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73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平整工作面;吊运工装;安装工件:在工作平台上安置固定管,利用固定管对钢筋笼进行限位,保证钢筋笼不下坠或上浮;浇筑混凝土:在导管垫板上安置导管,导管穿过导管垫板伸入桩孔内,利用导管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由于工作平台顶部标高为桩顶标高,浇筑过程中多余浮浆直接外溢;浇筑完成;施工垫层及防水。本发明专利技术较传统方法可减少大量由于凿除桩头、接长或截断钢筋所产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建渣清运费用,缩短工期,并有效提高桩头抗渗性能,有利于工程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节能环保工作。进度管理以及节能环保工作。进度管理以及节能环保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旋挖灌注桩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能够实现旋挖灌注桩免剔桩头浮浆、有效控制钢筋笼标高、提高桩头抗渗性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深基坑支护桩、桩基础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采用旋挖灌注桩桩形式。但在浇筑至桩头时,需预留800mm左右高度浮浆,后期剔除/凿除桩头的人工、材料、机械成本及后期处理固体建筑废渣的费用较高,且需占用一定工期施工。同时传统处理方式中,桩头与周边垫层之间结合处属于施工缝,为抗渗薄弱点,较易出现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桩基施工处理方式中步骤多、工期长、质量差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1,平整工作面:将桩孔处工作面平整至桩顶标高之下h,h为工作平台的高度;
[0007]步骤2,吊运工装:将工作平台吊运至桩孔处的工作面,工作平台的内部预留有桩身浇筑空间,桩身浇筑空间的上孔与桩孔对应吻合,桩身浇筑空间的下孔大于桩孔;将钢筋笼吊运至桩孔内;
[0008]步骤3,安装工件:在工作平台上安置固定管,利用固定管对钢筋笼进行限位,保证钢筋笼不下坠或上浮,在工作平台上安置导管垫板;
[0009]步骤4,浇筑混凝土:在导管垫板上安置导管,导管穿过导管垫板伸入桩孔内,利用导管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由于工作平台顶部标高为桩顶标高,浇筑过程中多余浮浆直接外溢;
[0010]步骤5,浇筑完成:混凝土与钢筋形成桩身,由于工作平台起到模板作用,在桩身浇筑空间内形成一体成型的止水扩大头;
[0011]步骤6,施工垫层及防水。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工作平台为圆台状结构,工作平台内部预留的桩身浇筑空间也为圆台状结构,桩孔为圆柱状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平台包括顶环板、底环板、内侧板和外侧板,顶环板和底环板分别焊接连接在内侧板与外侧板的顶部和底部之间,顶环板与内侧板之间、底环板与外侧板之间连接有腋板,顶环板上焊接连接有供固定管穿设的吊耳。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固定管下方邻近钢筋笼顶部的加强筋,将固定管与加强筋固定。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安置导管垫板时将钢筋笼穿过导管垫板上的钢筋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4中,工作平台、导管垫板、导管以及混凝土的重力作用在固定管上,固定管防止钢筋笼上浮。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4中,作业人员通过外溢混凝土直观监测桩头混凝土浇筑质量。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6中,止水扩大头外侧形成的斜面便于防水施工,减少传统工艺用砂浆施工阴角R角的费用和工序等待。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平台结构顶部标高为桩顶设计标高(可略高),浇筑过程中的浮浆直接外溢,较传统做法后期破除、清运固体废渣更便于处理。
[0021]2、管理人员可直观监测桩头混凝土浇筑质量,也便于成型收面工作,质量更为可控。因地质情况,若浮浆少于一般要求的800mm高度,则可有效节省混凝土用料;若外溢浮浆较常规情况更多,本专利技术更有利于把控桩头混凝土质量,大大节省后期凿除桩头、补灌混凝土的各种成本。
[0022]3、本专利技术较传统施工方法可节省大量凿除桩头作业产生的人工、机械、材料费用,有效节约工期,且有利于环保工作。
[0023]4、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控制桩身钢筋标高,避免钢筋笼下坠或上浮,减少后期接长或截断钢筋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有效节约工期。
[0024]5、本专利技术施工质量可靠,可有效提高桩头结构的抗渗性能,也便于快速进行后续作业。
[0025]6、本专利技术中的平台结构为一次制作,可循环使用、绿色环保。
[0026]前述本专利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专利技术,(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作平台的结构立体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工作平台的结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步骤2的施工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步骤3的施工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步骤4的施工示意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步骤5的施工示意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步骤6的施工示意图。
[0034]图中:1

工作平台,2

桩孔,3

钢筋笼,4

固定管,5

导管垫板,6

导管,7

桩身,8

止水扩大头;11

顶环板,12

底环板,13

内侧板,14

外侧板,15

腋板,16

吊耳,31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6]实施例1:
[0037]参考图1和图2所示,工作平台1为圆台状结构,采用厚度不低于12mm的钢板焊接而成,高度h为200mm。工作平台1内部预留的桩身浇筑空间也为圆台状结构,桩身浇筑空间的上孔与桩孔2直径相同。工作平台1以桩身浇筑空间为中心向两侧各扩大300mm,为平台工作面宽度,桩身浇筑空间由上孔至下孔扩大并倾角60度。工作平台1内部对角采用12mm的腋板并间距200mm加固,工作平台1顶部平面焊接4个直径20的圆钢吊耳。
[0038]具体的,工作平台1包括焊接连接的顶环板11、底环板12、内侧板13和外侧板14,顶环板11和底环板12分别焊接连接在内侧板13与外侧板14的顶部和底部之间,顶环板11与内侧板13之间、底环板12与外侧板14之间连接有腋板15,顶环板11上焊接连接有供固定管4穿设的吊耳16。
[0039]一种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0]步骤1,平整工作面:将桩孔2(桩孔2为圆柱状结构)处工作面平整至桩顶标高之下h=200mm,h=200mm也为工作平台1的高度。
[0041]参考图3所示,步骤2,吊运工装:将加工准备好的工作平台1吊运至桩孔2处的工作面并安置到位,工作平台1的内部预留有桩身浇筑空间,桩身浇筑空间的上孔与桩孔2对应吻合(即尺寸与位置上下对应),桩身浇筑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平整工作面:将桩孔(2)处工作面平整至桩顶标高之下h,h为工作平台(1)的高度;步骤2,吊运工装:将工作平台(1)吊运至桩孔(2)处的工作面,工作平台(1)的内部预留有桩身浇筑空间,桩身浇筑空间的上孔与桩孔(2)对应吻合,桩身浇筑空间的下孔大于桩孔(2);将钢筋笼(3)吊运至桩孔(2)内;步骤3,安装工件:在工作平台(1)上安置固定管(4),利用固定管(4)对钢筋笼(3)进行限位,保证钢筋笼(3)不下坠或上浮,在工作平台(1)上安置导管垫板(5);步骤4,浇筑混凝土:在导管垫板(5)上安置导管(6),导管(6)穿过导管垫板(5)伸入桩孔(2)内,利用导管(6)向桩孔(2)内浇筑混凝土,由于工作平台(1)顶部标高为桩顶标高,浇筑过程中多余浮浆直接外溢;步骤5,浇筑完成:混凝土与钢筋形成桩身(7),由于工作平台(1)起到模板作用,在桩身浇筑空间内形成一体成型的止水扩大头(8);步骤6,施工垫层及防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工作平台(1)为圆台状结构,工作平台(1)内部预留的桩身浇筑空间也为圆台状结构,桩孔(2)为圆柱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桩头优化及提升抗渗性能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1)包括顶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毅张棽祥王万刚叶建白强李见鲁雷康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