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卷绕有铜线的线筒放置在接线座上,并使铜线的内端扣合连接在摆动杆上,且摆动杆和铜线卷之间周向固定;再解除摆动杆和铜线卷的周向固定,并驱动摆动杆与铜线一同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铜线内端的解绕;然后将铜线内端从摆动杆上取下,并与相邻线筒上的铜线外端进行接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铜线的自动解绕,从而避免人工操作时对上方铜线的碰撞并大幅减少其接线时间。撞并大幅减少其接线时间。撞并大幅减少其接线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及卷线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漆包线的加工工艺,特别是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及卷线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漆包线的加工工艺中,需要先通过拉丝机将铜线拉丝至指定线径后卷绕在线筒上,然后由后续生产线将线筒上的铜线抽出并进行后续处理;为实现生产线对铜线的连续抽取,作业人员还需要对不同线筒上的铜线两端进行接线,从而使不同线筒上的铜线能够首尾相连实现连续出线。由于常规拉丝机对铜线的卷绕方式会使铜线的内端被隐藏至线筒的最内层,使得传统的接线方式需要等到外部的铜线被抽走后才能进行接线,而这就导致了作业人员在每次接线时均需要将生产线关停1
‑
2分钟,影响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0003]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厂家在拉丝过程中对铜线的卷绕方式如专利201910215455.8所示,通过在铜线卷绕时在内端留出一部分空腔,使得当线筒外部的铜线被抽走后,会将部分最内层的铜线直接暴露在外,且这部分铜线与该时间段内被抽取的铜线呈上下分离设置;此时作业人员便能够对空腔内的铜线内圈进行牵引和解绕,从而拉出一条长度足够作业人员接线的铜线,即实现在不停机状态下的接线工序。但该工序的缺陷在于,由于线筒在放线过程中需要竖直放置在地面上,使得铜线在卷绕时的空腔部位仅高于地面50~80mm左右,即作业人员需要在该高度位置下完成对铜线的解绕操作,且操作过程中不能碰到上方正在抽出的铜线。而这就增加了作业人员对铜线的解绕难度,并使原本只需1~2分钟的接线时间延长至3~5分钟左右。当铜线的接线时间增加后,铜线在卷绕时的空腔部位也需随之扩大,导致铜线在卷绕时更容易出现排线不规律、乱线等问题,降低了铜线的卷绕稳定性。
[0004]因此,现有对铜线的接线方式存在铜线解绕困难、接线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及卷线工具。它能够实现对铜线的自动解绕,从而避免人工操作时对上方铜线的碰撞并大幅减少其接线时间。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①
将卷绕有铜线的线筒放置在接线座上,并使铜线的内端扣合连接在摆动杆上,且摆动杆和铜线卷之间周向固定;
[0008]②
解除摆动杆和铜线卷的周向固定,并驱动摆动杆与铜线一同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铜线内端的解绕;
[0009]③
将铜线内端从摆动杆上取下,并与相邻线筒上的铜线外端进行接线。
[0010]前述的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中,所述步骤
①
中线筒一端的铜线中部留出用于接线的绕线空腔,所述铜线的内端穿过绕线空腔并延伸至线筒外侧连接摆动杆。
[0011]基于前述的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所用的卷线工具,包括两个并排的接线座,接线座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线筒的台阶部,接线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的外端延伸至线筒外侧并形成端接部,端接部上设有用于扣合连接铜线的第一夹块。
[0012]前述的卷线工具中,所述线筒的一侧设有用于夹线的夹槽,所述端接部上滑动连接有安装销,安装销的端部连接第一夹块。
[0013]前述的卷线工具中,所述摆动杆下方的接线座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连接有卷簧,所述摆动杆的中部连接有第二夹块,第二夹块的下端伸入环形槽并连接卷簧。
[0014]前述的卷线工具中,所述摆动杆包括套设在接线座外侧的转动环,转动环的一侧设有安装片,安装片的外部螺钉连接有杆体和第二夹块,杆体的外端形成端接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接线座和摆动杆的配合,能够从下方将铜线的内端夹持后进行转动解绕,使得位于绕线空腔位置的铜线随转动脱离线筒并形成长条的尾线,作业人员仅需在铜线解绕后将内端从摆动杆上取下便能直接与另一线筒的铜线外端进行接线,从而有效省去了对铜线的抽取和解绕工序,并避免与上方抽出铜线的碰撞干涉;
[0017](2)通过将接线座和摆动杆之间经卷簧相互连接,使得作业人员在放置线筒时能够对摆动杆进行预紧,并在预紧后将安装销扣入线筒底部的夹槽内,从而利用安装销和线筒的配合对摆动杆进行周向限位,使摆动杆保持预紧状态;当后期操作时,作业人员只需将安装销从夹槽处滑出,便能使摆动杆在卷簧作用下进行周向转动,即实现对摆动杆的自动转动,即有效减少作业人员在接线时的操作难度并提高其操作效率;
[0018]所以,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铜线的自动解绕,从而避免人工操作时对上方铜线的碰撞并大幅减少其接线时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1]附图中的标记为:1
‑
接线座,2
‑
台阶部,3
‑
摆动杆,4
‑
端接部,5
‑
第一夹块,6
‑
夹槽,7
‑
安装销,8
‑
环形槽,9
‑
卷簧,10
‑
第二夹块,301
‑
转动环,302
‑
安装片,303
‑
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3]实施例。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①
将卷绕有铜线的线筒放置在接线座上,并使铜线的内端扣合连接在摆动杆上,且摆动杆和铜线卷之间周向固定;
[0025]②
解除摆动杆和铜线卷的周向固定,并驱动摆动杆与铜线一同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铜线内端的解绕;
[0026]③
将铜线内端从摆动杆上取下,并与相邻线筒上的铜线外端进行接线。
[0027]所述步骤
①
中线筒一端的铜线中部留出用于接线的绕线空腔,所述铜线的内端穿过绕线空腔并延伸至线筒外侧连接摆动杆。
[0028]所述的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所用的卷线工具,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并排的接线座1,接线座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地面或接线平台上,接线座1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线筒的台阶部2,接线座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摆动杆3,摆动杆3的外端延伸至线筒外侧并形成端接部4,端接部4上设有用于扣合连接铜线的第一夹块5。
[0029]所述线筒的一侧设有用于夹线的夹槽6,该夹槽6由用于放置安装销7的外槽和用于夹持铜线的内槽构成,外槽呈倾斜设置在线筒上,且倾斜方向与摆动杆3的转动复位方向一致,使得安装销7在抽出时需先将摆动杆3反向转动,再在卷簧9作用下正向转动复位;铜线的一端初始绕线时直接固定在夹槽6上,以便作业人员在后期的接线;所述端接部4上滑动连接有安装销7,安装销7的端部连接第一夹块5。
[0030]所述摆动杆3下方的接线座1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
将卷绕有铜线的线筒放置在接线座上,并使铜线的内端扣合连接在摆动杆上,且摆动杆和铜线卷之间周向固定;
②
解除摆动杆和铜线卷的周向固定,并驱动摆动杆与铜线一同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铜线内端的解绕;
③
将铜线内端从摆动杆上取下,并与相邻线筒上的铜线外端进行接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①
中线筒一端的铜线中部留出用于接线的绕线空腔,所述铜线的内端穿过绕线空腔并延伸至线筒外侧连接摆动杆。3.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漆包线的铜线接线工艺所用的卷线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排的接线座(1),接线座(1)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线筒的台阶部(2),接线座(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正韡,李建兵,沈兴良,何冬梅,顾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长城异形线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