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包括前级驱动电路和后级放大电路,所述前级驱动电路包括12V输入电压、第一MOS管Q1、第一电位器RL1、第一磁环电感L1和四个电容C1、C2、C3、C4,所述12V输入电压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一磁环电感L1的其中一个线圈的1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数字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可以达到90%,避免了使用多个B类功放管合成,降低了功放管的耗散功率,不仅减小了功放管的散热面积,也减小了功率放大器的体积,极大节约了成本。极大节约了成本。极大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信息
,尤其涉及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
技术介绍
[0002]射频功率源往往需要由多个功放模块组成,各功放模块在组合进行功率合成时,通常要求彼此间的相位误差在几度以内,有时甚至要求输入与输出的相位差保持在固定范围。由于各功放模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电子元件等的参数存在差异,导致各模块间的相位误差通常大于10
°
,或与要求的相位相差较大。
[0003]功放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会因功放管等的发热产生输出功率的变化,另外根据电子技术理论,晶体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时,具有最高的效率,即具有最大的功率输出,最小的耗散功率,为使功放管工作在C类状态,使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们提出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包括前级驱动电路和后级放大电路,所述前级驱动电路包括12V输入电压、第一MOS管Q1、第一电位器RL1、第一磁环电感L1和四个电容C1、C2、C3、C4,所述12V输入电压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一磁环电感L1的其中一个线圈的1端,且该线圈的2端接地,所述第一磁环电感L1另一个线圈的3端接输出,且该线圈的4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射频输入信号,且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第一MOS管Q1的删极和第一电位器RL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位器RL1的另一端接5V输入电压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且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0007]所述后级放大电路包括60V输入电压、第二MOS管Q2、第二电位器RL2、第二磁环电感L2、第三磁环电感L3和两个电容C5、C6,所述60V输入电压接第二磁环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二磁环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二MOS管Q2的漏极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接地,且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第三磁环电感L3的其中一个线圈的1端,且该线圈的2端接地,所述第三磁环电感L3另一个线圈的3端接射频输出,且该线圈的4端接地,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射频输入信号,且第六电容C6另一端接第二MOS管Q2的删极和第二电位器RL2的一端。
[0008]优选地,所述前级驱动电路通过第一磁环电感L1的两组线圈1:1的绕线方法进行传输功率。
[0009]优选地,所述后级放大电路RL2的一端接5V输入电压和对地滤波第五电容C5并用于调整第二MOS管Q2的栅极电压。
[0010]优选地,所述后级放大电路第二MOS管Q2的漏极接48V输入电压和对地滤波第六电容C6,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接地。
[0011]优选地,所述后级放大电路通过第二磁环电感L2的1组线圈得到400uH的电感量匹配27MHz功率源的频率。
[0012]优选地,所述后级放大电路通过第三磁环电感L3的两组线圈1:4的绕线方法将输出阻抗变换到50Ω进行传输功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使数字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可以达到90%,避免了使用多个B类功放管合成,降低了功放管的耗散功率,不仅减小了功放管的散热面积,也减小了功率放大器的体积,极大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的前级驱动电路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的后级放大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参照图1
‑
2,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包括前级驱动电路和后级放大电路,前级驱动电路包括12V输入电压、第一MOS管Q1、第一电位器RL1、第一磁环电感L1和四个电容C1、C2、C3、C4,12V输入电压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一磁环电感L1的其中一个线圈的1端,且该线圈的2端接地,第一磁环电感L1另一个线圈的3端接输出,且该线圈的4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射频输入信号,且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第一MOS管Q1的删极和第一电位器RL1的一端,第一电位器RL1的另一端接5V输入电压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且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前级驱动电路通过第一磁环电感L1的两组线圈1:1的绕线方法进行传输功率。
[0018]其中,后级放大电路包括60V输入电压、第二MOS管Q2、第二电位器RL2、第二磁环电感L2、第三磁环电感L3和两个电容C5、C6,60V输入电压接第二磁环电感L2的一端,第二磁环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二MOS管Q2的漏极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接地,且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第三磁环电感L3的其中一个线圈的1端,且该线圈的2端接地,第三磁环电感L3另一个线圈的3端接射频输出,且该线圈的4端接地,第二MOS管Q2的源极接地,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射频输入信号,且第六电容C6另一端接第二MOS管Q2的删极和第二电位器RL2的一端,其中,后级放大电路RL2的一端接5V输入电压和对地滤波第五电容C5并用于调整第二MOS管Q2的栅极电压,后级放大电路第二MOS管Q2的漏极接48V输入电压和对地滤波第六电容C6,第二MOS管Q2的源极接地。
[0019]进一步的,后级放大电路通过第二磁环电感L2的1组线圈得到400uH的电感量匹配27MHz功率源的频率,后级放大电路通过第三磁环电感L3的两组线圈1:4的绕线方法将输出阻抗变换到50Ω进行传输功率。
[0020]其中,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的型号分别为RD06HHF1、MRF300AN;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容的容值分别为10uF、10uF、10uF、10uF;第五、第六电容的容值分别10uF、4.7uF;第第一、第二电位器的阻值分别1K、1K;第二电感由一组线圈组成,匝数为4圈,电感量为400uH;第一、第三磁环电感都是由两组线圈组成,匝数分别比为1:1、1:4,电感量分别为50uH、50uH、50uH、800uH。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波射频功率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级驱动电路和后级放大电路,所述前级驱动电路包括12V输入电压、第一MOS管Q1、第一电位器RL1、第一磁环电感L1和四个电容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所述12V输入电压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一磁环电感L1的其中一个线圈的1端,且该线圈的2端接地,所述第一磁环电感L1另一个线圈的3端接输出,且该线圈的4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射频输入信号,且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第一MOS管Q1的删极和第一电位器RL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位器RL1的另一端接5V输入电压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且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后级放大电路包括60V输入电压、第二MOS管Q2、第二电位器RL2、第二磁环电感L2、第三磁环电感L3、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所述60V输入电压接第二磁环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二磁环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二MOS管Q2的漏极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接地,且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第三磁环电感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阳,吴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汉瑞微波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