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678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该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包括混凝土泵、立柱钢筋模板、预制钢管、立柱基础;立柱基础设有U形孔洞;预制钢管在U形孔洞的一侧洞口连通,四周围设立柱钢筋模板;混凝土泵泵送管与U形孔洞另一侧洞口密封连接;混凝土泵的泵送管通过U形孔洞向预制管内泵入混凝土;混凝土与U形孔洞洞壁摩擦抵消震动,平稳地送到预制钢管底部,再进入预制钢管内部,灌注满立柱钢筋模板间的腔体;高立柱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占用人员操作空间,提高安全性;混凝土由下而上灌注,可减少混凝土离析、不均匀的情况,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质地均匀性;立柱钢筋模板结构也更加稳定,确保高立柱稳定灌装。柱稳定灌装。柱稳定灌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混凝土高立柱均是绑扎钢筋作为混凝土的骨架,钢筋骨架四周设立柱钢筋模板,然后通过混凝土泵向钢筋骨架与立柱钢筋模板间的空隙泵入混凝土来实现的。施工过程中,人员站在高立柱上方的操作平台进行操作,混凝土泵泵送混凝土过程中,会挤占人员操作空间,不利于高空作业安全。而且,混凝土从高立柱柱口端部落入柱子内部,沉落高度较大,容易产生离析、不均匀;以及模板体系受到倾落混凝土的冲击,发生失稳、跑模等现象,从而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及匀质性,使得高立柱灌注失败。现有的高立柱灌注技术急需一种可避免挤占人员操作空间和避免倾落的混凝土产生离析、不均匀以及对模板体系产生冲击的混凝土浇筑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包括混凝土泵、立柱钢筋模板、预制钢管、立柱基础;混凝土泵输出端连接有泵送管;混凝土泵的分类有三种:臂架泵、车载泵、地泵;臂架泵也叫泵车,其作业灵活性相当好,相对速度也非常快。需要指出的是其养护与使用费用比较高。不过由于受到作业高度限制,因此对场地的要求非常多;车载泵和臂架泵相比,它没有独立的支架,不过优点是占用场地比较小,相对费用比较低,由于没有支架,因此工人劳动强度相对大些。优点是作业成本低,因此如果采用高压管作业,输送高度会比较高;地泵也叫拖泵,有轮胎可以用牵引车拖送到作业地点。作业成本相对来说最低,不过缺点是输送速度慢,输送高度不如车载泵;立柱基础设有U形孔洞;立柱基础和U形孔洞为提前浇筑而成的;U形孔洞是在立柱基础内设置U形管道然后浇筑立柱基础而成;预制钢管U形孔洞的一侧洞口连通,四周设有立柱钢筋模板;混凝土泵的泵送管与U形孔洞的另一侧洞口密封连接;混凝土泵提供混凝土泵送的动力;该混凝土通过立柱基础的U形孔洞到达预制钢管底部;然后混凝土由下而上穿过预制钢管,混凝土浇注满立柱钢筋模板之间的空腔和预制钢管内,最终完成混凝土高立柱浇注;该空腔内提前布置好钢筋骨架,以与浇注的混凝土相结合;有泵送管传递给混凝土的震动在经过漫长的U形孔洞后被抵消,平稳地到达预制钢管底部,确保预制钢管和立柱钢筋模板结构稳定。
[0005]优选的,预制钢管侧面均布有贯穿槽;到达预制钢管内的混凝土可直接通过贯穿槽进入立柱钢筋模板之间的空腔,可减少混凝土高立柱内部的空隙成形机会,提高结构强度。
[0006]进一步的,预制钢管侧面上相邻高度的贯穿槽错位,增加预制钢管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高立柱的结构强度。
[0007]进一步的,预制钢管侧面上相同高度的贯穿槽沿预制钢管圆周分布,使混凝土在
高立柱周围均布。
[0008]优选的,泵送管端部径向均布有若干锚垫板;锚垫板上设有孔洞;该孔洞通过钢丝绳与立柱基础相接;钢丝绳对泵送管管口进行固定,从而降低泵送管泵送混凝土时的震动。
[0009]进一步的,该钢丝绳沿泵送管径向设置,使各个方向钢丝绳均受力均匀,泵送管稳定固定。
[0010]优选的,混凝土泵停靠在立柱基础一侧的高处坚实土地上;混凝土泵能够停靠稳定。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减震系统内,混凝土泵的泵送管并不直接向预制钢管内泵入混凝土,而是通过U形孔洞向预制管内泵入混凝土;混凝土与U形孔洞洞壁充分摩擦抵消泵送管带来的震动,平稳地送到预制钢管底部,从而进入预制钢管内部。然后再通过预制钢管灌注满立柱钢筋模板间的腔体;高立柱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混凝土泵泵送混凝土,不会占用人员的操作空间,避免高空作业带来的风险;同时,混凝土由下而上填充满立柱钢筋模板间的腔体,可减少混凝土沉落带来的离析、不均匀的负面影响,提高最后成形的混凝土构件结构强度以及质地均匀性;而对于立柱钢筋模板来说,立柱钢筋模板不用承受混凝土的冲击,从而结构更加稳定,以保障高立柱灌注稳定;(2)本专利技术的预制钢管侧面均布有贯穿槽;到达预制钢管内的混凝土可直接通过贯穿槽进入立柱钢筋模板之间的空腔,可减少混凝土高立柱内部的空隙成形机会,提高结构强度;(3)本专利技术的预制钢管侧面上相邻高度的贯穿槽错位,增加预制钢管的结构强度,保障混凝土成形后质地均匀,进而增加高立柱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实施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放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拆除立柱钢筋模板时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II放大视图;图5是图1的竖向剖视图;图6是图5的III放大视图;图7是图6的A

A剖视图;图8是图6的B

B剖视图;图9是图6的IV放大视图;图中:0.高处坚实土地、1.混凝土泵、11.泵送管、111.锚垫板、1111.孔洞、112.钢丝绳、2.立柱钢筋模板、3.预制钢管、31.贯穿槽、4.立柱基础、41.U形孔洞、42.U形管道、5.橡胶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一:参见图1

9,一种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包括混凝土泵1、立柱钢筋模板2、预制钢管3、立柱基础4;混凝土泵1输出端连接有泵送管11;混凝土泵1的分类有三
种:臂架泵、车载泵、地泵;臂架泵也叫泵车,其作业灵活性相当好,相对速度也非常快。需要指出的是其养护与使用费用比较高。不过由于受到作业高度限制,因此对场地的要求非常多;车载泵和臂架泵相比,它没有独立的支架,不过优点是占用场地比较小,相对费用比较低,由于没有支架,因此工人劳动强度相对大些。优点是作业成本低,因此如果采用高压管作业,输送高度会比较高;地泵也叫拖泵,有轮胎可以用牵引车拖送到作业地点。作业成本相对来说最低,不过缺点是输送速度慢,输送高度不如车载泵;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1选用臂架泵;立柱基础4设有U形孔洞41;立柱基础4和U形孔洞41为提前浇筑而成的;本实施例中的U形孔洞41是通过在立柱基础4内设置U形管道42然后浇筑而成的;预制钢管3与U形孔洞41的一侧洞口连通,四周围设有立柱钢筋模板2;混凝土泵1的泵送管11与U形孔洞41的另一侧洞口密封连接;该处的U形管道42超出立柱基础4表面一定高度;U形孔洞41与泵送管11的密封连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407976U的技术专利一种混凝土泵车用混凝土输送管一样,使用管接头和卡箍将U形管道42和泵送管11密封连接,或者如图9所示一样,使用橡胶软管5密封连接U形管道42和泵送管11;橡胶软管5一端与泵送管11螺纹配合,另一端与U形管道42螺纹配合;橡胶软管5利用自身的弹性可以补偿U形管道42管道口与泵送管11之间的位置差别,顺利建立U形管道42与泵送管11之间的连通关系;橡胶软管5两端分别是内螺纹接头、外螺纹接头,以便于连接U形管道42和泵送管11;混凝土从橡胶软管5进入时,截面逐步放大,流通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包括混凝土泵、立柱钢筋模板、预制钢管、立柱基础;混凝土泵输出端连接有泵送管;其特征在于,立柱基础设有U形孔洞;预制钢管在U形孔洞的一侧洞口连通,四周围设有立柱钢筋模板;混凝土泵的泵送管与U形孔洞的另一侧洞口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预制钢管侧面均布有贯穿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立柱混凝土泵送减震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宝卢春亭何小丰周支军李勋刘刚万有平金天智张斌强徐传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