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气化冷却装置,两个所述气化冷却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辊道窑的冷却段及预热段相连通,且两个气化冷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主蒸汽管道:其中,所述气化冷却装置包括锅筒及相连通的汽包,所述锅筒中通过管道及引风机吸入辊道窑中的高温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安装不改变三元正极材料烧结制度,包括炉内温度、压力分布及气氛,同时每条辊道窑独立设置冷却段汽化冷却装置和预热段汽化冷却装置,两套汽化冷却装置独立运行互不干涉,所产生蒸汽均并入车间主蒸汽管道;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还设置有过滤组件能够实现对各管道内部的杂质过滤,以避免辊道窑中的杂质进入到锅筒中。锅筒中。锅筒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烧结过程主要采用辊道窑、推板窑或回转窑等烧结设备。其中,辊道窑由于产能大,运行稳定可靠,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烧结,被国内外用户广泛采用。
[0003]辊道窑又称辊底窑,是连续烧成的窑,以转动的辊子作为坯体运载工具的隧道窑,装有电极材料的匣钵放置在许多条间隔很密的水平耐高温辊上,靠辊子的转动使匣钵从窑头传送到窑尾,辊道窑一般截面较小,窑内温度均匀,适合快速烧成,目前应用十分广泛。
[0004]在辊道窑停机后窑内还存在大量余热,现有技术中采用然散热的方式将余热排出,考虑到目前企业最求的节能减排以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们提出一种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而提出的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设计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气化冷却装置,两个所述气化冷却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辊道窑的冷却段及预热段相连通,且两个气化冷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主蒸汽管道:
[0008]其中,所述气化冷却装置包括锅筒及相连通的汽包,所述锅筒中通过管道及引风机吸入辊道窑中的高温气体;
[0009]所述冷却段上锅筒的引风机通过管道将吸热后的气体返送至冷却段中;
[0010]在所述锅筒与所述辊道窑的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过滤组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汽包包括下沉管及上升管,所述下沉管及上升管与所述锅筒中的蒸发器组成循环回路;
[0012]在所述汽包的顶端还设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与所述主蒸汽管道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汽包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阀门,其中,所述汽包的外壁上还连接有气压表。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壳,在所述过滤壳的内侧还安装有一过滤板;其中,在所述过滤壳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过滤板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一安装于所述过滤壳中的导架,所述导架呈L型结构,所述导架与所述过滤板活动插接,所述导架上转动连接有一扇叶,所述扇叶的一侧于所述过滤板上转动连接;
[0016]在所述扇叶上还安装有一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过滤板相接触。
[0017]进一步的,在所述导架上还设置有调速机构,所述调速机构用于对所述扇叶的转速进行调节。
[0018]进一步的,所述调速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销接有两个连杆,一侧的所述连杆与所述扇叶相销接,另一侧的连杆销接有摩擦环A,摩擦环A套设于所述导架上,在所述导架上设置有摩擦环B,所述摩擦环A与所述摩擦环B相对,在所述摩擦环A与所述摩擦环B之间还设置有弹簧。
[0019]进一步的,在所述导架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用于与所述过滤板相抵触,在所述导架的自由端上还设置有限位部件。
[002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内嵌于所述导架的弹簧销组件,所述弹簧销组件的销轴端与所述摩擦环A的侧壁相抵触。
[002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壳由两个结构相同的矩形壳组成,两个所述矩形壳通过螺栓固定,其中,在一个所述矩形壳的下方还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过滤板为密布有通孔的铜板。
[002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安装不改变三元正极材料烧结制度,包括炉内温度、压力分布及气氛,同时每条辊道窑独立设置冷却段汽化冷却装置和预热段汽化冷却装置,两套汽化冷却装置独立运行互不干涉,所产生蒸汽均并入车间主蒸汽管道;
[0023]此外,本专利技术中还设置有过滤组件能够实现对各管道内部的杂质过滤,以避免辊道窑中的杂质进入到锅筒中,继而稳定提升锅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组件立体图一;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组件立体图二;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扇叶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架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图5的侧视图。
[0031]图中:1、锅筒;2、汽包;21、下沉管;22、上升管;23、蒸汽管;24、排污管;25、气压表;3、过滤组件;31、过滤壳;311、盖板;32、过滤板;33、导架;34、扇叶;35、刮板;36、限位环;37、弹簧销组件;4、调速机构;41、连接板;42、连杆;43、摩擦环A;44、摩擦环B;45、弹簧;5、辊道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公开了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气化冷却装置,两个所述气化冷却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辊道窑5的冷却段及预热段相连通,且两个气化冷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主蒸汽管道:
[0034]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中不改变三元正极材料烧结制度,包括炉内温度、压力分布及气氛;
[0035]调整冷却段冷却方式:在冷却段靠近恒温区三个模段炉顶加装抽气口,通过风机将炉内高温烟气强制抽出,通过汽化冷却装置冷却后再从炉顶返回炉内,通过汽化冷却方式加强产品冷却效果;
[0036]预热段高温抽气离开窑顶后集中进入汽化冷却装置入口,再流经锅筒1中的蒸发器和节能器,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烟气温度从高温降到排烟温度所释放出的热量用来使水变成蒸汽;原有排烟通道不动,还可设置切换阀门,在余热利用系统检修时仍可以通过阀门切换使用原有通道排出烟气;
[0037]每条辊道窑独立设置冷却段汽化冷却装置和预热段汽化冷却装置,两套汽化冷却装置独立运行互不干涉,所产生蒸汽均并入车间主蒸汽管道。
[0038]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气化冷却装置包括锅筒1及相连通的汽包2,所述锅筒1中通过管道及引风机吸入辊道窑中的高温气体;
[0039]所述冷却段上锅筒1的引风机通过管道将吸热后的气体返送至冷却段中;
[0040]在所述锅筒1与所述辊道窑5的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过滤组件3。
[0041]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汽包2包括下沉管21及上升管22,所述下沉管21及上升管22与所述锅筒1中的蒸发器组成循环回路,当然,在汽包2的一侧还连接有进水管,通过下沉管21将水引入锅筒1中,蒸发后再由上述的上升管22返回至汽包2中,并通过主蒸汽管道排出;
[0042]在所述汽包2的顶端还设置有蒸汽管23,所述蒸汽管23与所述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气化冷却装置,两个所述气化冷却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辊道窑(5)的冷却段及预热段相连通,且两个气化冷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主蒸汽管道:其中,所述气化冷却装置包括锅筒(1)及相连通的汽包(2),所述锅筒(1)中通过管道及引风机吸入辊道窑中的高温气体;所述冷却段上锅筒(1)的引风机通过管道将吸热后的气体返送至冷却段中;在所述锅筒(1)与所述辊道窑(5)的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过滤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2)包括下沉管(21)及上升管(22),所述下沉管(21)及上升管(22)与所述锅筒(1)中的蒸发器组成循环回路;在所述汽包(2)的顶端还设置有蒸汽管(23),所述蒸汽管(23)与所述主蒸汽管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2)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污管(24),所述排污管(24)上设置有阀门,其中,所述汽包(2)的外壁上还连接有气压表(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过滤壳(31),在所述过滤壳(31)的内侧还安装有一过滤板(32);其中,在所述过滤壳(3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过滤板(32)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正极材料辊道窑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一安装于所述过滤壳(31)中的导架(33),所述导架(33)呈L型结构,所述导架(33)与所述过滤板(32)活动插接,所述导架(33)上转动连接有一扇叶(34),所述扇叶(34)的一侧于所述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家政,刘泽郡,夏莫逆,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