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柱梁用校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22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1
一种钢结构柱梁用校直器,包括机架和上模,所述机架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所述上模与机架的油缸配合使用,所述机架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夹持组件,使用者只需要控制第一电机可以达到两个夹持板同时同向或反向移动,减少人力转动的时间和精力,大大的提高了钢结构柱梁的生产速度,通过设置运输组件,第二电机能够使带动着运输带转动,而钢结构柱梁放在运输带表面,从而达到钢结构柱梁的移动,运输带的转动比人力移动的速度和距离更加准确,大大的增加了钢结构柱梁生产质量,解决了运输钢结构柱梁采用人工运输,容易使钢结构柱梁在校直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且夹持组件采用人工转动夹持,浪费生产速度的问题。浪费生产速度的问题。浪费生产速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柱梁用校直器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结构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柱梁用校直器。

技术介绍

[0002]在钢结构生产中,由于很多梁柱都是进行焊接组立而成的,容易形成焊接变形,因此需要进行校直,而传统的校直方法主要是进行热校直,用氧气乙炔进行烘烤,校直效果不好,而且容易造成过热过烧,降低梁柱本身的强度。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结构梁柱直线度校直装置,其申请公布号为CN202020431969.5,该专利包括机架,其下端设置有下模座,其上端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油缸,该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对钢结构梁柱进行校直的装置,但是该方案在运输钢结构柱梁采用人工运输,容易使钢结构柱梁在校直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且夹持组件采用人工转动夹持,浪费生产速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柱梁用校直器,具备便于运输和夹持的优点,解决了运输钢结构柱梁采用人工运输,容易使钢结构柱梁在校直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且夹持组件采用人工转动夹持,浪费生产速度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结构柱梁用校直器,包括机架和上模,所述机架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所述上模与机架的油缸配合使用,所述机架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柱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四个固定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连接有运输组件;
[0006]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电机位于前侧固定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固定板的外侧与双向螺杆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杆表面的双向螺纹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双向螺杆配合使用的螺纹槽,且两个移动块通过螺纹槽与双向螺杆啮合连接,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移动块的顶部贯穿至支撑板的内部与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的内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位于夹持板的内部滚动;
[0007]所述运输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运输带,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运输带的外表面和转块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所述运输带内部的两端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部与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转块通过螺纹与运输带啮合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滚珠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滚珠的前端贯穿至夹持板的外侧。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双向螺杆的中部和左侧连接有转轴,所述双向螺杆
的中部和左侧分别通过转轴与支撑板和固定板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内部的两侧均连接有滑杆,所述移动块套设与滑杆的表面,所述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滑杆配合使用的滑槽,且移动块套设与滑杆的表面滑动。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运输组件位于夹持板相对一侧的之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组件,使用者只需要控制第一电机可以达到两个夹持板同时同向或反向移动,减少人力转动的时间和精力,大大的提高了钢结构柱梁的生产速度,通过设置运输组件,第二电机能够使带动着运输带转动,而钢结构柱梁放在运输带表面,从而达到钢结构柱梁的移动,运输带的转动比人力移动的速度和距离更加准确,大大的增加了钢结构柱梁生产质量,解决了运输钢结构柱梁采用人工运输,容易使钢结构柱梁在校直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且夹持组件采用人工转动夹持,浪费生产速度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块和运输带,能够使转块转动时带动着运输带转动,而且运输带表面的螺纹可以增加对钢结构柱梁的摩擦力。
[0016]3、本技术通过设置滚珠,夹持组件对钢结构柱梁夹持时不会影响运输带带动移动,能够使夹持组件和运输组件同时运转。
[0017]4、本技术通过设置转轴,增加了双向螺杆转动时的稳定性,能够使双向螺杆转动更加稳定。
[0018]5、本技术通过设置滑杆和滑槽,滑杆提供了移动块的运动轨迹,防止移动块的顶端未支撑发生倾斜。
[0019]6、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组件和运输组件,使用者在放置钢结构柱梁时放在运输带的顶部,然后启动夹持组件的第一电机,使第一电机带动着两个夹持板对钢结构柱梁限位。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支撑板的剖视图。
[0023]图中:1、机架;2、上模;3、支撑柱;4、万向轮;5、固定柱;6、支撑板;7、夹持组件;71、第一电机;72、双向螺杆;73、移动块;74、螺纹槽;75、夹持板;76、固定板;77、滚珠;8、运输组件;81、第二电机;82、转块;83、运输带;84、螺纹;85、转杆;9、滑杆;10、滑槽;1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柱梁用校直器,包括机架1和上模2,机架1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上模2与机架1的油缸配合使用,机架1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4,支撑柱3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
柱5,四个固定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底部连接有夹持组件7,支撑板6的顶部连接有运输组件8;
[0027]夹持组件7包括第一电机71,支撑板6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6,第一电机71位于前侧固定板76的前侧固定安装,第一电机7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72,第一电机71的输出端贯穿至固定板76的外侧与双向螺杆72固定连接,双向螺杆72表面的双向螺纹84套设有移动块73,移动块73的内部开设有与双向螺杆72配合使用的螺纹槽74,且两个移动块73通过螺纹槽74与双向螺杆72啮合连接,移动块7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75,移动块73的顶部贯穿至支撑板6的内部与夹持板75固定连接,夹持板75的内部连接有滚珠77,滚珠77位于夹持板75的内部滚动;
[0028]运输组件8包括第二电机81和运输带83,第二电机8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块82,运输带83的外表面和转块82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纹84,运输带83内部的两端连接有转杆85,转杆85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轴承座86,轴承座86的底部与支撑板6的表面固定连接。
[0029]参考图3,转块82通过螺纹84与运输带83啮合连接。
[003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转块82和运输带8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柱梁用校直器,包括机架(1)和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所述上模(2)与机架(1)的油缸配合使用,所述机架(1)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4),所述支撑柱(3)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四个固定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底部连接有夹持组件(7),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连接有运输组件(8);所述夹持组件(7)包括第一电机(71),所述支撑板(6)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6),所述第一电机(71)位于前侧固定板(76)的前侧固定安装,所述第一电机(7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72),所述第一电机(71)的输出端贯穿至固定板(76)的外侧与双向螺杆(72)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杆(72)表面的双向螺纹(84)套设有移动块(73),所述移动块(73)的内部开设有与双向螺杆(72)配合使用的螺纹槽(74),且两个移动块(73)通过螺纹槽(74)与双向螺杆(72)啮合连接,所述移动块(7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75),所述移动块(73)的顶部贯穿至支撑板(6)的内部与夹持板(75)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75)的内部连接有滚珠(77),所述滚珠(77)位于夹持板(75)的内部滚动;所述运输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启光郑剑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春晓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