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用淋水喷头,涉及冷却塔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连接丝头、上溅水盘以及下溅水盘;上溅水盘的周壁上围设有若干个破水口,上溅水盘处于相邻的破水口之间的周壁上设有分水角凸起部,下溅水盘上围设有若干个溅水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喷头在对循环水喷淋时,易形成水膜,使得形成水膜后的循环水无法充分的与冷却塔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增加了塔内阻力的问题。并且增加了塔内阻力的问题。并且增加了塔内阻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塔用淋水喷头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用具
,具体涉及冷却塔用淋水喷头。
技术介绍
[0002]水是良好的导热体,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通常使用水在换热器处对工艺介质降温,从经济性及环保方面考虑用于降温的水是需要循环利用的,为了给循环水降温就需要冷却塔,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携带余热的循环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把水的热量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对循环水进行降温。冷却塔性能的高低与塔内淋水喷头有重要关系,循环水通过配水管道到达淋水喷头处,淋水喷头将水流均匀分布。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CN201876188U的专利,该方案包括一个主体管,它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碟盘;每个碟盘具有一个主体盘和均布在主体盘周边的叶片,主体盘的中心部开有导流孔;各碟盘位于主体管下方,且与主体管同轴;相邻的上下两个碟盘满足:上面的碟盘的叶片外径>下面的碟盘的叶片外径>上面的碟盘的主体盘外径>下面的碟盘的主体盘外径>上面的碟盘的导流孔内径>下面的碟盘的导流孔内径。
[0004]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0005]现有的喷头在对循环水喷淋时,易形成水膜,使得形成水膜后的循环水无法充分的与冷却塔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增加了塔内阻力。
[0006]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喷头在对循环水喷淋时,易形成水膜,使得形成水膜后的循环水无法充分的与冷却塔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增加了塔内阻力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冷却塔用淋水喷头,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连接丝头、上溅水盘以及下溅水盘;
[0010]所述上溅水盘的周壁上围设有若干个破水口,所述上溅水盘处于相邻的破水口之间的周壁上设有分水角凸起部,
[0011]所述下溅水盘上围设有若干个溅水凹槽。
[0012]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破水口与所述溅水凹槽沿俯视方向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0013]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上溅水盘与所述下溅水盘均为上凸式锥形盘。
[0014]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上溅水盘的弧形外壁呈内凹式设置。
[0015]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下溅水盘的弧形外壁呈外凸式设置。
[0016]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连接丝头的中心处设有上通水孔。
[0017]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上溅水盘的中心处设有下通水孔。
[0018]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上通水孔的口径大于所述下通水孔的孔径。
[0019]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分水角凸起部呈三角形设置。
[0020]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破水口呈弧形状设置。
[0021]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溅水凹槽呈长条状设置。
[0022]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溅水凹槽的底面呈内凹式设置。
[0023]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溅水凹槽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溅水盘的弧形外壁平滑过渡连接。
[0024]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连接丝头、上溅水盘以及下溅水盘之间通过围设的连接筋相固接。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制造简单耐用,水流破碎更细小,循环水液滴分布更均匀,循环水经过淋水喷头形成的伞膜更小更少,降低了塔内阻力;
[0027]本方案为二溅式,相比于传统技术中的三溅式,通过观察此种喷头喷溅效率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上溅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
‑
连接丝头,2
‑
上溅水盘,3
‑
下溅水盘,4
‑
连接筋,5
‑
分水角凸起部,6
‑
破水口,7
‑
溅水凹槽,8
‑
上通水孔,9
‑
下通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4]如图1至图3所示,冷却塔用淋水喷头,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连接丝头1、上溅水盘2以及下溅水盘3;
[0035]上溅水盘2的周壁上围设有若干个破水口6,上溅水盘2处于相邻的破水口6之间的周壁上设有分水角凸起部5,
[0036]下溅水盘3上围设有若干个溅水凹槽7。
[0037]破水口6与溅水凹槽7沿俯视方向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0038]上溅水盘2与下溅水盘3均为上凸式锥形盘。
[0039]上溅水盘2的弧形外壁呈内凹式设置。
[0040]下溅水盘3的弧形外壁呈外凸式设置。
[0041]连接丝头1的中心处设有上通水孔8。
[0042]上溅水盘2的中心处设有下通水孔9。
[0043]上通水孔8的口径大于下通水孔9的孔径。
[0044]分水角凸起部5呈三角形设置。
[0045]破水口6呈弧形状设置。
[0046]溅水凹槽7呈长条状设置。
[0047]溅水凹槽7的底面呈内凹式设置。
[0048]溅水凹槽7的下端部与下溅水盘3的弧形外壁平滑过渡连接。
[0049]连接丝头1、上溅水盘2以及下溅水盘3之间通过围设的连接筋4相固接。
[0050]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0051]淋水喷头,通过连接丝头1的外螺纹与配水管道进行连接,循环水通过配水管道达到淋水喷头,循环水先经过连接丝头1,然后打到到上部上溅水盘2上,一部分水通过上溅水盘2破碎分撒,上溅水盘2的破碎分撒形式主要通过分水角、破水口6进行分撒破碎,通过流体力学仿真模拟,间隔布置的分水角、破水口6会对循环水起到扰流的作用;
[0052]经过分水角的循环水与破水口6处的循环数互相扰动,互相击打,起到水流破碎的作用,并且因为分水角相较于破水口6更加的突出且平滑存在均匀布水的作用,让循环水分布更均匀;
[0053]下溅水盘3对通过上溅水盘2中间下通水孔9流经的循环水进行喷洒,下溅水盘3上均布有溅水凹槽7能对循环水起到破碎作用,并且溅水凹槽7与上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却塔用淋水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连接丝头(1)、上溅水盘(2)以及下溅水盘(3);所述上溅水盘(2)的周壁上围设有若干个破水口(6),所述上溅水盘(2)处于相邻的破水口(6)之间的周壁上设有分水角凸起部(5),所述下溅水盘(3)上围设有若干个溅水凹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用淋水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水口(6)与所述溅水凹槽(7)沿俯视方向处于同一竖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用淋水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溅水盘(2)与所述下溅水盘(3)均为上凸式锥形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塔用淋水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溅水盘(2)的弧形外壁呈内凹式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高翔,宋建功,刘泉,杨健,张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蓝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