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已施工框架柱以及新增框架梁基础,所述新增框架梁基础为梁纵筋与梁箍筋绑扎二次的钢筋网架结构,所述梁纵筋一端植筋到已施工框架柱内,所述已施工框架柱上位于新增框架梁基础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角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加固改造技术领域,以现有的已施工框架柱为基础,将新增框架梁与框架柱通过植筋连接,然后在框架梁与框架柱四周采用角钢和螺栓件进行强化固定,最后再浇筑混凝土,这样的节点不仅能保证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连接节点的刚性连接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房屋加固改造
,具体为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存在有大量的老旧砌体建筑,由于老旧建筑规范对抗震性能的要求十分有限,所以对此类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改造的业务要求日益提升,当对房屋进行加固改造时,需要在已施工框架柱上新增框架梁。传统上,一般采用将新增框架梁的纵筋采用植筋方式植入已施工框架柱内,然而,新增框架梁的纵筋仅通过植筋方式与原框架柱的连接节点不紧密,不能达到设计的刚接节点,会对结构安全产生较大隐患,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已施工框架柱以及新增框架梁基础,所述新增框架梁基础为梁纵筋与梁箍筋绑扎而成的钢筋网架结构,所述梁纵筋一端植筋到已施工框架柱内,所述已施工框架柱上位于新增框架梁基础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角钢,所述角钢通过螺栓件分别与已施工框架柱以及新增框架梁基础装配固定,所述新增框架梁基础位置上浇筑混凝土;
[0005]上述角钢与已施工框架柱的连接位置采用锚固式螺栓连接件。
有益效果
[0006]本技术提供了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以现有的已施工框架柱为基础,将新增框架梁与框架柱通过植筋连接,然后在框架梁与框架柱四周采用角钢和螺栓件进行强化固定,最后再浇筑混凝土,这样的节点不仅能保证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连接节点的刚性连接稳定性,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已施工框架柱与新增框架梁之间连接的装配式连接,提升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所述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已施工框架柱;2、新增框架梁;3、梁箍筋;4、梁纵筋;5、角钢;6、螺栓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0]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0011]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1可知,本方案包括已施工框架柱1以及新增框架梁2基础,新增框架梁2基础为梁纵筋4与梁箍筋3绑扎而成的钢筋网架结构,梁纵筋4一端植筋到已施工框架柱1内,已施工框架柱1上位于新增框架梁2基础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角钢5,角钢5通过螺栓件6分别与已施工框架柱1以及新增框架梁2基础装配固定,新增框架梁2基础位置上浇筑混凝土;上述角钢5与已施工框架柱1的连接位置采用锚固式螺栓连接件,以现有的已施工框架柱1为基础,将新增框架梁2与框架柱1通过植筋连接,然后在框架梁与框架柱四周采用角钢5和螺栓件6进行强化固定,最后再浇筑混凝土,这样的节点不仅能保证新增框架梁2与已施工框架柱1之间的连接节点的刚性连接稳定性,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已施工框架柱1与新增框架梁2之间连接的装配式连接,提升作业效率。
[00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1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增框架梁与已施工框架柱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已施工框架柱以及新增框架梁基础,所述新增框架梁基础为梁纵筋与梁箍筋绑扎而成的钢筋网架结构,所述梁纵筋一端植筋到已施工框架柱内,所述已施工框架柱上位于新增框架梁基础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角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仁宽,尹志明,张之骁,杨宇,肖添,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