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66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地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其技术方案包括:夯实地面,所述夯实地面的内部浇灌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内侧壁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内侧安装有钢筋混凝土护栏,所述钢筋混凝土护栏的两侧外壁均通过第一减震机构与底板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护栏的外壁与底板的内侧壁之间填充有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护栏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孔内,所述第一安装槽孔开设在底板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地震产生的横波和纵波的有效缓冲,减轻了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也有效的减少建筑结构变形,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地基
,具体为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所建造的建筑物越来越多,为了节省土地,在国内各大城市都建造了许多高楼大厦,这些大厦里面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物质财富,所以大楼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其中防震抗震性能更是一个重要指标。地震发生时,由震源传导到地面的波分为两种:横波和纵波。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地表建筑将遭到破坏,特别是高层建筑。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下:
[0004]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震产生巨大的水平冲击力和纵向冲击力使得建筑加速运动,使得建筑自下而上产生变形,待达到建筑承压范围以外,建筑结构遭到破坏,失去其力学特性,建筑会随之倒塌,现今技术虽然对于建筑进行了加固,即使地震没有造成建筑坍塌,但建筑结构产生形变,对于建筑的损坏也是无法恢复的,使得建筑无法再进行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包括夯实地面,所述夯实地面的内部浇灌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内侧壁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内侧安装有钢筋混凝土护栏,所述钢筋混凝土护栏的两侧外壁均通过第一减震机构与底板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护栏的外壁与底板的内侧壁之间填充有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护栏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孔内,所述第一安装槽孔开设在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凸块的前端和后端均通过第二减震机构与第一安装槽孔内部的端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孔内填充有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均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二安装槽孔、第二连接柱、条形槽孔、第二凸块、弹簧、缓冲板和伸缩油缸。
[0007]通过第一减震机构、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等结构的配合设置,当建筑物受到横向震动冲击时,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的配合设置下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降低了本技术所受到的横向震动冲击力,且本技术两侧方向上的第一减震机构一侧被压缩回弹,一侧拉伸回弹,从而可将建筑物相对的固定,通过第二减震机构、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等结构的配合设置,当建筑物受到纵向震动冲击时,第二减震机构和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的配合设置下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降低了本技术所受到的纵向震动冲击力,且本技术前后方向上的第二减震机构一侧被压缩回弹,一侧拉伸回弹,从而进一步可将建筑物相对的固定,从而本技术实现了对地震产生的
横波和纵波的有效缓冲,减轻了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也有效的减少建筑结构变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孔。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孔内部底端通过伸缩油缸与缓冲板连接,且伸缩油缸的外壁外侧套设有弹簧。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外壁与第二安装槽孔的孔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外壁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另一端安装在条形槽孔内,且第二凸块的外壁与条形槽孔的孔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条形槽孔开设在第二安装槽孔的孔壁两侧,所述缓冲板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一连接柱。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等结构的配合设置,当建筑物受到横向震动冲击时,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的配合设置下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降低了本技术所受到的横向震动冲击力,且本技术两侧方向上的第一减震机构一侧被压缩回弹,一侧拉伸回弹,从而可将建筑物相对的固定。
[0015]本技术通过第二减震机构、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等结构的配合设置,当建筑物受到纵向震动冲击时,第二减震机构和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的配合设置下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降低了本技术所受到的纵向震动冲击力,且本技术前后方向上的第二减震机构一侧被压缩回弹,一侧拉伸回弹,从而进一步可将建筑物相对的固定。
[0016]从而,从上述可知,本技术实现了对地震产生的横波和纵波的有效缓冲,减轻了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也有效的减少建筑结构变形,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钢筋混凝土护栏与底板之间的侧视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的剖视图。
[0021]图中:1、夯实地面;2、混凝土层;3、底板;4、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5、钢筋混凝土护栏;6、第一减震机构;7、第一安装槽孔;8、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9、第一凸块;10、第二减震机构;1001、第一连接柱;1002、第二安装槽孔;1003、第二连接柱;1004、条形槽孔;1005、第二凸块;1006、弹簧;1007、缓冲板;1008、伸缩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包括夯实地面1,夯实地面1的内部浇灌设有混凝土层2,混凝土层2内侧壁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底板3,底板3的内侧安装有钢筋混凝土护栏5,钢筋混凝土护栏5的两侧外壁均通过第一减震机构6与底板3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钢筋混凝土护栏5的外壁与底板3的内侧壁之间填充有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
层4,钢筋混凝土护栏5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凸块9,第一凸块9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孔7内,第一安装槽孔7开设在底板3的顶部,第一凸块9的前端和后端均通过第二减震机构10与第一安装槽孔7内部的端壁连接,第一安装槽孔7内填充有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8,第一减震机构6和第二减震机构10均包括第一连接柱1001、第二安装槽孔1002、第二连接柱1003、条形槽孔1004、第二凸块1005、弹簧1006、缓冲板1007和伸缩油缸1008。
[0024]基于实施例一的建筑抗震地基结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6、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4等结构的配合设置,当建筑物受到横向震动冲击时,第一减震机构6和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4的配合设置下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降低了本技术所受到的横向震动冲击力,且本技术两侧方向上的第一减震机构6一侧被压缩回弹,一侧拉伸回弹,从而可将建筑物相对的固定,通过第二减震机构10、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8等结构的配合设置,当建筑物受到纵向震动冲击时,第二减震机构10和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8的配合设置下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降低了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包括夯实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地面(1)的内部浇灌设有混凝土层(2),所述混凝土层(2)内侧壁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底板(3),所述底板(3)的内侧安装有钢筋混凝土护栏(5),所述钢筋混凝土护栏(5)的两侧外壁均通过第一减震机构(6)与底板(3)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护栏(5)的外壁与底板(3)的内侧壁之间填充有第一弹性混凝土填充层(4),所述钢筋混凝土护栏(5)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凸块(9),所述第一凸块(9)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孔(7)内,所述第一安装槽孔(7)开设在底板(3)的顶部,所述第一凸块(9)的前端和后端均通过第二减震机构(10)与第一安装槽孔(7)内部的端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孔(7)内填充有第二弹性混凝土填充层(8),所述第一减震机构(6)和第二减震机构(10)均包括第一连接柱(1001)、第二安装槽孔(1002)、第二连接柱(1003)、条形槽孔(1004)、第二凸块(1005)、弹簧(1006)、缓冲板(1007)和伸缩油缸(1008)。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邦王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慧昌达通信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