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该发明专利技术报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目标参数的初始基础中心点X和基准缩放比例Y;S2,结合实际关联参数调整幅度来确定目标参数的偏移量Dx和缩放比例Dy;S3,结合步骤S1和S2确定目标参数执行中心点M和执行缩放比例N;S4,根据步骤S3确定目标参数执行范围[m,n],实现系统报警控制参数配置。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目标参数和实际关联参数特征来优化系统报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融合分析可以纠正单一参数分析时的偏差,从而提高报警和特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利于医护人员快速辨识与判断,为伤员救治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为伤员救治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为伤员救治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监控和测试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用于灾害、地下勘测等特殊情况下,给予伤员或工作人员生命支持。伤者最危险的阶段是受伤后的第一个小时,这是治疗的黄金时间。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40%以上的伤员可以挽救。如果工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有效和稳定的生命体征,他们就可以有效地完成任务。因此,有必要研究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
[0003]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可以监测到患者的各种生理参数,并在测量参数异常时发出相应的报警,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测和医务人员的紧急治疗。其报警装置一般在患者的监测参数的数值超出预设的报警门限范围(例如高于报警阈值上限或低于报警阈值下限)时,监护设备会产生报警,以提示医护人员关注患者及根据报警信息进行干预。而目前报警策略设置较为简单,例如针对某指标参数(呼吸频率、心率、血压高压/低压值、血氧等),仅是赋予一个正常值固定区间(例如心率为50
‑
130次/分钟),当患者的实际监测值超出该区间时,系统进行报警。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现有技术中该区间设置为固定值,一是当区间范围设置较小(例如心率为70
‑
90次/分钟),系统容易引发误报(即患者心率低于70次/分钟,但是因患者身体状态处于特定情况,例如睡眠,患者整体仍属于正常状态),二是为了避免误报,可能将该区间范围设置的较大(例如心率为50
‑
130次/分钟),但是这样容易引起漏报(比如说,患者在睡眠状态时,因身体状态异常而导致心率突然提升至120次/分钟,但是仍在该较大的区间范围内,系统不会报警),医护人员关注的报警内容,不在于某些参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呈现出偏高或偏低(例如,当血压较高时,心率也会较高,但是只要患者身体状态保持稳定,就不需要进行报警),而是在于某些指标参数突然出现异常的升高或降低(例如,心率突然异常快速升高、血压突然异常快速降低等),这往往标志着患者身体状态出现严重恶化,例如主动脉破裂、心脏泵动异常等,这些情况都需要医护人员迅速介入,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报警。所以统一设定的报警范围往往较为宽泛,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目前仍然没有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通过将各关联参数进行融合分析,实现对目标参数的动态调节,能够根据历史数据中对各个参数的异常波动实现及时报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确定目标参数的初始基础中心点X和基准缩放比例Y;
[0007]S2,结合实际关联参数调整幅度来确定目标参数的偏移量Dx和缩放比例Dy;
[0008]S3,结合步骤S1和S2确定目标参数执行中心点M和执行缩放比例N;
[0009]S4,根据步骤S3确定目标参数执行范围[m,n],实现系统报警控制参数配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S1的初始基础中心点X为参数预设区间[x,y]中心,Y为以X为中心进行缩放的比例值,其中X,Y通过以下算式得到:X=(x+y)/2;Y=(y
‑
x)/(x+y)。
[0011]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参数的偏移量Dx和缩放比例Dy通过以下步骤得到:其中,系统与目标参数同一时间t时刻获取的当前实际关联参数调整幅度Di=[Dxi,Dyi],其中,i为自然数,取值为1,2,3,
……
,n,表示实际关联参数的数量为n,Di表示第i组实际关联参数调整幅度,Di包含第一参数Dxi和第二参数Dyi,分别表示对所述X和Y的调整幅度;根据所述实际关联参数Di,确定目标参数的偏移量Dx和缩放比例Dy为:
[0012]进一步地,所述Dxi和Dyi通过预设的查询表格方式获得,其中i不小于2,表示至少获取两类实际关联参数值。
[0013]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实际关联参数的值根据实际关联参数的历史真实值,通过加权移动平均法获得:
[0014]Q0=P0,
[0015]Q
t
=αP
t
+(1
‑
α)Q
t
‑1;
[0016]其中,P、Q为分别为实际测量获得的关联参数和加权移动平均关联参数;P0、Q0分别为零时刻的实际测量关联参数和加权移动平均关联参数,P
t
为t时刻的采集关联参数,Q
t
、Q
t
‑1分别为t时刻、t
‑
1时刻的加权移动平均关联参数,α为权重系数,t的取值为自然数。
[0017]进一步地,确定执行中心点M和执行缩放比例N,其中,M=X
·
Dx;N=Y
·
Dy。
[0018]进一步地,确定目标参数的最终执行区间为[m,n],其中,m=M(1+N),n=M(1
‑
N)。
[0019]该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预设模块,调整模块和确定模块;预设模块用于预设系统目标参数的初始基础中心点X和基准缩放比例Y;调整模块根据实际关联参数来调整目标参数的偏移量Dx和缩放比例Dy,确定模块通过确定目标参数执行中心点M和执行缩放比例N来得到目标参数最终执行范围[m,n],实现系统报警控制参数配置。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能够跟随患者身体实际状态动态调整,且身体参数出现偏离正常值时,通过目标参数和关联参数融合特征来优化系统报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多维度的信息,纠正了传统技术中单一参数分析时的偏差,并根据最近历史数据进行趋势报警而非瞬间报警,从而提高报警和特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利于医护人员快速辨识与判断,为伤员救治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
附图说明
[00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地报警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4]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为解决传统技术中的无法对生命支持系统等监护设备进行多参数融合分析的适应性进行判断,导致误纠正,从而产生漏报警、误报警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控制方法,该方法的实现可依赖于运行于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是单独的应用程序,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报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目标参数的初始基础中心点X和基准缩放比例Y;S2,结合实际关联参数调整幅度来确定目标参数的偏移量Dx和缩放比例Dy;S3,结合步骤S1和S2确定目标参数执行中心点M和执行缩放比例N;S4,根据步骤S3确定目标参数执行范围[m,n],实现系统报警控制参数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初始基础中心点X为参数预设区间[x,y]中心,Y为以X为中心进行缩放的比例值,其中X,Y通过以下算式得到:X=(x+y)/2;Y=(y
‑
x)/(x+y)。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的偏移量Dx和缩放比例Dy通过以下步骤得到:其中,系统与目标参数同一时间t时刻获取的当前实际关联参数调整幅度Di=[Dxi,Dyi],其中,i为自然数,取值为1,2,3,
……
,n,表示实际关联参数的数量为n,Di表示第i组实际关联参数调整幅度,Di包含第一参数Dxi和第二参数Dyi,分别表示对所述X和Y的调整幅度;根据所述实际关联参数Di,确定目标参数的偏移量Dx和缩放比例Dy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xi和Dyi通过预设的查询表格方式获得,其中i不小于2,表示至少获取两类实际关联参数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的报警控制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余红,任文,武文斌,刘国帅,戴钧,贾子暄,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海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