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42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开关设备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包括筒体、动端支撑件和静端支撑件,动端支撑件上安装有用于安装动电极的动端电极座;静端支撑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静电极的静端电极座,该装置还包括传动杆,传动杆上设置有齿轮与动端电极座上的齿条啮合传动,传动杆与筒体密封配合,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通过齿轮齿条传动,进而带动动端电极座的运动,且齿轮齿条可在任意位置停止,调整精度高;通过旋转机构带动传动杆的运动,有利于降低操作力,且避免人力在调整时不能及时停止导致的撞击,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个电极的间距调节费力、移动过程中可靠性低且精度较差的问题。度较差的问题。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设备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压开关设备中,为了保证导体和壳体或筒体之间的绝缘,通常将导体设置在封闭气室内,在封闭气室内充入绝缘气体保证安全的绝缘距离。现有技术中常将六氟化硫作为绝缘气体使用,然而由于六氟化硫是一种温室效应明显的气体,因此替代六氟化硫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若要寻找六氟化硫的替代品,则需要了解该替代品的参数性能,气体绝缘特性作为气体在电气领域的一项重要参数,需要进行研究试验。
[0003]现有的试验装置是采用在密封的气室内间隔设置两个极板,测试一定电压下的击穿距离。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95465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绝缘距离可调式气体绝缘特性测试装置,其中第一触头(即第一电极)和第二触头(即第二电极)间隔布置,第二触头与传动杆固定连接,且穿设在连接法兰上,传动杆上设置有间隔排布的齿槽,通过在齿槽上卡接金属卡板对传动杆的移动进行限位,进而限定两个触头之间间距,同时通过金属卡板卡接在不同的齿槽内以实现调整不同的间距。
[0004]然而,传动杆由人工进行操作,需要靠人力进行推动才能实现传动杆的移动,移动过程中较为费力,且在使用金属卡板进行定位时,由于人工操作无法准确的控制传动杆的行程,因此金属卡板会与法兰频繁的撞击,进而使得齿槽和金属卡板容易发生变形甚至脱出齿槽,导致测量结果不可靠。此外在传动杆上加工齿槽的形式,两个相近的齿槽之间的距离即为行程控制的最小单位,这就会导致传动杆在移动过程中精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电极的间距调节费力、移动过程中可靠性低且精度较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一种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包括筒体和分别安装在筒体轴向两端的动端支撑件和静端支撑件,动端支撑件上导向移动安装有动端电极座,动端电极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动电极的安装结构;静端支撑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静电极的固定结构,或者静端支撑件上安装有静端电极座且静端电极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静电极的固定结构,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还包括垂直于筒体轴线转动安装在筒体上的传动杆,传动杆伸入筒体内的一端设置有齿轮,动端电极座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传动的齿条结构,传动杆与筒体密封配合,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还包括与传动杆露出筒体的一端传动连接以带动传动杆旋转的旋转机构。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对现有的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进行改进,通过设置垂直于筒体轴线且伸入筒体内的传动杆,在传动杆伸入筒体的一端设置有齿轮,动端电极座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传动的齿条结构,通过齿轮齿条传动,进而带动动端
电极座的运动,且齿轮齿条可在任意位置停止,调整精度高;该装置还包括与驱动杆露出筒体的一端传动连接带动驱动杆旋转的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机构带动传动杆的运动,通过传动机构的带动,有利于降低操作力,且避免人力在调整时不能及时停止导致的撞击,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个电极的间距调节费力、移动过程中可靠性低且精度较差的问题。
[0009]进一步地,旋转机构为操作手柄,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还包括指针、刻度盘,指针和刻度盘中的一个和操作手柄相对固定,另外一个和筒体相对固定。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操作手柄进行操作,且设置指针和刻度盘,便于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一边移动动端支撑件,一边进行距离的控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与传动杆露出筒体的一端传动连接的操作盘,操作手柄和指针均固定在操作盘上,刻度盘与筒体固定。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手柄和指针固定在一起,随着人员操控操作盘转动,便于直接读数。
[0013]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盘和刻度盘相贴,且两者之间滑动摩擦配合。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盘与刻度盘相贴,即操作盘上的指针与刻度盘的距离较近,避免读数产生误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用于安装传动杆的位置设置有拔口,拔口处固定有安装座,传动杆穿过安装座与操作盘传动连接,刻度盘固定在安装座上。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拔口,在拔口处设置安装座,便于传动杆的设置,且有利于此处进行密封。
[001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包括绝缘杆和分别连接在绝缘杆两端的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所述齿轮安装在第一金属杆上,第二金属杆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座内。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传动杆设置为两端为金属杆,中间为绝缘杆,两端的金属杆分别用于连接齿轮和轴承,金属杆硬度高,能够承受较大的扭矩和预紧力,中间部分采用绝缘杆,便于动端电极座和筒体之间的绝缘。
[0019]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用于安装传动杆的位置设置有拔口,拔口处固定有安装座;传动杆包括绝缘杆和分别连接在绝缘杆两端的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所述齿轮安装在第一金属杆上,第二金属杆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座内。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拔口,在拔口处设置安装座,便于传动杆的设置,且有利于此处进行密封;将传动杆设置为两端为金属杆,中间为绝缘杆,两端的金属杆分别用于连接齿轮和轴承,金属杆硬度高,能够承受较大的扭矩和预紧力,中间部分采用绝缘杆,便于动端电极座和筒体之间的绝缘。
[0021]进一步地,所述动端支撑件上安装有屏蔽件,屏蔽件位于传动杆和所述安装结构之间。
[00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传动杆和安装结构之间设置屏蔽件,避免在进行气体绝缘特性试验时动端电极对传动杆进行放电。
[0023]进一步地,所述动端支撑件包括绝缘子和固定在绝缘子中心嵌件上的固定筒,动端电极座呈棒状且导向移动设置在固定筒内。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绝缘子的中心嵌件上设置固定筒,便于与外部电源连通,动端电极座呈棒状便于在移动的时候进行导向,对中性好。
[002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和固定结构均为螺纹孔。
[002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安装结构和固定结构设置为螺纹孔,便于动电极和静电极的安装和拆卸,以便对不同结构形式的电极进行试验。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中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筒体;21、动端绝缘子;22、固定筒;23、动端电极座;24、动电极;31、静端绝缘子;32、静端电极座;33、静电极;4、屏蔽件;51、操作盘;52、刻度盘;53、操作手柄;61、第一金属杆;62、绝缘杆;63、第二金属杆;64、齿轮;65、齿条;7、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包括筒体(1)和分别安装在筒体(1)轴向两端的动端支撑件和静端支撑件,动端支撑件上导向移动安装有动端电极座(23),动端电极座(2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动电极(24)的安装结构;静端支撑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静电极(33)的固定结构,或者静端支撑件上安装有静端电极座(32)且静端电极座(3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静电极(33)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还包括垂直于筒体(1)轴线转动安装在筒体(1)上的传动杆,传动杆伸入筒体(1)内的一端设置有齿轮(64),动端电极座(23)上设置有与齿轮(64)啮合传动的齿条(65)结构,传动杆与筒体(1)密封配合,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还包括与传动杆露出筒体(1)的一端传动连接以带动传动杆旋转的旋转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机构为操作手柄(53),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还包括指针、刻度盘(52),指针和刻度盘(52)中的一个和操作手柄(53)相对固定,另外一个和筒体(1)相对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与传动杆露出筒体(1)的一端传动连接的操作盘(51),操作手柄(53)和指针均固定在操作盘(51)上,刻度盘(52)与筒体(1)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盘(51)和刻度盘(52)相贴,且两者之间滑动摩擦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体绝缘特性试验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小猛苏士伟柴影辉董祥渊段晓辉魏建巍刘龙杜迎乾谢世超王文博高远何春天李丽娜宋航宇贺永明白玮李向远李俊锋郭良超井琼琼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