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82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一种电缆连接器,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压块A(4)的两侧分别插在隔离板A(12)至半圆板B(17)一端之间的凹面B(14)中,压块A的下部面形成电缆A(24)多股导线(22)的夹持,电缆A多股导线端部留的少量导线(21)折弯后处于压块A的上部面上;压块B(10)的两侧分别插在隔离板A至半圆板B另一端之间的凹面B中,压块B的下部面形成电缆B(25)多股导线的夹持,电缆B多股导线端部留的少量导线折弯后处于压块B的上部面上,半圆板A(5)插在半圆板B上后由螺丝(1)和螺母(18)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压块分别固定两电缆在半圆板B内,由半圆板A分别固定两电缆少量导线的折弯部分,获取了电缆的稳定连接。获取了电缆的稳定连接。获取了电缆的稳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电缆是电能的输送载体,鉴于目前的电缆长度和每次施工后剩余电缆的利用,都会采用铜套管方式分别套在两电缆的端部压紧获取连接,这种方式连接的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震动、风力以及人力的拉动等,会导致连接处松动后分离,尤其是多根铜线形成的电缆芯的相互连接最容易出现前述问题;为了使电缆连接牢固,有的采用将两两电缆芯分开呈放射状后相互交叉,然后一一对接拧紧,还有的采用两电缆的端部相互缠绕方式进行连接,这些方法要么作业时间太长,要么连接不牢固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现有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利用两压块分别固定两电缆在半圆板B内,由半圆板A分别固定两电缆少量导线的折弯部分,获取了电缆的稳定连接。
[0004]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半圆板A、半圆板B、压块A、压块B、螺丝和螺母,半圆板B的中部至靠近两端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凹面B,半圆板B的中部设有隔离板A;相同结构的压块A和压块B两侧内端分别设有限位板,压块A和压块B的下部面分别设有朝上的半圆凹陷;压块A的两侧分别插在隔离板A至半圆板B一端之间的凹面B中,压块A的下部面形成电缆A多股导线的夹持,电缆A多股导线端部留的少量导线折弯后处于压块A的上部面上;压块B的两侧分别插在隔离板A至半圆板B另一端之间的凹面B中,压块B的下部面形成电缆B多股导线的夹持,电缆B多股导线端部留的少量导线折弯后处于压块B的上部面上,半圆板A插在半圆板B上后由螺丝和螺母连接。
[0005]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半圆板A的中部至靠近两端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凹面A,在半圆板A的中部设有隔离板B;压块A的两侧下部分别插在隔离板A至半圆板B一端之间的凹面B中,压块A的两侧上部分别插在隔离板B至半圆板A一端之间的凹面A中;压块B的两侧下部分别插在隔离板A至半圆板B另一端之间的凹面B中,压块B的两侧上部分别插在隔离板B至半圆板A另一端之间的凹面A中。
[0006]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半圆板A的下口与隔离板B等高。
[0007]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半圆板B的上口两侧分别设有内插板,隔离板A处于两内插板的中部之间,两内插板外下部的半圆板B两上部分别形成外台阶;半圆板A的下口两侧分别设有外卡板,两外卡板内侧半圆板A的下口处分别形成内台阶;半圆板A的两外卡板分别处于半圆板B的两内插板外部,半圆板A的两外卡板下端分别顶在半圆板B的两外台阶上,半圆板B的两内插板上端分别顶在半圆板A的两内台阶上。
[0008]所述的电缆连接器,隔离板A的上部与两内插板等高。
[0009]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半圆板A的上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凹角坑A,半圆板A的两凹角坑A中分别设有穿孔A;半圆板B的下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凹角坑B,半圆板B的下两凹角坑B中分别设有穿孔B,两螺丝分别穿过半圆板A两凹角坑A中的穿孔A和半圆板B两凹角坑B的穿孔B后分别与螺母固定连接。
[0010]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缆连接器,通过在电缆A和电缆B的连接端分别套上套管对电缆A和电缆B定型,然后将套管处放入半圆板B隔离板两侧的半圆凹陷中,由压块A和压块B压死,这时电缆A和电缆B留的少量导线折弯后处于压块A和压块B的上面,然后由半圆板A固定,这样便通过留的少量导线的折弯部分形成较强的放脱离效果,而且压块A和压块B可确保电流的通常,对于易震动处电缆的连接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电缆连接方式连接不牢的问题,使用成本和制作时间较短,获取了电缆的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块A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半圆板A下部朝上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电缆连接端的制作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螺丝;2、凹角坑A;3、穿孔A;4、压块A;5、半圆板A;6、限位板A;7、凹面A;8、外卡板;9、限位板B;10、压块B;11、穿孔B;12、隔离板A;13、凹角坑B;14、凹面B;15、内插板;16、外台阶;17、半圆板B;18、螺母;19、隔离板B;20、内台阶;21、留的少量导线;22、多股导线;23、套管;24、电缆A;25、电缆B。
实施方式
[001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不限于一种的实施方式。
[0013]结合附图1~4中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包括半圆板A5、半圆板B17、压块A4、压块B10、螺丝1和螺母18,半圆板B17的中部至靠近两端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凹面B14,半圆板B17的中部设有隔离板A12;相同结构的压块A4和压块B10两侧内端分别设有限位板,压块A4和压块B10的下部面分别设有朝上的半圆凹陷;压块A4的两侧分别插在隔离板A12至半圆板B17一端之间的凹面B14中,压块A4的下部面形成电缆A24多股导线22的夹持,在电缆A24多股导线22端部留的少量导线21外部套有套管23,电缆A24多股导线22端部留的少量导线21折弯后处于压块A4的上部面上;压块B10的两侧分别插在隔离板A12至半圆板B17另一端之间的凹面B14中,压块B10的下部面形成电缆B25多股导线的夹持,电缆B25多股导线端部留的少量导线外部套有套管23,电缆B25多股导线端部留的少量导线折弯后处于压块B10的上部面上,半圆板A5插在半圆板B17上后由螺丝1和螺母18连接。
[0014]结合附图1、2或3,在半圆板A5的上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凹角坑A2,半圆板A5的两凹
角坑A2中分别设有穿孔A3;半圆板B17的下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凹角坑B13,半圆板B17的下两凹角坑B13中分别设有穿孔B11,两螺丝1分别穿过半圆板A5两凹角坑A2中的穿孔A3和半圆板B17两凹角坑B13的穿孔B11后分别与螺母18固定连接,半圆板A5的中部至靠近两端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凹面A7,在半圆板A5的中部设有隔离板B19,半圆板A5的下口与隔离板B19等高;压块A4的两侧下部分别插在隔离板A12至半圆板B17一端之间的凹面B14中,压块A4的两侧上部分别插在隔离板B19至半圆板A5一端之间的凹面A7中;压块B10的两侧下部分别插在隔离板A12至半圆板B17另一端之间的凹面B14中,压块B10的两侧上部分别插在隔离板B19至半圆板A5另一端之间的凹面A7中;在半圆板B17的上口两侧分别设有内插板15,隔离板A12处于两内插板15的中部之间,隔离板A12的上部与两内插板15等高,两内插板15外下部的半圆板B17两上部分别形成外台阶16;半圆板A5的下口两侧分别设有外卡板8,两外卡板8内侧半圆板A5的下口处分别形成内台阶20;半圆板A5的两外卡板8分别处于半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半圆板A(5)、半圆板B(17)、压块A(4)、压块B(10)、螺丝(1)和螺母(18),其特征是:半圆板B(17)的中部至靠近两端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凹面B(14),半圆板B(17)的中部设有隔离板A(12);相同结构的压块A(4)和压块B(10)两侧内端分别设有限位板,压块A(4)和压块B(10)的下部面分别设有朝上的半圆凹陷;压块A(4)的两侧分别插在隔离板A(12)至半圆板B(17)一端之间的凹面B(14)中,压块A(4)的下部面形成电缆A(24)多股导线(22)的夹持,电缆A(24)多股导线(22)端部留的少量导线(21)折弯后处于压块A(4)的上部面上;压块B(10)的两侧分别插在隔离板A(12)至半圆板B(17)另一端之间的凹面B(14)中,压块B(10)的下部面形成电缆B(25)多股导线的夹持,电缆B(25)多股导线端部留的少量导线折弯后处于压块B(10)的上部面上,半圆板A(5)插在半圆板B(17)上后由螺丝(1)和螺母(1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是:半圆板A(5)的中部至靠近两端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凹面A(7),在半圆板A(5)的中部设有隔离板B(19);压块A(4)的两侧下部分别插在隔离板A(12)至半圆板B(17)一端之间的凹面B(14)中,压块A(4)的两侧上部分别插在隔离板B(19)至半圆板A(5)一端之间的凹面A(7)中;压块B(10)的两侧下部分别插在隔离板A(12)至半圆板B(17)另一端之间的凹面B(14)中,压块B(10)的两侧上部分别插在隔离板B(19)至半圆板A(5)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荣贾明辉樊立凤周乐樊毅王淑娟赵亚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