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894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包括新建涵身和悬挑板,悬挑板设置在新建涵身的一侧,悬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挡砟块,新建涵身的下端对孔连接有既有涵身,悬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挡土墙,且挡土墙位于新建涵身的两侧,既有涵身的上表面与新建涵身对孔处设置有排水坡,既有涵身的上方延线路前后方向设置有带纵向坡度的线间排水沟,排水坡的入水端与线间排水沟内腔连通。线间距较近且既有涵洞运营良好情况下,保留既有涵身构造,避免拆除工作造成对既有线运营影响及对既有路基的扰动,通过悬挑板、挡土墙和排水坡共同形成四面封闭两端开放的腔室,使线间排水沟内的水能排入新建涵身排走,避免由线间积水产生的路基病害。生的路基病害。生的路基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涵工程
,特别是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铁路运输能力满足不了需求,铁路扩能改造逐渐成为近年来铁路工程建设的重点之一。
[0003]铁路扩能改造是指提升铁路的列车通过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改造方式即针对既有铁路,修建复线,与原铁路线共同使用。在修建复线过程中,需在新建复线下方对既有涵洞进行接长,传统的铁路涵洞接长方式为拆除既有涵洞部分洞口构造,再对孔修筑相同孔径涵洞。由于复线与既有线往往保持着较小的线间距,容易造成二者路基之间积水,而在上述传统涵洞接长方式下,复线路基与既有线路基之间的线间积水无法通过涵洞排走。经过专利技术人长期研究,专利技术了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包括新建涵身和悬挑板,悬挑板设置在新建涵身的一侧,悬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挡砟块,新建涵身的下端对孔连接有既有涵身,悬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挡土墙,且挡土墙位于新建涵身的两侧,既有涵身的上表面与新建涵身对孔处设置有排水坡,既有涵身的上方延线路前后方向设置有带纵向坡度的线间排水沟,排水坡的入水端与线间排水沟内腔连通。
[0006]优选的,悬挑板的端部设置有预埋角钢。
[0007]优选的,排水坡入水端的高度高于排水坡出水端的高度,且排水坡的底部表面为一平面。
[0008]优选的,悬挑板与新建涵身一体成型浇筑。
[0009]优选的,新建涵身连接处的线间排水沟的上表面设置有钢格栅。
[0010]优选的,悬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涵顶泄水孔。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在线间距较近且既有涵洞运营良好的情况下,本技术可最大限度保留既有涵身构造,避免了因拆除工作造成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及对既有路基的扰动,同时可减少相应支护措施费用,施工更为安全,经济。
[0013]2、本技术通过悬挑板、挡土墙和排水坡共同形成四面封闭两端开放的腔室,从而使线间排水沟内的水能平顺排入新建涵身,通过新建涵身排走,避免由线间积水产生的路基病害。
[0014]3、本技术通过新建涵身与悬挑板共同承担新建复线荷载,其中轨道线正下方
的新建涵身承担新建线的大部分荷载,而悬挑板及挡土墙则承担线间区域荷载,受力合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新建涵身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新建涵身与既有涵身衔接后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排水结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排水结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新建涵身与既有涵身另一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新建涵身,2

挡砟块,3

挡土墙,4

悬挑板,5

既有涵身,6

线间排水沟,7

预埋角钢,8

钢格栅,9

排水坡,10

涵顶泄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包括新建涵身1和悬挑板4,悬挑板4设置在新建涵身1的一侧,进一步的,悬挑板4与新建涵身1一体成型浇筑。悬挑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挡砟块2,具体地说,挡砟块2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涵身顶
部道咋落入线间排水沟6内。新建涵身1的下端对孔连接有既有涵身5,悬挑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挡土墙3,且挡土墙3位于新建涵身1的两侧,具体地说,挡土墙3的作用有两点,其一是防止两侧路基填土及异物进入;其二是与悬挑板4共同承担涵顶的荷载。既有涵身5的上表面与新建涵身1对孔处设置有排水坡9,既有涵身5的上方延线路前后方向设置有带纵向坡度的线间排水沟6,相当于V字型的纵向坡度,其主要作用是便于线路前后段落线间积水通过线间排水沟6流入排水坡9内,排水坡9的入水端与线间排水沟6内腔连通。通过悬挑板4、挡土墙3和排水坡9共同形成四面封闭两端开放的腔室,其中排水坡9位于腔室的底部,从而使线间排水沟6内的水能平顺排入新建涵身1,通过新建涵身1排走,避免由线间积水产生的路基病害;同时通过新建涵身1与悬挑板4共同承担新建复线荷载,其中轨道线正下方的新建涵身1承担新建线的大部分荷载,而悬挑板4及挡土墙3则承担线间区域荷载,受力合理;在线间距较近且既有涵洞运营良好的情况下,本技术可最大限度保留既有涵身构造,避免了因拆除工作造成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及对既有路基的扰动,同时,可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建涵身(1)和悬挑板(4),所述悬挑板(4)设置在所述新建涵身(1)的一侧,所述悬挑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挡砟块(2),所述新建涵身(1)的下端对孔连接有既有涵身(5),所述悬挑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挡土墙(3),且所述挡土墙(3)位于所述新建涵身(1)的两侧,所述既有涵身(5)的上表面与所述新建涵身(1)对孔处设置有排水坡(9),所述既有涵身(5)的上方延线路前后方向设置有带纵向坡度的线间排水沟(6),所述排水坡(9)的入水端与所述线间排水沟(6)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铁路接长涵洞的线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川汤旻雨汪新凯谢陈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