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18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的一种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包括保护层、缓冲板和底板,保护层和缓冲板之间设有钢丝网层,钢丝网层的网孔中固定连接有冷却球,冷却球内部灌设有冷却液,冷却球和钢丝网层的网孔过盈配合,缓冲板内部设有若干弹簧,缓冲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若干支架,支架两端分别与缓冲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支架下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开设有插孔,插孔下方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中插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与套筒内侧壁滑动配合,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对岩体掉落进行缓冲,从而对防护装置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因为掉落岩体的撞击导致其损坏,同时还能对防护装置进行降温。置进行降温。置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是一种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软岩隧道,顾名思义就是在质地较软的岩层中挖掘出的隧道,影响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结构力学性能的关键参数就是围岩结构内力,在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其围岩结构必然会受到内力的影响,在施工荷载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内力值超出最大承受范围,从而导致围岩变形,降低围岩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进行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结构分析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传统的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往往直接将防护装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对掉落的岩体进行防护,防止岩体将操作人员砸伤,但是岩体与防护装置碰撞时会产生大量的响声。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6741582U,该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体、固定杆和限位块,所述防护壳体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防护壳体内后方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内开设有观察窗,所述防护壳体顶部设有橡胶层,所述固定杆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防护壳体、挡板、橡胶层和缓冲板,可以减少岩体掉落时与防护壳体撞击时产生的噪音,通过设置的滑轮,可以方便的对此防护壳体进行移动,方便使用,通过设置的固定杆、连接杆、连接板、弹簧、限位杆和定位杆,可以方便的进行二次缓冲,使防护壳体使用更加稳定。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因爆破产生的高温也会对防护装置造成一定的损坏。所以本技术提出一种可以对装置进行降温的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不仅可以对岩体掉落进行缓冲,从而对防护装置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因为掉落岩体的撞击导致其损坏,同时还能对防护装置进行降温。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包括保护层、缓冲板和底板,保护层底部与缓冲板顶部固定连接,保护层和缓冲板之间设有钢丝网层,钢丝网层的网孔中固定连接有冷却球,冷却球内部灌设有冷却液,冷却球和钢丝网层的网孔过盈配合,缓冲板内部设有若干弹簧,缓冲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若干支架,支架两端分别与缓冲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支架下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开设有插孔,插孔下方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中插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与套筒内侧壁滑动配合,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
[0007]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防护装置时,先通过固定杆将滚轮从套筒中推出,利用滚轮将防护装置推到合适位置,当防护装置推到合适位置后,再次通过
固定杆将滚轮收入套筒中,完成滚轮收入后,可以自己对软岩隧道进行爆破,在爆破余震的作用下部分岩体会掉落。
[0008]岩体掉落至保护层上,保护层在岩体的重量及冲击下发生形变,钢丝网层也随之发生形变,同时钢丝网层中的冷却球因岩体的撞击而破裂,冷却球破裂后球中的冷却液流出,一方面冷却球对岩体进行缓冲的同时,冷却液可以对防护装置进行降温保护,另一方面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观察冷却球的破裂情况,以此来判断防护装置受力最大的部位,由此对该部位着重检修,缓冲板中的弹簧可以对掉落的岩体进行二次缓冲,减少冲击力,增加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使防护装置更加稳定。
[0009]综上,通过保护层、钢丝网层和缓冲板的设置可以对岩体掉落进行缓冲,从而对防护装置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因为掉落岩体的撞击导致其损坏,同时还能通过冷却球对防护装置进行降温。
[0010]进一步,插孔中设有内螺旋纹,固定杆顶端设有与内螺旋纹匹配的外螺旋纹。
[0011]有益效果:当需要移动防护装置时,将固定杆旋转向下拧动,固定杆通过内螺旋纹和外螺旋纹的螺纹配合,一边向下移动,一边固定,从而将滚轮从套筒中推出;当不需要移动时,反方向旋转向上拧动固定杆,当固定杆从插孔的内螺旋纹拧出时,第二弹簧通过复位力将固定杆向上顶起,滚轮收入套筒中。通过设置的滚轮,可以方便对防护装置进行移动,当滚轮收起时,可以通过套筒对防护装置进行支撑固定,使防护装置更加稳定。
[0012]进一步,底板为弧形结构,缓冲板、底板和支架形成梯形结构。
[0013]有益效果:底板为弧形结构的设置,弧形的底板能够分散重量,并提供更大的支撑面积,从而使支撑力更加均匀分布,进一步相比于平底板,弧形的底板可以减少接触面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稳定性,特别是在移动或承载重物时;梯形结构可以分散重量并增加支撑面积,增强承载能力,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支架外侧固定连接有填充层。
[0015]有益效果:填充层的设置,可以使防护装置更加贴合隧道,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0016]进一步,保护层与钢丝网层可拆卸连接,钢丝网层与缓冲板可拆卸连接。
[0017]有益效果:可拆卸连接的设置,可以方便的对长时间使用磨损的保护层进行更换,同时也方便更换冷却球破碎的钢丝网层进行更换。
[0018]进一步,固定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柄。
[0019]有益效果:在移动防护装置时,通过握柄可以更轻松地控制和移动固定杆,减少劳动强度;设置握柄可以提供更舒适的手感,减少手部疲劳和不适感;通过握柄可以轻松地调整固定杆的高度和角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场景。
[0020]进一步,缓冲板底部和支架上部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隔音层。
[0021]有益效果:隔音层可以有效地阻挡声波的传播,可以对岩体掉落时与防护壳体撞击时产生的噪音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少,提高舒适度。
[0022]进一步,保护层为两层结构,顶层为橡胶材料制成,底层为海绵材料制成。
[0023]有益效果:两层结构的设置,橡胶和海绵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可以减少岩体掉落的冲击力对防护装置的影响;同时橡胶和海绵材料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可以使缓冲板更加持久和耐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中钢丝网层的俯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中固定杆、套筒和滚轮的剖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中缓冲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层、缓冲板和底板,保护层底部与缓冲板顶部固定连接,保护层和缓冲板之间设有钢丝网层,钢丝网层的网孔中固定连接有冷却球,冷却球内部灌设有冷却液,冷却球和钢丝网层的网孔过盈配合,缓冲板内部设有若干弹簧,缓冲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若干支架,支架两端分别与缓冲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支架下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开设有插孔,插孔下方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中插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与套筒内侧壁滑动配合,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孔中设有内螺旋纹,固定杆顶端设有与内螺旋纹匹配的外螺旋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用爆破施工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小军谭成驰覃献军黄朝喜粟琼林李修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