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892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属于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制冷系统中,采用单独的油冷却器和单独的冷媒冷凝器,存在管道接管复杂、后期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它包括第一壳管、第二壳管、连接头、以及尾盖,第一壳管的尾端与第二壳管的头端对接,第一壳管内设有若干第一换热管,第二壳管内设有若干第二换热管,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与用于进水的第二换热管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一换热管与用于出水的第二换热管连通,用于进水的第二换热管的尾端与用于出水的第二换热管的尾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冷媒冷凝器与油冷却器组合到一起,组装方便,接管简单,后期清洗维护成本低。清洗维护成本低。清洗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冷却装置
,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使用螺杆式压缩机的制冷系统,通常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外置贮油式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要求被分离出的润滑油的回油温度不超过70℃。现有从油分离器所分离出来的油温,等同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大于70℃),因此,需要装置将油温冷却后再回到压缩机。
[0003]目前,现行业及相关产业,仅能提供单机(单独)式油冷却器,需按油冷却所需换热量的要求,对油冷却器进行选择。因冷媒冷凝器与冷冻油冷却器均为单机样式,会造成安装制造中:

冷却循环水管道的接管复杂;

在水流分配上,容易出现冷却不均的问题;

冷冻管道接管复杂;

后期清洗维护需拆装大量水路管道才能开启冷凝器两端的端盖,人工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油冷却器与冷媒冷凝器组合到一起的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包括设有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的第一壳管、设有油入口与油出口的第二壳管、连接于第一壳管头端的连接头、以及连接于第二壳管尾端的尾盖,所述第一壳管的尾端与第二壳管的头端对接,所述第一壳管内设有若干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壳管内设有若干第二换热管,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与用于进水的第二换热管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一换热管与用于出水的第二换热管连通,用于进水的第二换热管的尾端与用于出水的第二换热管的尾端连通,所述连接头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的头端与进水口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一换热管的头端与出水口连通。
[0007]在上述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第一壳管的尾端设有用于封堵第一壳管尾端的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的尾端穿设在第一端盖内且与第一连接腔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一换热管的尾端穿设在第一端盖内且与第二连接腔连通;所述第二壳管的头端设有用于封堵第二壳管头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第三连接腔和第四连接腔,用于进水的第二换热管的头端穿设在第二端盖内且与第三连接腔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二换热管的头端穿设在第二端盖内且与第四连接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腔与第三连接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腔与第四连接腔连通。
[0008]可将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做成法兰的形式,方便对接后固连。
[0009]在上述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中,第一壳管的头端设有用于封堵第
一壳管头端的第三端盖,第三端盖上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以及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的头端穿设在第三端盖内且与进水腔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一换热管的头端穿设在第三端盖内且与出水腔连通。
[0010]在上述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第二壳管的尾端设有第四端盖,所述第四端盖上设有回水腔,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尾端穿设在第四端盖内且与回水腔连通。
[0011]在上述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第一壳管内设有若干第一折流板,若干所述第一折流板将第一壳管的内腔隔成迂回的冷媒流道,所述冷媒入口与冷媒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冷媒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0012]冷媒入口设置在第一壳管近尾端的上部,冷媒出口设置在第一壳管近头端的下部,若干第一换热管穿设在第一折流板内。
[0013]在上述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第二壳管内设有若干第二折流板,若干所述第二折流板将第二壳管的内腔隔成迂回的油流道,所述油入口与油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油出口与油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0014]油入口设置在第二壳管近尾端的上部,油出口设置在第二壳管近头端的上部,若干第二换热管穿设在第二折流板内。
[0015]在上述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中,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位于第一壳管的下半部分内,用于出水的第一换热管位于第一壳体的上半部分内;用于进水的第二换热管位于第二壳管的下半部分内,用于出水的第二换热管位于第二壳体的上半部分内。
[0016]在上述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中,上述第一壳管、第一端盖、第三端盖以及若干第一换热管构成冷媒冷凝器,上述第二壳管、第二端盖、第四端盖以及若干第二换热管构成油冷却器;冷却装置包括两个依次串联的冷媒冷凝器和两个依次串联的油冷却器,位于尾端的冷媒冷凝器与位于头端的油冷却器串联,位于头端的冷媒冷凝器的头端设有上述的连接头,位于尾端的油冷却器的尾端设有上述的尾盖。
[0017]在上述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第一壳管的下方设有第一支脚,所述第二壳管的下方设有第二支脚。
[0018]在上述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中,所述第一换热管为滚花式螺纹管,所述第二换热管为光管。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将冷媒冷凝器与油冷却器组合到一起,组装方便,接管简单,后期清洗维护成本低;冷却水从下半部分进入第一壳管,通过第一换热管对冷媒进行充分冷却,再通过第二壳管的下半部分,通过第二换热管对油温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充分考虑了压缩机排气量的换热量需求以及油温的冷却需求,并留有富裕余量,能满足设备使用的正常需求。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0021]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壳管与连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壳管与尾盖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0024]图中,10、第一壳管;11、冷媒入口;12、冷媒出口;13、第一换热管;14、第一端盖;15、第一连接腔;16、第二连接腔;17、第三端盖;18、进水腔;19、出水腔;20、第二壳管;21、油入口;22、油出口;23、第二换热管;24、第二端盖;25、第三连接腔;26、第四连接腔;27、第四端盖;28、回水腔;30、连接头;31、进水口;32、出水口;40、尾盖;50、第一折流板;60、第二折流板;70、第一支脚;80、第二支脚;1、冷媒冷凝器;2、油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设有冷媒入口11与冷媒出口12的第一壳管10、以及设有油入口21与油出口22的第二壳管20,第一壳管10呈圆筒状且横向设置,第二壳管20呈圆筒状且横向设置。其中,冷媒入口11设置在第一壳管10近尾端的上部,冷媒出口12设置在第一壳管10近头端的下部,油入口21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冷媒入口(11)与冷媒出口(12)的第一壳管(10)、设有油入口(21)与油出口(22)的第二壳管(20)、连接于第一壳管(10)头端的连接头(30)、以及连接于第二壳管(20)尾端的尾盖(40),所述第一壳管(10)的尾端与第二壳管(20)的头端对接,所述第一壳管(10)内设有若干第一换热管(13),所述第二壳管(20)内设有若干第二换热管(23),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13)与用于进水的第二换热管(23)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一换热管(13)与用于出水的第二换热管(23)连通,用于进水的第二换热管(23)的尾端与用于出水的第二换热管(23)的尾端连通,所述连接头(30)上设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13)的头端与进水口(31)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一换热管(13)的头端与出水口(3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管(10)的尾端设有用于封堵第一壳管(10)尾端的第一端盖(14),所述第一端盖(14)上设有第一连接腔(15)和第二连接腔(16),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13)的尾端穿设在第一端盖(14)内且与第一连接腔(15)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一换热管(13)的尾端穿设在第一端盖(14)内且与第二连接腔(16)连通;所述第二壳管(20)的头端设有用于封堵第二壳管(20)头端的第二端盖(24),所述第二端盖(24)上设有第三连接腔(25)和第四连接腔(26),用于进水的第二换热管(23)的头端穿设在第二端盖(24)内且与第三连接腔(25)连通,用于出水的第二换热管(23)的头端穿设在第二端盖(24)内且与第四连接腔(26)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腔(15)与第三连接腔(25)连通,所述第二连接腔(16)与第四连接腔(2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却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管(10)的头端设有用于封堵第一壳管(10)头端的第三端盖(17),所述第三端盖(17)上设有与进水口(31)连通的进水腔(18)以及与出水口(32)连通的出水腔(19),用于进水的第一换热管(13)的头端穿设在第三端盖(17)内且与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许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苏试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