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26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0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外壳和内胆,内胆安装于外壳内,内胆包括本体和壶嘴,本体设置有出水孔,壶嘴安装于本体,壶嘴与本体的外壁围成有容纳腔,出水孔能连通本体的内部与容纳腔。其中,出水孔的总面积为S1,沿壶嘴的高度方向,壶嘴具有最低点和出水最高点,容纳腔在最低点和出水最高点之间的纵向截面积为S2,S1:S2满足:0.9≤S1:S2≤1.1。此时,既能够避免液体加热容器在倒水时出现水流分叉的情况,还能确保液体加热容器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较大,以提高倒水效率。以提高倒水效率。以提高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加热容器


[0001]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液体加热容器通常具有壶嘴和内胆,内胆上设置有出水孔,壶嘴安装在内胆上,并与出水孔的位置相对应,内胆里的液体可以经出水孔流入壶嘴中,再通过壶嘴流向外界,以方便用户倒水。
[0003]但是,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存在壶嘴尺寸与出水孔尺寸不匹配的问题,如果液体加热容器往外倒水,可能会有部分液体无法流向壶嘴而从内胆顶部直接流出,导致水流分散不集中,很容易烫伤用户,影响用户的倒水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解决液体加热容器倒水时水流不集中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
[0006]外壳;
[0007]内胆,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胆包括本体和壶嘴,所述本体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壶嘴安装于所述本体,所述壶嘴与所述本体的外壁围成有容纳腔,所述出水孔能连通所述本体的内部与所述容纳腔;
[0008]其中,所述出水孔的总面积为S1,沿所述壶嘴的高度方向,所述壶嘴具有最低点和出水最高点,所述容纳腔在所述最低点和所述出水最高点之间的纵向截面积为S2,S1:S2满足:0.9≤S1:S2≤1.1。
[0009]上述方案中,当用户倾倒液体加热容器倒水时,本体内部的液体可以经出水孔流进容纳腔,再从容纳腔流向外界。当S1:S2过小时,出水孔的出水面积过小,会导致液体加热容器的出水量过小,降低了容器的倒水效率;当S1:S2过大时,出水孔的出水面积过大,导致出水孔流出的水量超过了容纳腔的容积,多余的水会从壶嘴的四周向外溢出,甚至还可能从本体的顶端直接流向外界,不仅会造成水流分散不集中的情况,还很容易烫伤用户,影响了用户的倒水体验。因此,当S1:S2的值为0.9~1.1时,既能够避免液体加热容器在倒水时出现水流分叉的情况,还能确保液体加热容器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较大,以提高倒水效率。
[0010]本申请中,通过限制出水孔的总面积S1与容纳腔在壶嘴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大截面积S2的比值,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加热容器倒水时水流容易分流不集中的问题,提高了倒水效率和用户的倒水体验。此外,本申请仅对壶嘴和出水孔的结构进行改进,没有额外增加生产成本,也不会影响液体加热容器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壶嘴包括固定连接的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沿所述内胆的高度方向,所述主体部的高度为H2,H2满足:H2≥45mm。
[0012]上述方案中,连接部用于与本体固定连接,以将壶嘴安装于本体上,主体部用于与本体共同围成容纳腔。主体部的高度H2越大,容纳腔的容积也就越大,能避免倒水时水流从壶嘴的四周溢出,并且,H2越大时,出水孔在本体上所能占用的区域也就越大,有利于增大出水孔的总面积S1,从而增大液体加热容器的出水量。因此,主体部的高度H2应大于45mm。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出水最高点与所述出水孔的顶端之间具有高度差H1,H1:H2满足:0.2≤H1:H2≤0.5。
[0014]上述方案中,如果出水最高点与出水孔的顶端之间的高度差H1和主体部的高度H2的比值小于0.2,会导致出水最高点的位置过低,在液体加热容器倒水时,从出水孔的顶端处流出的水可能会不经出水最高点而直接流向外界,此时,就会形成两股水流,导致水流分叉的情况发生:一股水流会沿出水孔、容纳腔和出水最高点流向外界,另一股直接从出水孔流向外界,影响了倒水效果。如果出水最高点与出水孔的顶端之间的高度差H1和主体部的高度H2的比值大于0.5,会导致出水最高点的位置过高,导致从出水孔流出的水需经较长的路径才能到达出水最高点,不方便用户倒水。因此,H1:H2的值应为0.2~0.5。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出水最高点与所述出水孔的顶端之间具有直线距离L1,L1满足:L1≥35mm。
[0016]上述方案中,出水最高点与出水孔的顶端之间的直线距离L1越大,出水孔处的水流向出水最高点所要经过的路程也就越大,液体的加速效果越好,即液体的速度越大,液体加热容器倒水时,壶嘴的出水速度也就越快。如果L1小于35mm,会导致液体的加速路程过短,影响壶嘴的出水速度,导致液体加热容器的倒水效率较低。因此,出水最高点与出水孔的顶端之间的直线距离L1应大于35mm。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壶嘴的延伸方向,所述出水最高点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距离为L2,L2:H2满足:0.4≤L2:H2≤1。
[0018]上述方案中,当出水最高点与本体之间的距离L2和主体部的高度H2的比值小于0.4时,L2过小,会导致主体部与本体之间的夹角过小,用户倒水时,需要将水壶倾斜至更大的角度,不方便使用;当出水最高点与本体之间的距离L2和主体部的高度H2的比值大于1时,L2过大,会导致主体部与本体之间的夹角过大,用户倒水时,容易出现水流过大的情况,导致热水飞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L2:H2应为0.4~1。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连接部一侧的顶端在所述壶嘴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D1满足:30mm≤D1≤80mm。
[0020]上述方案中,当D1过小时,由于壶嘴的尺寸应与出水孔的位置相对应,此时,出水孔在本体上所能占用的区域较小,会导致出水孔的总面积S1过小,进而导致液体加热容器的出水量较小;当D1过大时,壶嘴的宽度过大,倒水时水流如果从壶嘴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流出就容易形成分叉。因此,D1为30mm~80mm时,既能够确保液体加热容器的出水量较大,又能够避免倒水时出现水流分叉的情况。
[00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内胆的高度方向上的截面为U形。
[0022]上述方案中,相比于V形结构,主体部为U形时有利于增大容纳腔的容积,防止倒水时水流分叉,并且,由于从出水孔流出的水会在壶嘴的中间部位聚集,当主体部为U形时,壶嘴的中间部位结构相对平滑,对水流的阻力较小,避免水流飞溅,能够确保倒水时水流的平稳顺畅,以提升用户的倒水体验。
[00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段之间;所述第二段的外轮廓为半径为R1的圆弧形,R1满足:R1≥3mm。
[0024]上述方案中,当R1过小时,会导致第二段的结构过于狭窄,倒水时容易发生水流分叉的情况,不利于水流的平稳流动。因此,R1应大于3mm。
[002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出水孔包括第一出水孔,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孔在所述本体上均匀分布。
[0026]上述方案中,将出水孔的结构设置成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出水孔,有利于降低出水孔处的压力,本体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多个第一出水孔均匀地、分散地流向壶嘴,利于降低液体流速。并且,多个第一出水孔还能起到过滤作用,防止本体内的食材残渣或杂质流向壶嘴。
[00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出水孔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0);内胆(10),安装于所述外壳(20)内,所述内胆(10)包括本体(1)和壶嘴(2),所述本体(1)设置有出水孔(11),所述壶嘴(2)安装于所述本体(1),所述壶嘴(2)与所述本体(1)的外壁围成有容纳腔(3),所述出水孔(11)能连通所述本体(1)的内部与所述容纳腔(3);其中,所述出水孔(11)的总面积为S1,沿所述壶嘴(2)的高度方向,所述壶嘴(2)具有最低点(A)和出水最高点(B),所述容纳腔(3)在所述最低点(A)和所述出水最高点(B)之间的纵向截面积为S2,S1:S2满足:0.9≤S1:S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嘴(2)包括固定连接的主体部(21)和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本体(1)固定连接;沿所述内胆(10)的高度方向,所述主体部(21)的高度为H2,H2满足:H2≥4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最高点(B)与所述出水孔(11)的顶端之间具有高度差H1,H1:H2满足:0.2≤H1:H2≤0.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靠近所述连接部(22)一侧的顶端在所述壶嘴(2)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D1满足:30mm≤D1≤80mm。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金波闻蚌徐先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