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17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底盘,车身与底盘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控制连接组件可使车身具有与底盘连接时的工作状态,以及车身具有与底盘分离时的拆卸状态;其中,车身和底盘之间设置有预装限位组件,预装限位组件用于将车身导入底盘上直至车身位于预装位置。通过设置车身与底盘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以及设置预装限位组件将车身导入底盘上直至车身位于预装位置,实现了车身具有与底盘的分离化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滑板底盘与车身的连接方式适用范围小的问题,降低造车难度,缩短造车周期,减小造车成本,进而可大规模平台化生产具有该滑板底盘的车辆,让用户能根据使用不同场景更换不同的车身,增加了该车辆的实用性。的实用性。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滑板底盘概念大火,全球范围内智能滑板底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滑板底盘通过线控技术将动力输出及整车操控高度集成于底盘车上,由于电控底盘零部件的性能调节空间大,如磁流变减振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可实现相同硬件底盘实现不同性能底盘,使整个底盘高度平台化,同时车辆操控性能多样化,给驾驶人员带来不同的驾驶乐趣。滑板底盘概念随之带来的便是百变车身,可通过一个底盘通过调节零部件性能,拉长、缩短轴距实现搭载不同车身,甚至能搭载的车身类型大不相同,如SUV、三厢轿车、智能小巴、物流车等。
[0003]从百变车身角度讲,有两个实现途径,工厂实现与用户实现。工厂实现,即同一个滑板底盘在主机厂通过搭载不同的车身实现不同的车辆类型,这种模式可以减少主机厂研发投入,甚至直接从滑板底盘公司购买成品底盘即可,降低了造车难度。用户实现,即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可频繁的更换车身,只需要购买一个底盘,在有不同的需求时可前往车身更换站快速换装车身,给用户带来多样化的用车体验,同时可节约用户用车成本。
[0004]当前所有滑板底盘公司抛向市场的产品或概念多为工厂实现。工厂实现产品底盘与车身的连接方式多为螺栓连接,细分为螺栓软连接和螺栓硬连接。同时存在榫卯螺栓连接的概念连接方式。螺栓软连接情况中,不同车身的载荷和轴荷分配不同,车身悬置的数量和连接位置以及车身悬置的性能曲线要求也不相同,针对不同车身需要重新开发;螺栓硬连接情况中,不同车身的载荷和轴荷分配不同,螺栓连接的数量和连接位置要求也不相同,针对不同车身需要重新开发;榫卯螺栓连接实现难度大,榫卯结构对配合公差要求的精度非常高,在整车范围的尺寸下,保证各个连接点间的精度非常困难,且各个连接点需要同时完成对接配合工作,耐久后异响严重,金属间隙配合,属于硬连接,路面传来的高频振动很容易使螺栓力矩衰退和榫卯结构磨损,造成异响。
[0005]因此,目前亟待一种可完成用户实现的滑板底盘与车身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具备换装快速、精准、强度及耐久性能达标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滑板底盘与车身的连接方式的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底盘,车身与底盘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控制连接组件可使车身具有与底盘连接时的工作状态,以及车身具有与底盘分离时的拆卸状态;其中,车身和底盘之间设置有预装限位组件,预装限位组件用于将车身导入底盘上直至车身位于预装位置。
[0008]进一步地,车身与底盘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预装限位组件承受来至车身和底
盘的应力为0。
[0009]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控制器和用于给连接组件供电的电源,电源包括设置于车辆上的蓄电池和动力电池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源与连接组件的导通状态。
[0010]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电磁吸盘,其中一个电磁吸盘与车身连接,另一个电磁吸盘与底盘连接,两个电磁吸盘相对地设置,且两个电磁吸盘均与电源电性连接,控制两个电磁吸盘与电源的处于导通状态时,两个电磁吸盘之间产生吸附力以将车身与底盘连接固定。
[0011]进一步地,连接组件为多个,多个连接组件沿底盘的周向间隔地设置。
[0012]进一步地,预装限位组件为多个,多个预装限位组件与多个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
[0013]进一步地,预装限位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导向柱和定位孔,导向柱和定位孔中的一个设置于车身上,导向柱和定位孔中的另一个设置于底盘上。
[0014]进一步地,导向柱具有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与车身或底盘连接,小径段与大径段连接,且小径段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斜面,且导向柱位于连接组件的内侧,导向柱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0015]进一步地,预装限位组件还包括伸缩销和限位孔,伸缩销设置于底盘上,伸缩销相对底盘可伸缩地设置,以使伸缩销具有避让车身的避让位置,以及伸缩销具有凸出于底盘上的工作位置,限位孔开设于车身上,伸缩销位于工作位置时,伸缩销通过限位孔延伸至车身内,其中,伸缩销的轴线延长线与导向柱的轴线延长线具有夹角地设置
[0016]进一步地,底盘的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位,各安装位中设置有弹性件和伸缩销,弹性件用于向伸缩销施加预紧力,以使伸缩销的初始位置位于工作位置,或者,安装位内设置有动力源,动力源的输出端与伸缩销连接,动力源用于驱动伸缩销相对底盘移动,以使伸缩销位于避让位置和工作位置。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车身与底盘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车身和底盘之间设置有预装限位组件,通过预装限位组件将车身导入底盘上直至车身位于预装位置,实现了车身具有与底盘的分离化设计,让用户能根据使用不同场景更换不同的车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滑板底盘与车身的连接方式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0、车身;
[0027]20、底盘;
[0028]30、连接组件;31、电磁吸盘;
[0029]40、预装限位组件;41、导向柱;411、大径段;412、小径段;
[0030]42、定位孔;
[0031]43、伸缩销;
[0032]44、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10);底盘(20),所述车身(10)与所述底盘(20)通过连接组件(30)可拆卸地连接,控制所述连接组件(30)可使所述车身(10)具有与所述底盘(20)连接时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车身(10)具有与所述底盘(20)分离时的拆卸状态;其中,所述车身(10)和所述底盘(20)之间设置有预装限位组件(40),所述预装限位组件(40)用于将所述车身(10)导入所述底盘(20)上直至所述车身(10)位于预装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0)与所述底盘(20)处于所述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预装限位组件(40)承受来自所述车身(10)和所述底盘(20)的应力为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控制器和用于给所述连接组件(30)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辆上的蓄电池和动力电池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源与所述连接组件(30)的导通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两个电磁吸盘(31),其中一个所述电磁吸盘(31)与所述车身(10)连接,另一个所述电磁吸盘(31)与所述底盘(20)连接,两个所述电磁吸盘(31)相对地设置,且两个所述电磁吸盘(31)均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控制两个所述电磁吸盘(31)与所述电源的处于导通状态时,两个所述电磁吸盘(31)之间产生吸附力以将所述车身(10)与所述底盘(20)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组件(30)沿所述底盘(20)的周向间隔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限位组件(40)为多个,多个所述预装限位组件(40)与多个所述连接组件(30)一一对应地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冲王兴平鲍勇吉鲁慧张名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