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指示肉类新鲜度的pH比色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07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指示肉类新鲜度的pH比色膜,其通过以下步骤得到:首先将魔芋葡甘露聚糖和聚乙烯醇分别溶于蒸馏水中,加热搅拌溶解;然后魔芋葡甘露聚糖水溶液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得到成膜溶液,在成膜溶液中加入姜黄素和茜素,用均质机均质后超声波处理去除气泡,倒入塑料培养皿中在培养箱中干燥即得到pH比色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姜黄素和茜素按质量比为3:1复配作为着色剂,其对pH敏感性更强,颜色变化明显,且所用原料均来源于天然物质,安全无毒,可食用,对肉样品无需复杂的处理,操作简单、成本低,在肉类新鲜度监测和智能包装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应用于多种肉品新鲜度监测。可应用于多种肉品新鲜度监测。可应用于多种肉品新鲜度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指示肉类新鲜度的pH比色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指示肉类新鲜度的pH比色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食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其消费量在不断增加。肉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一些生物活性成分。正是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导致产品的腐败变质,不仅降低了肉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同时还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0003]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肉品新鲜度的实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综合反应产品的营养安全性。肉类由于富含蛋白质和水分,其在运输和贮藏期间易氧化腐败,产生挥发性胺类物质,导致包装中的pH值升高;而pH比色膜就是利用肉类变质过程中被微生物和酶分解的挥发性碱性物质(如二甲胺、三甲胺和氨)作为“信息”来监测肉类的新鲜度。一般来说,pH比色膜是由固体载体和pH敏感染料组成的。用作薄膜的固体基质主要有两种:天然的和合成的。出于安全性和可食性的考虑,天然多糖聚合物(如淀粉和果胶)被研究得最多。
[0004]魔芋葡甘露聚糖(KGM)是一种天然多糖和水溶性膳食纤维,来源于魔芋植物块茎,由β

1,4链接D

甘露糖和D

葡萄糖组成。KGM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良好的吸水性和胶凝性能,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等特殊生理作用。此外,KGM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材料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pH敏感着色剂是pH比色膜的另一种重要物质,包括天然指标和合成指标。天然pH敏感色素主要含有花青素、姜黄素、甜菜素、茜素等。目前,天然色素因无毒、安全、易降解而受到广泛青睐。然而,天然色素在光和热条件下的不稳定性限制了智能薄膜的应用。有研究表明,混合天然色素对显示肉类新鲜度的敏感性高于单独的天然色素,并且单独天然色素用于肉类新鲜度检测时会存在结构不稳定,变化颜色单一,肉眼识别不明显等问题。姜黄素是一种从姜黄等姜属植物根茎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为黄色,在碱性条件下为红棕色;对还原剂稳定性强,着色性强,着色后不易褪色。茜素是从茜草植物的根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它在酸性条件下呈黄色,弱碱性条件下呈红色,强碱性条件下呈蓝紫色。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指示肉类新鲜度敏感性更强、颜色变化明显的pH比色膜。
[0006]针对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pH比色膜由下述步骤制备得到:
[0007]步骤1:分别将魔芋葡甘露聚糖和聚乙烯醇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搅拌使其溶解;
[0008]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魔芋葡甘露聚糖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得到成膜溶液;
[0009]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成膜溶液中加入姜黄素与茜素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作为
着色剂,并用均质机均质后超声处理去除溶液中的气泡,得到均匀的成膜混合液;
[0010]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成膜混合液倒入培养皿中,并置于烘箱中干燥,干燥后得到pH比色膜。
[0011]上述步骤1中,优选所述蒸馏水中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添加量为4.0~5.0g/mL、聚乙烯醇的添加量为2.0~2.5g/mL,加热温度为90~100℃,搅拌时间为30~40分钟。
[0012]上述步骤2中,优选所述魔芋葡甘露聚糖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1~1:1.5。
[0013]上述步骤3中,优选所述着色剂中姜黄素与茜素的质量比为3:1,进一步优选所述着色剂的添加量为成膜溶液体积的3.0%~4.0%。
[0014]上述步骤3中,优选所述均质机的转速为10000~11000转/分钟,均质时间为5~8分钟。
[0015]上述步骤3中,优选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5~10分钟。
[0016]上述步骤4中,优选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5~45℃、时间为20~24小时。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魔芋葡甘露聚糖、姜黄素和茜素均来源于天然物质,安全无毒,可食用。
[0019]2、本专利技术将姜黄素和茜素按质量比为3:1复配作为着色剂,其对pH敏感性更强,颜色变化明显。
[0020]3、本专利技术对肉样品无需复杂的处理,操作简单、成本低,无需使用特殊或昂贵的仪器设备,易于推广应用。
[0021]4、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魔芋葡甘露聚糖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等特殊生理作用。
[0022]5、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多种肉品新鲜度监测。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获得的pH比色膜的水溶性图。
[0024]图2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获得的pH比色膜对猪肉新鲜度监测图及TVB

N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实施例1
[0027]步骤1:将3.2g魔芋葡甘露聚糖和1.6g聚乙烯醇分别加入70mL蒸馏水中,在95℃搅拌30分钟使其溶解;
[0028]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魔芋葡甘露聚糖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得到成膜溶液;
[0029]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成膜溶液中加入5mL着色剂,用均质机在10000转/分钟下均质5分钟,用超声处理10分钟去除溶液中的气泡,得到均匀的成膜混合液;其中,所述着色剂是由0.5g/L姜黄素的乙醇溶液和0.5g/L茜素的乙醇溶液按体积比为3:1混合而成;
[0030]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成膜混合液取20mL倒入直径为9cm培养皿中,将培养皿放入
烘箱中,40℃干燥24小时,得到pH比色膜。
[0031]对比例1
[0032]在实施例1的步骤3,加入5mL0.5g/L姜黄素的乙醇溶液作为着色剂,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pH比色膜。
[0033]对比例2
[0034]在实施例1的步骤3,加入5mL0.5g/L茜素的乙醇溶液作为着色剂,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pH比色膜。
[0035]对比例3
[0036]在实施例1的步骤3中,所述着色剂是由0.5g/L姜黄素的乙醇溶液和0.5g/L茜素的乙醇溶液按体积比为1:3混合而成,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pH比色膜。
[0037]对比例4
[0038]在实施例1的步骤3中,所述着色剂是由0.5g/L姜黄素的乙醇溶液和0.5g/L茜素的乙醇溶液按体积比为1:1混合而成,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pH比色膜。
[0039]对上述实施例1和对比例1~4中所得pH比色膜的水溶性和监测猪肉新鲜度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如下:
[0040]1、比色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指示肉类新鲜度的pH比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H比色膜由下述步骤制备得到:步骤1:分别将魔芋葡甘露聚糖和聚乙烯醇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搅拌使其溶解;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魔芋葡甘露聚糖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得到成膜溶液;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成膜溶液中加入着色剂,并用均质机均质后超声处理去除溶液中的气泡,得到均匀的成膜混合液;所述着色剂是由0.5~0.8g/L姜黄素的乙醇溶液与0.5~0.8g/L茜素的乙醇溶液按体积比为3:1混合制成;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成膜混合液倒入培养皿中,并置于烘箱中干燥,干燥后得到pH比色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指示肉类新鲜度的pH比色膜,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蒸馏水中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添加量为4.0~5.0g/mL、聚乙烯醇的添加量为2.0~2.5g/mL,加热温度为90~100℃,搅拌时间为30~40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峰张朵朵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