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30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5
一种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施工主体结构A和主体结构B。步骤二,悬挑钢桁架和悬挑型钢梁的安装。步骤三,在相邻的悬挑型钢梁之间以及悬挑型钢梁与对应的悬挑钢桁架之间连接前端板和连接钢桁架。步骤四,对主体结构A两侧过渡区钢支架的施工。步骤五,在主体结构B面向主体结构A的一侧斜面上安装幕墙龙骨。步骤六,进行幕墙面板和雨棚结构的顶板、底板的施工。步骤七,对幕墙面板、顶板和底板完成校正和安装后,对板拼缝进行打胶封闭,至此施工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主体混凝土内埋板预埋位置精度要求高、容易出现漏埋现象以及传统幕墙造型单一满足不了本项目设计的空间多曲面的造型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是一种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某项目东、北、西三侧为中央绿谷环保,总用地面积约5.9公顷,建设规模为建筑面积约12261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36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8920平方米,规划建筑高度24.30米,主要功能为展览、会务、科研和办公等。项目设计从科技愿景、生态愿景、文化愿景三个维度出发,打造面向未来的办公建筑新模式。本项目的建筑造型体现独特性和知识性,五朵花瓣绽放的造型,代表某地区绿谷的生态之花,并且将文化之花共同融合在总部办公楼的设计之中。该建筑的前侧中部为一座功能独立的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的前侧设置有钢雨棚;建筑的两侧及后侧为连续的展览、会务、科研和办公区域,为了使指挥控制中心与其两侧的结构形成一朵完整的花瓣形,设计师将钢雨棚与两侧的结构幕墙连接成整体。传统幕墙安装是通过在主体混凝土内预埋埋板进行幕墙龙骨安装,主体预埋位置精度要求高,容易出现漏埋等现象需要后期重新植埋板,并且传统幕墙造型单一,满足不了本项目设计的空间多曲面的造型。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主体混凝土内预埋埋板进行幕墙龙骨安装时,埋件预埋位置精度要求高、容易出现漏埋现象以及传统幕墙造型单一满足不了本项目设计的空间多曲面的造型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这种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包括有主体结构A、主体结构B、雨棚结构和设置在雨棚结构两侧的幕墙结构;所述主体结构B设置在主体结构A的两侧,且主体结构B与主体结构A之间留有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A与主体结构B之间的区域中设置有过渡区钢支架;在主体结构A的前侧面上、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劲性柱;所述雨棚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A的前侧,且雨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均呈向上凸起的曲面;所述雨棚结构的厚度由根部到前端、由中间至两侧逐渐减小;该雨棚结构包括有钢骨架、顶板和底板;所述钢骨架包括有悬挑钢桁架、悬挑型钢梁和连接钢桁架;所述悬挑型钢梁有两组,分别对应设置在主体结构A两侧的劲性柱上;所述悬挑钢桁架有一组,一组悬挑钢桁架沿横向间隔设置在两侧的悬挑型钢梁之间,且一组悬挑钢桁架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劲性柱连接;所述连接钢桁架连接在相邻的悬挑型钢梁之间以及悬挑型钢梁与对应的悬挑钢桁架之间;在相邻的悬挑型钢梁的前端之间以及悬挑型钢梁与悬挑钢桁架之间连接有前端板;所述过渡区钢支架包括有型钢混凝土柱和设置在型钢混凝土柱顶部的钢框架;所述钢框架标高与悬挑型钢梁的标高一致,在钢框架上、靠近型钢混凝土柱的位置处设置有变形缝;所述型钢混凝土柱支撑在钢框
架的底部;所述顶板铺设在钢骨架的顶部,且顶板的两侧分别向两侧延伸、铺设在两侧钢框架的顶部;所述底板铺设在钢骨架的底部,且底板的两侧分别向两侧延伸、铺设在两侧钢框架的底部;所述主体结构B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有楼板和立柱;所述主体结构B中、下层楼板靠近主体结构A一侧的边缘超出上层楼板靠近主体结构A一侧的边缘;所述楼板靠近主体结构A一侧的边缘上、沿纵向通长设置有斜条板;上下相邻两层楼板上的斜条板之间留有间距,且相邻斜条板的外表面在同一斜面上;在斜条板上安装有斜天窗;所述斜条板的上下边缘处分别设置有挡板;在斜条板的外表面上、位于上下挡板之间的位置处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顶部铺设有防水卷材;所述幕墙结构倾斜安装在主体结构B面向主体结构A一侧,包括有幕墙龙骨和幕墙面板;所述幕墙龙骨铺设在保温层上;所述幕墙面板倾斜铺设在幕墙龙骨的外表面上,且幕墙面板与顶板连接成整体;在幕墙面板的内侧、沿幕墙结构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防火封堵条;每个防火封堵条沿纵向设置。
[0007]优选的,在相邻的劲性柱之间连接有弧形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弧度与对应部位的雨棚结构的弧度相适应。
[0008]优选的,所述劲性柱的钢骨截面呈工字形,在钢骨的外表面上分别间隔设置有第一栓钉;在劲性柱的钢骨上、位于腹板两侧分别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水平的加强板。
[0009]优选的,所述悬挑钢桁架包括有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所述上弦杆有两根,两根上弦杆的前端连接于一点,且上弦杆的前端与前端板连接;两根上弦杆的末端分别位于劲性柱的钢骨两侧,且上弦杆的末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劲性柱连接;在两根上弦杆之间连接有水平连接杆;所述下弦杆有一根,设置在两根上弦杆之间位置的下方;所述下弦杆的前端向上弯折、且与前端板连接,下弦杆的末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劲性柱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转接板、第一插板和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转接板有两块,分别设置在劲性柱的左右两侧;每侧的第一转接板均通过埋杆与劲性柱的钢骨连接;所述第一插板水平连接在第一转接板背离劲性柱一侧的侧面上,且第一插板插入对应一侧的上弦杆中;所述第一加劲板有两组,分别设置在第一插板的上下两侧;每组第一加劲板沿纵向间隔连接在上弦杆与第一插板之间;在第一加劲板的顶部或者底部、对应上弦杆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嵌入上弦杆的弧形槽。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有转接杆和第二转接板;所述转接杆的竖向切面呈十字形,连接在劲性柱的钢骨前侧面上;所述第二转接板连接在转接杆的前端;所述下弦杆连接在第二转接板上,且下弦杆的根部与第二转接板之间、沿环向间隔设置有第二加劲板。
[0012]优选的,所述型钢混凝土柱中钢骨的外表面上部和下部间隔设置有第二栓钉;在型钢混凝土柱的钢骨上、对应钢框架的顶面和底面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外环板;所述钢框架包括有横梁和纵梁;所述外环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纵梁连接段,外环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梁连接段;所述横梁连接段的纵向切面与横梁的纵向切面相适应,均呈工字形;在型钢混凝土柱一侧的横梁连接段端面下部设置有托接端,与该横梁连接段相连的横梁端面上部设置有搭接端;所述搭接端搭接在托接端上,且搭接端与对应的横梁连接段之间留有所述变形缝,托接端与对应的横梁之间留有所述变形缝;在托接端的顶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板层;所述型钢混凝土柱另一侧的横梁腹板与对应一侧的横梁连接段腹板通过连接板连接,该横梁的上下翼缘板与对应一侧的横梁连接段的上下翼缘板之间对应对接焊接;所
述连接板两块,分别设置在型钢混凝土柱另一侧的横梁连接段腹板与对应的横梁腹板的前后两侧,且连接板与左右两侧的腹板之间螺栓连接。
[0013]优选的,在一组悬挑钢桁架中,悬挑钢桁架的长度由中间至两边逐渐减小,在相邻的悬挑钢桁架之间以及悬挑钢桁架与悬挑型钢梁之间设置有顶部剪刀撑。
[0014]优选的,所述横梁与纵梁之间、靠近型钢混凝土柱的位置处设置有隅撑。
[0015]一种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16]步骤一,施工主体结构A和主体结构B。
[0017]步骤二,进行雨棚结构中悬挑钢桁架和悬挑型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包括有主体结构A(1)、主体结构B(2)、雨棚结构和设置在雨棚结构两侧的幕墙结构;所述主体结构B(2)设置在主体结构A(1)的两侧,且主体结构B(2)与主体结构A(1)之间留有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A(1)与主体结构B(2)之间的区域中设置有过渡区钢支架(4);在主体结构A(1)的前侧面上、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劲性柱(3);所述雨棚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A(1)的前侧,且雨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均呈向上凸起的曲面;所述雨棚结构的厚度由根部到前端、由中间至两侧逐渐减小;该雨棚结构包括有钢骨架(5)、顶板(6)和底板(7);所述钢骨架(5)包括有悬挑钢桁架(5.1)、悬挑型钢梁(5.2)和连接钢桁架(5.3);所述悬挑型钢梁(5.2)有两组,分别对应设置在主体结构A(1)两侧的劲性柱(3)上;所述悬挑钢桁架(5.1)有一组,一组悬挑钢桁架(5.1)沿横向间隔设置在两侧的悬挑型钢梁(5.2)之间,且一组悬挑钢桁架(5.1)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劲性柱(3)连接;所述连接钢桁架(5.3)连接在相邻的悬挑型钢梁(5.2)之间以及悬挑型钢梁(5.2)与对应的悬挑钢桁架(5.1)之间;在相邻的悬挑型钢梁(5.2)的前端之间以及悬挑型钢梁(5.2)与悬挑钢桁架(5.1)之间连接有前端板(5.4);所述过渡区钢支架(4)包括有型钢混凝土柱(4.1)和设置在型钢混凝土柱(4.1)顶部的钢框架(4.2);所述钢框架(4.2)标高与悬挑型钢梁(5.2)的标高一致,在钢框架(4.2)上、靠近型钢混凝土柱(4.1)的位置处设置有变形缝(9);所述型钢混凝土柱(4.1)支撑在钢框架(4.2)的底部;所述顶板(6)铺设在钢骨架(5)的顶部,且顶板(6)的两侧分别向两侧延伸、铺设在两侧钢框架(4.2)的顶部;所述底板(7)铺设在钢骨架(5)的底部,且底板(7)的两侧分别向两侧延伸、铺设在两侧钢框架(4.2)的底部;所述主体结构B(2)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有楼板(2.1)和立柱(2.2);所述主体结构B(2)中、下层楼板靠近主体结构A(1)一侧的边缘超出上层楼板靠近主体结构A(1)一侧的边缘;所述楼板(2.1)靠近主体结构A(1)一侧的边缘上、沿纵向通长设置有斜条板(8);上下相邻两层楼板(2.1)上的斜条板(8)之间留有间距,且相邻斜条板(8)的外表面在同一斜面上;在斜条板(8)上安装有斜天窗(10);所述斜条板(8)的上下边缘处分别设置有挡板(11);在斜条板(8)的外表面上、位于上下挡板(11)之间的位置处设有保温层(12);所述保温层(12)的顶部铺设有防水卷材(30);所述幕墙结构倾斜安装在主体结构B(2)面向主体结构A(1)一侧,包括有幕墙龙骨(13)和幕墙面板(14);所述幕墙龙骨(13)铺设在保温层(12)上;所述幕墙面板(14)倾斜铺设在幕墙龙骨(13)的外表面上,且幕墙面板(14)与顶板(6)连接成整体;在幕墙面板(14)的内侧、沿幕墙结构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防火封堵条(15);每个防火封堵条(15)沿纵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劲性柱(3)之间连接有弧形的钢筋混凝土梁(16);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6)的弧度与对应部位的雨棚结构的弧度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劲性柱(3)的钢骨截面呈工字形,在钢骨的外表面上分别间隔设置有第一栓钉(17);在劲性柱(3)的钢骨上、位于腹板两侧分别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水平的加强板(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钢桁架(5.1)包括有上弦杆(5.1.1)、下弦杆(5.1.2)和腹杆(5.1.3);所述上弦杆(5.1.1)有两根,两根上弦杆(5.1.1)的前端连接于一点,且上弦杆(5.1.1)的前端与前端板(5.4)连接;两根上弦杆(5.1.1)的末端分别位于劲性柱(3)的钢骨两侧,且上弦杆(5.1.1)的末端通过第一
连接组件(19)与劲性柱(3)连接;在两根上弦杆(5.1.1)之间连接有水平连接杆(5.1.4);所述下弦杆(5.1.2)有一根,设置在两根上弦杆(5.1.1)之间位置的下方;所述下弦杆(5.1.2)的前端向上弯折、且与前端板(5.4)连接,下弦杆(5.1.2)的末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20)与劲性柱(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棚与幕墙一体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9)包括有第一转接板(19.1)、第一插板(19.2)和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杜鑫丹韩阳郑棋元王依列袁广波焦昱程秦超赵龙崔君君杜梦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