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08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属于茶叶冷却技术领域,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包括:加工主体;第一冷却机构其设于加工主体上,其用以对茶叶进行第一重冷却并产生一个向上的风力,具体的,第一冷却机构包括第二通风板和风扇,第二通风板其固定设于加工主体内壁,风扇其设有三个,三个风扇均固定设于第二通风板内壁底端;第二冷却机构其设于加工主体上,其用以对茶叶进行二次冷却并产生一个向下的风力,具体的,第二冷却机构包括第一通风板和风机,第一通风板固定设于加工主体内壁并位于第二通风板顶端,风机固定设于第一通风板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设置可以有效对茶叶进行冷却,大大提高该装置实用性。大大提高该装置实用性。大大提高该装置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茶叶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饮茶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但现有装置对于茶叶炒制完毕后冷却方面没有进行优化,导致制作时间较长的问题。
[0003]申请号“CN201520572359.6”记载了“一种炒茶装置,包括:铁锅和炉具,铁锅架设在炉具上,炉具包括炉具本体,炉具本体为圆筒状结构,炉具本体的筒壁由内壁和外壁组成,内壁与外壁间沿炉具本体的内壁外侧相间设有螺旋缠绕在炉具本体内壁上的冷却水管及循环气管,冷却水管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外部连接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另一端与冷却水箱连通,冷却水管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冷却水箱连通,底部的循环气管与风机连接,顶部的循环气管上设有出气口。”[0004]上述专利基于炒茶装置,通过对炉具的结构进行改造提升了热利用率,使铁锅受热更均匀,提升茶叶炒制的质量。
[0005]上述专利通过对炉具的结构进行改造提升了热利用率,但该专利对于炒制完成后的茶叶如何快速冷却方面没有对其进行优化,导致该装置实用性可能并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炒制完成后的茶叶无法进行快速冷却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包括:
[0009]加工主体;
[0010]第一冷却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上,其用以对茶叶进行第一重冷却并产生一个向上的风力;
[0011]第二冷却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上,其用以对茶叶进行二次冷却并产生一个向下的风力;
[0012]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上,其用以输送茶叶;
[0013]网状输送带,其设于驱动机构上,其用以将茶叶进行输送;
[0014]刷叶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上,其用以将卡住的茶叶刷下;以及
[0015]传动机构,其设于第二转轴上,其用以对动能进行传输。
[001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第二通风板和风扇,所述第二通风板其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内壁,所述风扇其设有三个,三个所述风扇均固定设于所述第二通风板内壁底端。
[001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第一通风板和风机,所述第一通风板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内壁并位于所述第二通风板顶端,所述风机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通风板顶部。
[001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转轴、第一传动轮以及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转轴其设于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转轴均转动设于所述加工主体内侧壁,四个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均贯穿所述加工主体另一侧壁,所述第一传动轮其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传动轮分别固定设于四个所述第一转轴外壁靠端部,所述电机固定设于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端部,且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固定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传动带转动设于四个所述第一传动轮上。
[001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刷叶机构包括第二转轴和刷叶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于所述加工主体内侧壁并靠近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的位置,其另一端贯穿所述加工主体另一侧壁,所述刷叶辊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外壁。
[002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设于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端部,所述第三传动轮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端部,所述第二传动带转动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上。
[002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工主体一端开设有出料口,其另一端开设有进料口,其用以方便茶叶的进出。
[002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工主体内壁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位置固定设有导向板,其用以将处理好的茶叶进行导向作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通过将第二通风板固定设于加工主体内壁,三个风扇均固定设于第二通风板内壁底端,第一通风板固定设于加工主体内壁并位于第二通风板顶端,风机固定设于第一通风板顶部,四个第一转轴均转动设于加工主体内侧壁,四个第一转轴另一端均贯穿加工主体另一侧壁,四个第一传动轮分别固定设于四个第一转轴外壁靠端部,电机固定设于一个第一转轴端部,且第一转轴的端部固定设于电机的输出端,第一传动带转动设于四个第一传动轮上,网状输送带其设于驱动机构上,这样可以有效对茶叶进行输送和冷却,大大提高了该装置实用性。
[0025]2、通过将第二转轴转动设于加工主体内侧壁并靠近一个第一转轴的位置,其另一端贯穿加工主体另一侧壁,刷叶辊固定设于第二转轴外壁,加工主体一端开设有出料口,其另一端开设有进料口,加工主体内壁靠近出料口的位置固定设有导向板,可以有效防止茶叶卡在网状输送带上,提高了该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技术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第一视角立体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第一视角立体剖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第一视角立体爆炸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第二视角立体图;
[0031]图5为本技术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第二视角立体爆炸图。
[0032]图中:1、加工主体;2、出料口;3、进料口;4、导向板;5、第一通风板;6、风机;7、电机;8、第一转轴;9、第一传动轮;10、第一传动带;11、第二转轴;12、第二传动轮;13、第三传动轮;14、第二传动带;15、网状输送带;16、第二通风板;17、风扇;18、刷叶辊。
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3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35]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其由加工主体1、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驱动机构、网状输送带15、刷叶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构成,具体阐述如下:
[0036]请参阅图1,加工主体1;
[0037]请参阅图2,第一冷却机构其设于加工主体1上,其用以对茶叶进行第一重冷却并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主体(1);第一冷却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上,其用以对茶叶进行第一重冷却并产生一个向上的风力;第二冷却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上,其用以对茶叶进行二次冷却并产生一个向下的风力;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上,其用以输送茶叶;网状输送带(15),其设于驱动机构上,其用以将茶叶进行输送;刷叶机构,其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上,其用以将卡住的茶叶刷下;以及传动机构,其设于第二转轴(11)上,其用以对动能进行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第二通风板(16)和风扇(17),所述第二通风板(16)其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内壁,所述风扇(17)其设有三个,三个所述风扇(17)均固定设于所述第二通风板(16)内壁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第一通风板(5)和风机(6),所述第一通风板(5)固定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内壁并位于所述第二通风板(16)顶端,所述风机(6)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通风板(5)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7)、第一转轴(8)、第一传动轮(9)以及第一传动带(10),所述第一转轴(8)其设于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转轴(8)均转动设于所述加工主体(1)内侧壁,四个所述第一转轴(8)另一端均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军韩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