环装置(1)包括水循环壳体(11),水循环壳体(11)内设有加热器(12)和水泵(13),水泵(13)的出口连接水循环管道(10)的其中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温度易于控制、避免用户烧烫伤和使用成本较低的优点。避免用户烧烫伤和使用成本较低的优点。避免用户烧烫伤和使用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拔罐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拔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拔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0003]拔罐时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0004]拔罐时的负压作用使皮肤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加速排出。
[0005]现市场上的拔罐装置使用电或火加热,使用火加热时,温度不易于控制,容易影响治疗效果;使用电加热时,罐体中间的电热丝容易损坏,电路故障时易引起瞬间温度过高,而导致用户皮肤出现烧烫伤的现象,且电加热拔罐的罐体上均在冷热交界带,罐体易开裂损坏,频繁更换罐体,使用成本较高。
[0006]因此,现有拔罐装置存在温度不易控制的缺陷,或存在可能导致用户烧烫伤和使用成本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拔罐装置。本技术具有温度易于控制、避免用户烧烫伤和使用成本较低的优点。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负压拔罐装置,包括具有加热功能的水循环装置和负压吸引装置,水循环装置上设有水循环管道,负压吸引装置上设有负压吸引环管道,水循环管道和负压吸引管道之间设有多个吸引罐,水循环管道从吸引罐穿过,负压吸引管道连接在吸引罐的顶部,负压吸引管道连通吸引罐内部。
[0009]前述的负压拔罐装置中,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循环壳体,水循环管道的两端均位于水循环壳体内,水循环壳体内设有加热器和水泵,水泵的出口连接水循环管道的其中一端。
[0010]前述的负压拔罐装置中,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壳体,负压吸引管道的两端均位于负压吸引壳体内,负压吸引壳体内设有抽气泵,抽气泵的抽气端连接负压吸引
管道的其中一端,负压吸引管道的另一端封闭。
[0011]前述的负压拔罐装置中,所述吸引罐包括球囊,球囊的底部设有喇叭形的吸盘,球囊与吸盘的连接处设有通孔,球囊的顶部设有与负压吸引管道连接的负压吸引接口。
[0012]前述的负压拔罐装置中,所述球囊的内壁上设有圆环形的凸带,凸带内设有圆环形的水道,球囊的两侧均设有与水道连通的循环水接头,凸带和循环水接头均为水循环管道的组成部分。
[0013]前述的负压拔罐装置中,所述凸带位于水平经过球囊球心的平面上。
[0014]前述的负压拔罐装置中,所述吸引罐的材质为硅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水循环装置驱动热水经过吸引罐,对吸引罐进行加热,水温温度波动小,温度容易控制,不但可以保证治疗效果的良好,还可以避免使用者皮肤烧烫伤,吸引罐也不会开裂,尤其使吸引罐材质为硅胶的情况下更加不会开裂,吸引罐的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较低。所有吸引罐共用负压吸引装置和水循环装置,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综上,本技术具有温度易于控制、避免用户烧烫伤和使用成本较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水循环装置和负压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吸引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吸引罐的立体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为:1
‑
水循环装置,10
‑
水循环管道,11
‑
水循环壳体,12
‑
加热器,13
‑
水泵;2
‑
负压吸引装置,20
‑
负压吸引管道,21
‑
负压吸引壳体,22
‑
抽气泵,23
‑
气孔;3
‑
吸引罐,30
‑
球囊,31
‑
吸盘,32
‑
通孔,33
‑
负压吸引接口,34
‑
凸带,35
‑
水道,36
‑
循环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2]实施例。一种负压拔罐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水循环装置1和负压吸引装置2,水循环装置1上设有水循环管道10,负压吸引装置2上设有负压吸引管道20,水循环管道10和负压吸引管道20之间设有多个吸引罐3,水循环管道10从吸引罐3的内部穿过,负压吸引管道20连接在吸引罐3的顶部,负压吸引管道20连通吸引罐3内部。
[0023]如图2所示,所述水循环装置1包括水循环壳体11,水循环管道10的两端均位于水循环壳体11内,水循环壳体11内设有加热器12和水泵13,所述加热器12具有恒温功能,即在达到加热温度后自动断电的功能,水泵13的出口连接水循环管道10的其中一端,水循环壳体11中灌注水,水的液面高过加热器12和水泵13。
[0024]所述负压吸引装置2包括负压吸引壳体21,负压吸引壳体21的侧边上设有平衡内外部气压用的气孔23,负压吸引壳体21固定在水循环壳体11的顶部,负压吸引管道20的两端均位于负压吸引壳体21内,负压吸引壳体21内设有抽气泵22,抽气泵22的抽气端连接负压吸引管道20的其中一端,负压吸引管道20的另一端封闭。
[0025]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吸引罐3包括球囊30,球囊30的底部设有喇叭形的吸盘31,
球囊30与吸盘31的连接处设有通孔32,球囊30的顶部设有与负压吸引管道20连接的负压吸引接口33。吸盘31较为柔软的特性,可以使吸引罐3贴合到不平整位置(如关节)进行使用。
[0026]所述球囊30的内壁上设有圆环形的凸带34,凸带34内设有圆环形的水道35,球囊30的两侧均设有与水道35连通的循环水接头36,凸带34和循环水接头36均为水循环管道10的组成部分,水循环管道10的其余部分为多段的软管。
[0027]所述凸带34位于水平经过球囊30球心的平面上,使水道35较大具有较长的长度,提高热水从吸引罐3从穿过时的停留时间,使更多的热量被吸引罐3吸收,从而传递到皮肤组织,保证治疗效果。
[0028]所述吸引罐3的材质为硅胶,通过调节硅胶的硬度(通过改变高硬度胶料和低硬度胶料在硅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加热功能的水循环装置(1)和负压吸引装置(2),水循环装置(1)上设有水循环管道(10),负压吸引装置(2)上设有负压吸引管道(20),水循环管道(10)和负压吸引管道(20)之间设有多个吸引罐(3),水循环管道(10)从吸引罐(3)穿过,负压吸引管道(20)连接在吸引罐(3)的顶部,负压吸引管道(20)连通吸引罐(3)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装置(1)包括水循环壳体(11),水循环管道(10)的两端均位于水循环壳体(11)内,水循环壳体(11)内设有加热器(12)和水泵(13),水泵(13)的出口连接水循环管道(10)的其中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2)包括负压吸引壳体(21),负压吸引管道(20)的两端均位于负压吸引壳体(21)内,负压吸引壳体(21)内设有抽气泵(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泽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