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727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台和固定在其上方的培养箱,所述装置台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培养箱右端连通的观察箱,所述培养箱内设有存放树,所述存放树包括固定在培养箱内底壁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侧视呈n型且上端与培养箱内顶壁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外周面上竖直均匀排布有多层存放平台,各存放平台由四对均匀圆周固定连接在旋转杆外周面上的存放盒构成,所述培养箱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旋转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自动进行培养箱内海洋噬菌体培养皿的选择取出和存放工作,保证其培养环境不受外界影响。其培养环境不受外界影响。其培养环境不受外界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洋噬菌体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最高的一类微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流动和群落多样性的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海洋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但海洋噬菌体的整体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目前的海洋噬菌体研究实验主要研究生物学特性,并从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两方面着手,对其属性和遗传相关性进行探究,为今后海洋噬菌体的研究提供依据。
[0003]在海洋噬菌体研究实验中,需要进行噬菌体培养工作,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培养箱营造恒温环境以供噬菌体培养,通常培养使用的培养皿数量较多,且由于噬菌体种类以及起始培养时间的不同,需要对各培养皿进行编号标注,从而在培养箱内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进行观察培养情况,但现有培养箱大多为结构单一的箱体,其内部存放隔板上的培养皿摆放随意,不易进行分类分时间存放,且在进行培养皿的取出工作时,需要长时间打开培养箱进行寻找,长时间的寻找极易造成培养箱温度变化,影响其他噬菌体的培养,且若不在无菌环境下,外界的病毒和细菌也极易进入培养箱,造成噬菌体培养的失败。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包括装置台和固定在其上方的培养箱,所述装置台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培养箱右端连通的观察箱,所述培养箱内设有存放树,所述存放树包括固定在培养箱内底壁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侧视呈n型且上端与培养箱内顶壁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外周面上竖直均匀排布有多层存放平台,各所述存放平台由四对均匀圆周固定连接在旋转杆外周面上的存放盒构成,所述培养箱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旋转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培养箱上下内壁之间设有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滑杆之间共同套设有第一升降块,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滑杆共同套设有第二升降块,所述第一升降块与第二升降块等高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块中心位置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朝向第二升降块设置且固定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活动杆,所述第二升降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位于上方的所述活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夹持盒。
[0007]在上述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中,所述夹持盒内设有四个圆周分布的夹块,所述夹块与夹持盒内周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
[0008]在上述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中,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上下两端分别与培养箱上下内壁转动连接,二者上端均延伸至培养箱上方且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之间均垂直啮合有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轴心位置共同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锥齿轮左侧垂直啮合有第三锥齿轮,所述培养箱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
[0009]在上述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中,所述培养箱内底壁上且在底座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竖板,两个所述竖板右端与观察箱右侧内壁之间分别设有第三螺纹杆和第三滑杆,所述第三螺纹杆和第三滑杆上分别套设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皿状的移动盒,所述移动盒下端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三推口。
[0010]在上述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中,所述第三螺纹杆两端分别与竖板和观察箱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观察箱右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第三螺纹杆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观察箱右端且在第三电机上方位置开设有取放口。
[0011]在上述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中,所述观察箱前后壁上均开设有操作口,两个所述操作口内均固定连接有丁基橡胶手套,所述观察箱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观察台,所述观察箱上端固定安装有显微镜,所述显微镜的目镜端延伸至观察台上方。
[0012]在上述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中,所述存放盒为开口朝上的皿状且下端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推口,所述夹持盒为开口朝下的皿状且上端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推口,所述第二推口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
[0013]在上述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中,两个所述活动杆右端均滑动贯穿固定板设置,位于下方的所述活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
[00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申请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存放树和取放机构,当需要进行海洋噬菌体培养皿的取出工作时,无需长时间打开箱门进行寻找,只需知道其在存放树上的位置后,利用取放机构的上移和横向移动,便可移至该培养皿上方,将其自动的移至观察箱内,在观察箱内可根据需要直接进行封闭的显微观察工作,或将其直接取出,而进行单个存放时,只需在观察箱将培养皿放入,便可自动的将其存放在存放树上的对应位置,大大简便了海洋噬菌体培养时的取出和存放工作,保证其培养环境不受外界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正面的结构透视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中存放树俯视的部分结构透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中取放机构的部分结构立体。
[0016]图中:1、装置台;2、培养箱;3、观察箱;4、第一电机;5、旋转杆;6、底座;7、存放盒;8、第一推口;9、第一螺纹杆;10、第一滑杆;11、第一升降块;12、第二螺纹杆;13、第二滑杆;14、第二升降块;15、伸缩气缸;16、端板;17、活动杆;18、固定板;19、夹持盒;20、安装块;21、
第一电动推杆;22、夹块;23、第二推口;24、第二电动推杆;25、第一锥齿轮;26、第二锥齿轮;27、传动杆;28、第三锥齿轮;29、第二电机;30、第三螺纹杆;31、第三电机;32、移动盒;33、观察台;34、显微镜;35、丁基橡胶手套;36、取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1
[0018]参照图1

图6,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包括装置台1和固定在其上方的培养箱2,培养箱2前端设有箱门、左端设有观察玻璃。装置台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培养箱2右端连通的观察箱3,培养箱2内设有存放树,存放树包括固定在培养箱2内底壁上的底座6,底座6侧视呈“n”型且上端与培养箱2内顶壁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旋转杆5,旋转杆5外周面上竖直均匀排布有多层存放平台,各存放平台由四对均匀圆周固定连接在旋转杆5外周面上的存放盒7构成,每层存放盒7的数量为八个,可存放八个培养皿,保证了培养皿的存放数量。培养箱2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旋转杆5转动的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可驱动存放树转动,使各存放盒7在培养箱2内转动,只需对各位置存放盒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包括装置台(1)和固定在其上方的培养箱(2),所述装置台(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培养箱(2)右端连通的观察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2)内设有存放树,所述存放树包括固定在培养箱(2)内底壁上的底座(6),所述底座(6)侧视呈n型且上端与培养箱(2)内顶壁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旋转杆(5),所述旋转杆(5)外周面上竖直均匀排布有多层存放平台,各所述存放平台由四对均匀圆周固定连接在旋转杆(5)外周面上的存放盒(7)构成,所述培养箱(2)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旋转杆(5)转动的第一电机(4);所述培养箱(2)上下内壁之间设有第一螺纹杆(9)、第二螺纹杆(12)、第一滑杆(10)和第二滑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9)与第一滑杆(10)之间共同套设有第一升降块(11),所述第二螺纹杆(12)与第二滑杆(13)共同套设有第二升降块(14),所述第一升降块(11)与第二升降块(14)等高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块(11)中心位置的伸缩气缸(15),所述伸缩气缸(15)的伸缩端朝向第二升降块(14)设置且固定连接有端板(16),所述端板(16)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活动杆(17),所述第二升降块(14)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位于上方的所述活动杆(17)右端固定连接有夹持盒(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盒(19)内设有四个圆周分布的夹块(22),所述夹块(22)与夹持盒(19)内周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噬菌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9)和第二螺纹杆(12)上下两端分别与培养箱(2)上下内壁转动连接,二者上端均延伸至培养箱(2)上方且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25),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25)之间均垂直啮合有第二锥齿轮(26),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华白昌明董宣张喜林黄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