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39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包括锚杆套筒(1)、抗浮锚杆(2)、垫层(3)、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锚杆套筒设置在槽体的抗浮锚杆安装孔口处,垫层施工在槽体底部,使锚杆套筒预埋在垫层内;锚杆钢筋(201)贯穿锚杆套筒,锚杆钢筋向下插入在槽体内并通过灌浆体形成抗浮锚杆,锚杆钢筋的上端向上延伸至垫层的上方;垫层的上部形成有第一防水层,且第一防水层环绕在锚杆钢筋的上端四周,第二防水层施工在第一防水层的顶面和垫层的顶面上,且第二防水层包裹在锚杆钢筋的上端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工期长和存在漏水质量隐患的问题。长和存在漏水质量隐患的问题。长和存在漏水质量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构造,尤其涉及一种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下工程中抗浮锚杆应用越来越多,在底板防水中,抗浮锚杆端部与垫层面交界部位的处理,是关系到地下室底板防水效果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地下室底板重大漏水隐患。
[0003]抗浮锚杆施工的常规施工方法是:土方挖至槽底预留土位置时,定位放线确定抗浮锚杆位置并钻孔施工,再施工锚杆,锚杆施工完成后进行清槽,验槽完成后浇筑垫层,之后对垫层进行底板防水层施工,同时针对抗浮锚杆端头进行防水处理(处理后端头多为凸型)。抗浮锚杆的常规施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4]1、槽底土体需分两次开挖完成,导致土方开挖工程临时停工的问题,并需二次进场,且清槽、锚杆施工等工序易受雨天影响而无法施工,需晾晒后施工,导致整体工期相对较长。
[0005]2、位于垫层顶面交界部位的抗浮锚杆端头通过防水材料包裹后为凸型,容易被后续工序施工破坏,导致漏水质量隐患,需要铺设细石保护层保护防水材料的包裹位置,进一步导致了施工工期的延长。
[0006]3、钻孔对原状土扰动较大,可能导致垫层存在开裂风险,导致漏水质量隐患问题。
[0007]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工期长和存在漏水质量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工期长和存在漏水质量隐患的问题。
[0009]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包括锚杆套筒、抗浮锚杆、垫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锚杆套筒设置在槽体的抗浮锚杆安装孔口处,垫层施工在槽体底部,使锚杆套筒预埋在垫层内;锚杆钢筋贯穿锚杆套筒,锚杆钢筋向下插入在槽体内并通过灌浆体形成抗浮锚杆,锚杆钢筋的上端向上延伸至垫层的上方;垫层的上部形成有第一防水层,且第一防水层环绕在锚杆钢筋的上端四周,第二防水层施工在第一防水层的顶面和垫层的顶面上,且第二防水层包裹在锚杆钢筋的上端外壁上。
[0011]所述的垫层的上部设置下沉式的防水槽,防水材料填充在防水槽内形成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的顶面与垫层的顶面齐平。
[0012]所述的第一防水层为上宽下窄的梯台形结构,第一防水层的底部宽度大于锚杆套筒的外径,第一防水层的深度小于垫层的厚度。
[0013]所述的第一防水层的深度为5cm。
[0014]所述的锚杆套筒的内径与抗浮锚杆的直径一致。
[0015]所述的锚杆套筒、锚杆钢筋、第一防水层同轴设置。
[0016]所述的锚杆套筒内填充有回填土,锚杆钢筋通过钻孔贯穿锚杆套筒内的回填土。
[0017]所述的第二防水层包括防水涂层、附加防水卷材层和防水卷材层,防水涂层涂覆在第一防水层的顶面、垫层的顶面上及锚杆钢筋的上端外壁上,附加防水卷材层铺设在防水涂层上并延伸至锚杆钢筋的上端外壁上,第二防水卷材层铺设在防水涂层和附加防水卷材层上并延伸至锚杆钢筋的上端外壁上。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由于设有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能通过下沉式的防水槽填充防水材料形成的第一防水层,使防水材料与垫层的混凝土浆料结合并有效握裹在锚杆钢筋的上端,避免了包裹在垫层上方锚杆钢筋端部的防水材料容易在后期的施工工序中被破坏的问题;通过第二防水层在垫层、第一防水层和锚杆钢筋的上端外壁上的铺设,形成双重防水措施,有效保证了锚杆钢筋端部的防水性能,避免了渗漏质量问题。
[0020]2、本技术由于设有锚杆套筒,可通过锚杆套筒预留在抗浮锚杆的安装孔口处,使垫层可先于抗浮锚杆施工,土方开挖和清槽能一次性完成,缩短施工工期,且减少雨季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同时,通过在锚杆套筒内钻孔施工抗浮锚杆的方式,减少了钻孔对原状土的扰动,从而防止垫层开裂及其导致的渗漏问题,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的剖视图。
[0022]图中,1锚杆套筒,2抗浮锚杆,201锚杆钢筋,3垫层,301防水槽,4第一防水层,5第二防水层,501防水涂层,502附加防水卷材层,503防水卷材层,6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见附图1,一种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包括锚杆套筒1、抗浮锚杆2、垫层3、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锚杆套筒1设置在槽体的抗浮锚杆安装孔口处,垫层3施工在槽体底部,使锚杆套筒1预埋在垫层3内;锚杆钢筋201贯穿锚杆套筒1,锚杆钢筋201向下插入在槽体内并通过灌浆体形成抗浮锚杆2,锚杆钢筋201的上端向上延伸至垫层3的上方;垫层3的上部形成有第一防水层4,且第一防水层4环绕在锚杆钢筋201的上端四周,第二防水层5施工在第一防水层4的顶面和垫层3的顶面上,且第二防水层5包裹在锚杆钢筋201的上端外壁上。
[0025]通过锚杆套筒1在抗浮锚杆安装孔口处的预留,可先施工垫层3后再施工抗浮锚杆2,从而使土方开挖和清槽作业可一次性完成,相比传统的二次开挖和清槽施工方式,能缩短整体工期,且工艺相对环保,减少雨季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0026]在施工抗浮锚杆2时,直接在锚杆套筒1内钻孔施工,通过锚杆套筒1的设置减少钻孔对原状土的扰动,从而减少垫层3开裂的情况发生,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0027]抗浮锚杆2施工完成后,通过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的双重防水措施达到有效的防水效果,减少锚杆钢筋201端部腐蚀等情况的发生。
[0028]所述的垫层3的上部设置下沉式的防水槽301,防水材料填充在防水槽301内形成第一防水层4,第一防水层4的顶面与垫层3的顶面齐平。
[0029]防水槽301的下沉式结构可采用下挖碗口式防水做法,填充防水材料后使防水材料有效包裹在锚杆钢筋201的端部,防水材料对锚杆钢筋201的包裹面积大,能有效防止水渗入第一防水层4内,避免了锚杆钢筋201端部的渗漏水质量问题,且能防止锚杆钢筋201锈蚀。
[0030]所述的第一防水层4为上宽下窄的梯台形结构,第一防水层4的底部宽度大于锚杆套筒1的外径,第一防水层4的深度小于垫层3的厚度,进一步保证了防水材料对锚杆钢筋201的有效包裹。
[0031]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防水层4的深度为5cm,第一防水层4的深度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0032]所述的锚杆套筒1的内径与抗浮锚杆2的直径一致,便于抗浮锚杆2的定位施工。
[0033]所述的锚杆套筒1、锚杆钢筋201、第一防水层4同轴设置,保证了抗浮锚杆2的施工精度和锚杆钢筋201端部的防水性能。
[0034]所述的锚杆套筒1内填充有回填土6,锚杆钢筋201通过钻孔贯穿锚杆套筒1内的回填土6,可防止垫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其特征是:包括锚杆套筒(1)、抗浮锚杆(2)、垫层(3)、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锚杆套筒(1)设置在槽体的抗浮锚杆安装孔口处,垫层(3)施工在槽体底部,使锚杆套筒(1)预埋在垫层(3)内;锚杆钢筋(201)贯穿锚杆套筒(1),锚杆钢筋(201)向下插入在槽体内并通过灌浆体形成抗浮锚杆(2),锚杆钢筋(201)的上端向上延伸至垫层(3)的上方;垫层(3)的上部形成有第一防水层(4),且第一防水层(4)环绕在锚杆钢筋(201)的上端四周,第二防水层(5)施工在第一防水层(4)的顶面和垫层(3)的顶面上,且第二防水层(5)包裹在锚杆钢筋(201)的上端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垫层(3)的上部设置下沉式的防水槽(301),防水材料填充在防水槽(301)内形成第一防水层(4),第一防水层(4)的顶面与垫层(3)的顶面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浮锚杆端头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防水层(4)为上宽下窄的梯台形结构,第一防水层(4)的底部宽度大于锚杆套筒(1)的外径,第一防水层(4)的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欣刘泽华孙皓李保成王鑫刘照喜唐春霖杨沫孙月鹏刘喆方雅仟李名三王彦鹏邴子洋康永星肖世阔王凯强宋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