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羽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23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第一吸氧瓶,所述第一吸氧瓶的顶部连通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远离第一吸氧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外壁固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通气管远离第一吸氧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一氧气管的外壁对称连接有吸氧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两侧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将连接管夹持于患者的鼻腔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吸氧瓶、第二吸氧瓶、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设置,可以使得医护人员在更换第一吸氧瓶或者第二吸氧瓶的时候,不影响患者正常的吸氧,通过夹持机构的设置,可以防止吸氧管从患者的鼻腔处掉出。处掉出。处掉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急诊是指医院内部中的急诊科,意思是在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对患者进行急救治疗时,一般是采用输氧管连接输氧瓶来给患者补足氧气,但是在患者吸氧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则是在氧气瓶更换期间,这时患者吸氧会有一段真空期,这时会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为此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氧气瓶更换期间,患者不能吸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
[0004]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包括第一吸氧瓶,所述第一吸氧瓶的顶部连通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远离第一吸氧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外壁固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通气管远离第一吸氧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一氧气管的外壁对称连接有吸氧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两侧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将连接管夹持于患者的鼻腔处,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外壁靠近第一阀门的位置连通有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远离第一通气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远离第二通气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吸氧瓶,所述第二通气管靠近第二吸氧瓶的位置固设有第二阀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设于连接管一端的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远离连接管的一面固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远离连接管的一面固设有魔术贴勾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管与第一出气管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与第二出气管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吸氧管的端口处滑动连接有管塞。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的外壁均固设有氧气压力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与第一通气管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第一吸氧瓶、第二吸氧瓶、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设置,可以使得医护人员在更换第一吸氧瓶或者第二吸氧瓶的时候,不影响患者正常的吸氧,通过夹持机构的设置,可以防止吸氧管从患者的鼻腔处掉出。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第一出气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第二通气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第一吸氧瓶;2、第一出气管;3、第一通气管;4、第一阀门;5、连接管;6、吸氧管;7、夹持机构;701、第一连接带;702、魔术贴毛面;703、第二连接带;704、魔术贴勾面;8、第二通气管;9、第二出气管;10、第二吸氧瓶;11、第二阀门;12、管塞;13、氧气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包括第一吸氧瓶1,第一吸氧瓶1的顶部连通第一出气管2,第一出气管2远离第一吸氧瓶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管3,第一通气管3的外壁固设有第一阀门4,第一通气管3远离第一吸氧瓶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5,连接管5远离第一氧气管的外壁对称连接有吸氧管6,连接管5的外壁两侧设置有夹持机构7,夹持机构7用于将连接管5夹持于患者的鼻腔处,第一通气管3的外壁靠近第一阀门4的位置连通有第二通气管8,第二通气管8远离第一通气管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气管9,第二出气管9远离第二通气管8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吸氧瓶10,第二通气管8靠近第二吸氧瓶10的位置固设有第二阀门11。
[0020]该装置通过第一吸氧瓶1、第二吸氧瓶10、第一出气管2、第二出气管9、第一通气管3和第二通气管8的设置,可以使得医护人员在更换第一吸氧瓶1或者第二吸氧瓶10的时候,不影响患者正常的吸氧,通过夹持机构7的设置,可以防止吸氧管6从患者的鼻腔处掉出。
[0021]该装置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是,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先将吸氧管6塞入患者的鼻腔内,然后利用夹持机构7将连接管5夹持于患者的鼻腔处,然后打开第一阀门4,让第一吸氧瓶1中的氧气经过第一出气管2和第一通气管3进入连接管5内,然后再由连接管5和吸氧管6输送至患者体内,如果第一吸氧瓶1的氧气快用完了,可以开启第二阀门11,关闭第一阀门4,让第二吸氧瓶10中的氧气经第二出气管9和第二通气管8进入第一通气管3内,再由第一通气管3、连接管5和吸氧管6进入患者体内,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通气管3远离吸氧管6的一端重新更换第一吸氧瓶1即可,方便快捷,在更换中也不耽误患者吸氧。
[0022]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7包括固设于连接管5一端的第一连接带701,第一连接带701远离连接管5的一面固设有魔术贴毛面702,连接管5远离第一连接带701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带703,第二连接带703远离连接管5的一面固设有魔术贴勾面704,更具体的,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再将吸氧管6插入患者的鼻腔内之后,可以手持第一连接带701和第二连接带703,将第一连接带701和第二连接带703绕于患者的脑后,然后利用魔术贴毛面702和魔术贴勾面704将第一连接带701和第二连接带703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避免吸氧管6从患者的鼻腔处滑落。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气管3与第一出气管2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第二通气管8与第二出气管9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更具体的,通过第一通气管3
与第一出气管2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更换第一吸氧瓶1,通过第二通气管8与第二出气管9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更换第二吸氧瓶10。
[0024]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氧管6的端口处内壁滑动连接有管塞12,通过在吸氧管6的端口处内壁滑动连接有管塞12,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吸氧管6中,影响患者治疗,在患者进行吸氧前,可以将管塞12拔掉。
[0025]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气管2和第二出气管9的外壁均固设有氧气压力表13,更具体的,通过在第一出气管2和第二出气管9的外壁均固设有氧气压力表13的设置,可以用来测定氧气的压力。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5与第一通气管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通过连接管5与第一通气管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更换连接管5和吸氧管6。
[0027]对所公开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氧瓶(1),所述第一吸氧瓶(1)的顶部连通第一出气管(2),所述第一出气管(2)远离第一吸氧瓶(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管(3),所述第一通气管(3)的外壁固设有第一阀门(4),所述第一通气管(3)远离第一吸氧瓶(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远离第一氧气管的外壁对称连接有吸氧管(6),所述连接管(5)的外壁两侧设置有夹持机构(7),所述夹持机构(7)用于将连接管(5)夹持于患者的鼻腔处,所述第一通气管(3)的外壁靠近第一阀门(4)的位置连通有第二通气管(8),所述第二通气管(8)远离第一通气管(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气管(9),所述第二出气管(9)远离第二通气管(8)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吸氧瓶(10),所述第二通气管(8)靠近第二吸氧瓶(10)的位置固设有第二阀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张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