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800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事故车辆提供的报案数据;其包括:车辆VIN和车辆事故大致时间;根据报案数据获取车企方提供的事故车辆的事故行驶数据;其包括:车辆事故精确时间、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事故车辆软件版本;根据车辆VIN和事故车辆软件版本获取与事故车辆相匹配的定责算法和模型数据;将定责算法和加密后的模型数据送入到车企方,以使车企方根据定责算法、加密后的模型数据、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对应的事故原始数据给出定责结果;获取车企方的定责结果。该方法保证了数据的隐私性;并且根据事故车辆适配对应的定责算法和模型数据,解决了服务器资源成本较高的问题。资源成本较高的问题。资源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驾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通过车载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依靠网络通信、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车辆电脑系统可以在没有驾驶员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安全地操控汽车。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网联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系统正逐步成为汽车的主要功能。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对于汽车的控制权也将逐步由驾驶员转化到汽车自身的操作系统中,但是系统是由软件代码组成,就可能会出现漏洞和BUG。并由于同时出现汽车自动驾驶和驾驶员手动驾驶两种方式,在发生事故后的现场调查取证难度也相对加大,需要长时间的调查取证才能判定事故责任方的真实责任主体,不但耗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如何快速判定交通事故中的责任主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要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有两种方案:
[0004]1、基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实现,算法所使用的数据集中计算,存在数据不可信、计算过程不可信、数据泄露等风险;
[0005]2、基于可信计算环境的方案,可信计算环境内置了固定的计算逻辑,如果存在多种定责算法,需要部署多套可信计算服务器,并且服务器需要特殊硬件和认证服务支持,可信计算环境的部署和使用成本比较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数据不具有隐私性和存在服务器资源成本较高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不具有隐私性和存在服务器资源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方法,该方法包括:S101、获取事故车辆提供的报案数据;所述报案数据包括:车辆VIN和车辆事故大致时间;S102、根据所述报案数据获取车企方提供的事故车辆的事故行驶数据;所述事故行驶数据包括:车辆事故精确时间、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事故车辆软件版本;S103、根据所述车辆VIN和所述事故车辆软件版本获取与事故车辆相匹配的定责算法和模型数据;S104、将定责算法和加密后的模型数据送入到所述车企方,以使所述车企方根据所述定责算法、加密后的模型数据、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对应的事故原始数据给出定责结果;S105、获取所述车企方的定责结果。
[0009]可选的,在所述S101之后包括:将所述报案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系统存证;在所述区块链系统中将所述报案数据通知给车企方,以使所述车企方根据所述报案数据查询到事故
车辆的事故行驶数据。
[0010]可选的,所述事故行驶数据为事故车辆行驶过程中以固定周期生成的数据,并以文件形式上传到区块链系统中存证。
[0011]可选的,在所述S104之前包括:将所述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送入到数据平台进行真实性验证,若验证失败,则给出无法定责需人工处理的结果,同时终止自动定责流程。
[0012]可选的,所述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对应的事故原始数据为加密数据;所述定责结果为加密结果;在所述S105之后包括:将所述定责结果进行解密。
[0013]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系统,该系统包括:报案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事故车辆提供的报案数据;所述报案数据包括:车辆VIN和车辆事故大致时间;事故行驶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案数据获取车企方提供的事故车辆的事故行驶数据;所述事故行驶数据包括:车辆事故精确时间、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事故车辆软件版本;定责算法和模型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辆VIN和所述事故车辆软件版本获取与事故车辆相匹配的定责算法和模型数据;定责结果计算单元,用于将定责算法和加密后的模型数据送入到所述车企方,以使所述车企方根据所述定责算法、加密后的模型数据、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对应的事故原始数据给出定责结果;定责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车企方的定责结果。
[0014]可选的,还包括:上传单元,用于将所述报案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系统存证;通知单元,用于在所述区块链系统中将所述报案数据通知给车企方,以使所述车企方根据所述报案数据查询到事故车辆的事故行驶数据。
[0015]可选的,所述事故行驶数据为事故车辆行驶过程中以固定周期生成的数据,并以文件形式上传到区块链系统中存证。
[0016]可选的,还包括:验证单元,用于将所述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送入到数据平台进行真实性验证,若验证失败,则给出无法定责需人工处理的结果,同时终止自动定责流程。
[0017]可选的,所述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对应的事故原始数据为加密数据;所述定责结果为加密结果;所述系统还包括:解密单元,用于将所述定责结果进行解密。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主要使用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实现定责的计算逻辑,同时也需要使用区块链技术来保证进入计算的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可确保该方案中定责计算的真实、安全可靠;涉及到的参与方有:1、保险公司:提供事故定责的定责算法和模型数据;2、车企方: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商,提供事故车辆的事故行驶数据和事故原始数据;3、数据平台:作为数据真实性的验证方,主要确保事故定责使用的事故行驶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三方的协同计算得到定责结果,各方仅提供自己的数据,且无法得知其他参与方提供的详细数据,保证了数据的隐私性;本方法根据事故车辆适配对应的定责算法和模型数据,解决了服务器资源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方法
的流程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网联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系统正逐步成为汽车的主要功能。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对于汽车的控制权也将逐步由驾驶员转化到汽车自身的操作系统中,但是系统是由软件代码组成,就可能会出现漏洞和BUG。并由于同时出现汽车自动驾驶和驾驶员手动驾驶两种方式,在发生事故后的现场调查取证难度也相对加大,需要长时间的调查取证才能判定事故责任方的真实责任主体,不但耗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如何快速判定交通事故中的责任主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0024]要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有两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1、获取事故车辆提供的报案数据;所述报案数据包括:车辆VIN和车辆事故大致时间;S102、根据所述报案数据获取车企方提供的事故车辆的事故行驶数据;所述事故行驶数据包括:车辆事故精确时间、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事故车辆软件版本;S103、根据所述车辆VIN和所述事故车辆软件版本获取与事故车辆相匹配的定责算法和模型数据;S104、将定责算法和加密后的模型数据送入到所述车企方,以使所述车企方根据所述定责算法、加密后的模型数据、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对应的事故原始数据给出定责结果;S105、获取所述车企方的定责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01之后包括:将所述报案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系统存证;在所述区块链系统中将所述报案数据通知给车企方,以使所述车企方根据所述报案数据查询到事故车辆的事故行驶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行驶数据为事故车辆行驶过程中以固定周期生成的数据,并以文件形式上传到区块链系统中存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04之前包括:将所述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送入到数据平台进行真实性验证,若验证失败,则给出无法定责需人工处理的结果,同时终止自动定责流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事故数据文件哈希值对应的事故原始数据为加密数据;所述定责结果为加密结果;在所述S105之后包括:将所述定责结果进行解密。6.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定责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兵兰春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零数众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