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液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884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路液冷散热器,其涉及电路及电器水冷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通水单元和密封单元,所述通水单元包括:散热模块;进水模块,密封连接在所述散热模块的一端;连通模块,密封连接在所述散热模块的另一端,且与所述进水模块相对设置;所述密封单元包括:两个密封盖板,两个所述密封盖板分别密封盖设在所述通水单元的上侧端面和下侧端面,电路器件能安装在所述密封盖板上;其中,所述通水单元上形成有液体流道,所述密封盖板用于隔绝所述液体流道内的冷却液和所述电路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液冷散热器能提高有效水冷面积比,且能同时用于更多电路器件的冷却。能同时用于更多电路器件的冷却。能同时用于更多电路器件的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液冷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及电器水冷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液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对于变流器使用大功率元器件(例如IGBT,GTO)的散热主要采用液冷散热进行,通常采用的液冷散热器的结构包括入口、出口、盖板以及底板;底板上设有翅片;盖板和底板进行焊接在一起形成流道,冷却液在流道内流动,带走热量。IGBT等元件安装到液冷散热器的盖板上表面。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变流器内功率模块的体积要求越来越小,这就要求在液冷板双面设置IGBT等元器件,即功率密度增加,散热量增加,同时尽可能减小功率模块的体积。为达到这一目标,现在使用的双面液冷散热器的内部流道采用一层并行流道方式,流道主要由用于散热的主流道以及用于进出水的侧流道组成。在这种流道布局下,侧流道会占用较多空间,导致水冷板的有效冷却面积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有效水冷面积比,且能同时用于更多电路器件冷却的电路液冷散热器。
[000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路液冷散热器,包括通水单元和密封单元,所述通水单元包括:
[0006]散热模块;
[0007]进水模块,密封连接在所述散热模块的一端;
[0008]连通模块,密封连接在所述散热模块的另一端,且与所述进水模块相对设置;
[0009]所述密封单元包括:
[0010]两个密封盖板,两个所述密封盖板分别密封盖设在所述通水单元的上侧端面和下侧端面,电路器件能安装在所述密封盖板上;
[0011]其中,所述通水单元上形成有液体流道,所述密封盖板用于隔绝所述液体流道内的冷却液和所述电路器件。
[00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上侧端面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隔绝部,所述散热板的下侧端面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隔绝部,所述第一隔绝部和所述第二隔绝部相对设置且具有相同的高度,所述第一隔绝部和所述第二隔绝部使所述散热板形成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
[0013]所述散热板的内部形成有多个并列设置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隔绝部的长度方向一致,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内的多个所述贯通孔共同形成第一冷却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部内的多个所述贯通孔共同形成第二冷却流道。
[00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的一侧边缘向上侧和下侧延伸形成第一密封部,所述散热板的另一侧边缘向上侧和下侧延伸形成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及所述第二
密封部均与所述第一隔绝部相平行设置;
[0015]所述第一隔绝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间形成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一隔绝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间形成第四冷却流道,所述第三冷却流道与所述第四冷却流道相隔离设置;
[0016]所述第二隔绝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间形成第五冷却流道,所述第二隔绝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间形成第六冷却流道,所述第五冷却流道与所述第六冷却流道相隔离设置。
[001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均匀分散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四冷却流道、所述第五冷却流道、及所述第六冷却流道内的所述散热板上。
[001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模块包括:
[0019]进水基体,所述进水基体通过所述第一密封部及所述第二密封部密封连接在所述散热板上;
[0020]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进水基体和所述散热板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散热板的上端面平齐;
[0021]第二分隔板,设置在所述进水基体和所述散热板之间,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散热板的下端面平齐;
[0022]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间形成第一通水流道,所述第一通水流道同时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及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上端形成第二通水流道,所述第二通水流道同时与所述第三冷却流道及所述第四冷却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下端形成第三通水流道,所述第三通水流道同时与所述第五冷却流道及所述第六冷却流道相连通。
[002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基体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所述第一通水孔与所述第一通水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通水孔同时与所述第二通水流道及所述第三通水流道相连通。
[002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模块包括连通件,所述连通件的两侧向内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通件的中部向内延伸形成隔离部,所述连通件通过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及所述第二密封部密封连接在所述散热板上,所述隔离部与两侧的所述连接部间形成两个相隔离的连通空间,所述第一冷却流道通过一个所述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三冷却流道及所述第五冷却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流道通过另一个所述连通空间与所述第四冷却流道及所述第六冷却流道相连通。
[002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基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隔绝部的上端面、以及所述连通件的上端面均相互平齐,所述进水基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隔绝部的下端面、以及所述连通件的下端面均相互平齐,以使两个所述密封盖板分别能密封盖设在所述通水单元的上侧端面和下侧端面。
[002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的高度、所述第一隔绝部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隔绝部的高度均相等,以使所述密封盖板能接触所述散热翅片。
[002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水单元还包括两个通水阀,两个所述通水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水孔和所述第二通水孔上。
[0028]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
[0029]本技术提供的电路液冷散热器,通过在散热模块的内部形成多个用于进水的流道,使散热模块的表面积可以全部用于散热,而无需为用于进水的流道腾挪出额外的空间,从而提高了有效散热的表面积;此外,散热模块的两侧端面上均形成有冷却流道,从而使散热模块的两面可同时为多个电路元器件提供有效散热,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并能提高电路元器件结构的紧凑性,节省了电器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电路液冷散热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电路液冷散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电路液冷散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电路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电路液冷散热器的进水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水单元和密封单元,所述通水单元包括:散热模块;进水模块,密封连接在所述散热模块的一端;连通模块,密封连接在所述散热模块的另一端,且与所述进水模块相对设置;所述密封单元包括:两个密封盖板,两个所述密封盖板分别密封盖设在所述通水单元的上侧端面和下侧端面,电路器件能安装在所述密封盖板上;其中,所述通水单元上形成有液体流道,所述密封盖板用于隔绝所述液体流道内的冷却液和所述电路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上侧端面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隔绝部,所述散热板的下侧端面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隔绝部,所述第一隔绝部和所述第二隔绝部相对设置且具有相同的高度,所述第一隔绝部和所述第二隔绝部使所述散热板形成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散热板的内部形成有多个并列设置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隔绝部的长度方向一致,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内的多个所述贯通孔共同形成第一冷却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部内的多个所述贯通孔共同形成第二冷却流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的一侧边缘向上侧和下侧延伸形成第一密封部,所述散热板的另一侧边缘向上侧和下侧延伸形成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及所述第二密封部均与所述第一隔绝部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隔绝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间形成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一隔绝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间形成第四冷却流道,所述第三冷却流道与所述第四冷却流道相隔离设置;所述第二隔绝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间形成第五冷却流道,所述第二隔绝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间形成第六冷却流道,所述第五冷却流道与所述第六冷却流道相隔离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均匀分散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四冷却流道、所述第五冷却流道、及所述第六冷却流道内的所述散热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模块包括:进水基体,所述进水基体通过所述第一密封部及所述第二密封部密封连接在所述散热板上;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进水基体和所述散热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利金炜牟雄刘阳王任侠郝呈晔刘然刘晔王典张波杨伟君曹宏发赵红卫潘全章王梓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