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建造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515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最大降雨量及集雨区域布局雨水井点位;S2、用钻孔钻机钻雨水井孔,当地层较软时,采取先打入钢管桩、桩内取土后直接成孔的方式;S3、用吊车吊起单节无砂混凝土管垂直放入钻好的孔中,并使无砂混凝土管与孔中心吻合,对于非岩性土,在井底铺垫过滤碎石,然后盖上井盖;S4、在井周均匀插入多根钢管到孔底,在井周填砂形成中粗砂滤层后,通过向钢管内注入压力水的方式冲洗中粗砂滤层中的泥浆,在周边中粗砂回填后及时将钢管拔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解决雨淹旱干的问题,且不占用地表面积,甚至集雨井可用于结构物的基础,有效形成海绵城市格局。有效形成海绵城市格局。有效形成海绵城市格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建造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系统工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城市通过填湖、填河、填塘等方式来获得建设用地,致使城市蓄水能力大大下降,大雨天会造成城市积水内涝,长期不下雨则又会形成干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施工方法及装置,其不仅可解决雨淹旱干的问题,且不占用地表面积,甚至集雨井可用于结构的基础,有效形成海绵城市格局。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根据最大降雨量及集雨区大小布局雨水井点位及井的大小;
[0006]S2、用钻孔钻机钻雨水井孔,当地层较软时,采取先打入钢管桩、桩内取土后直接成孔的方式;
[0007]S3、用吊车吊起单节无砂混凝土管垂直放入钻好的孔中,并使无砂混凝土管与孔中心吻合,对于非岩性土,在井底铺垫过滤碎石,然后盖上井盖;
[0008]S4、在井周均匀插入多根钢管到孔底,然后将中粗砂沿混凝土管井外围灌入孔中形成中粗砂滤层,填满后通过向钢管内注入压力水的方式冲洗中粗砂滤层中的泥浆,确保中粗砂滤层的过滤效果;若打入钢管桩后取土成井的方式,则不需要洗井,在周边中粗砂回填后及时将钢管拔出;
[0009]S5、在井形成后,使井顶部低于周边环境,或通过水沟水管与雨水管连接。
[0010]按上述方案,所述无砂混凝土管内壁的一侧设置用于人员上下爬梯。
[0011]按上述方案,所述井盖为具有渗透性的钢筋混凝土圆板结构,所述井盖上设置有人孔,所述人孔设置有人孔盖。
[0012]按上述方案,所述中粗砂滤层采用具有渗透性的中粗砂设置。
[0013]按上述方案,所述无砂混凝土管为预制构件,所述无砂混凝土管根据预制能力及安装能力确定预制节段长度。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装置,包括雨水井结构,所述雨水井机构包括中粗砂滤层、无砂混凝土管和井盖,所述中粗砂滤层设置在雨水井孔内,所述无砂混凝土管设置在中粗砂滤层内,所述无砂混凝土管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人员上下的爬梯,所述中粗砂滤层顶部设置井盖,所述井盖上设置有人孔,人孔设置有人孔盖。
[0015]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建造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所造的集雨井易于操作,具有雨天收集雨水、干旱天气向外渗透补水的功能,形成海绵功能;
[0017]2、本专利技术的集雨井不占用城市有效用地,其井体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装置的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装置的竖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根据最大降雨量及集雨区大小布局雨水井点位及井的大小;
[0025]S2、用钻孔钻机钻雨水井孔,当地层较软时,也可采取先打入钢管桩、桩内取土后直接孔的方式;
[0026]S3、用吊车吊起单节无砂混凝土管2垂直放入钻好的孔中,并使无砂混凝土管2与孔中心吻合,对于非岩性土,在井底铺垫过滤碎石,然后盖上井盖3;
[0027]S4、在井周均匀插入多根钢管到孔底,然后将中粗砂沿混凝土管井外围灌入孔中形成中粗砂滤层1,填满后通过向钢管内注入压力水的方式冲洗中粗砂滤层1中的泥浆,确保中粗砂滤层1的过滤效果;若打入钢管桩后取土成井的方式,则不需要洗井,在周边中粗砂回填后及时将钢管拔出;
[0028]S5、在井形成后,使井顶部低于周边环境,或通过水沟水管与雨水管连接。
[0029]无砂混凝土管2内壁的一侧设置用于人员上下爬梯4。井盖3为具有渗透性的钢筋混凝土圆板结构,井盖3上设置有人孔5,人孔5设置有人孔盖6。中粗砂滤层1采用具有渗透性的中粗砂设置。无砂混凝土管2为预制构件,无砂混凝土管2根据预制能力及安装能力确定预制节段长度。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装置,包括雨水井结构,雨水收集井可布置在城市高地的坡脚处、城市公路的两侧、建筑物的周边等。雨水井机构包括中粗砂滤层1、无砂混凝土管2和井盖3,中粗砂滤层1设置在雨水井孔内,无砂混凝土管2设置在中粗砂滤层1内,无砂混凝土管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人员上下的爬梯4,中粗砂滤层1顶部设置井盖3,井盖3上设置有人孔5,人孔设置有人孔盖6。
[00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最大降雨量及集雨区域布局雨水井点位及集水井大小;S2、用钻孔钻机钻雨水井孔,当地层较软时,采取先打入钢管桩、桩内取土后直接成孔的方式;S3、用吊车吊起单节无砂混凝土管(2)垂直放入钻好的孔中,并使无砂混凝土管(2)与孔中心吻合,对于非岩性土,在井底铺垫过滤碎石,然后盖上井盖(3);S4、在井周外围均匀插入多根钢管到孔底,然后将中粗砂沿混凝土管井外围灌入孔中形成中粗砂滤层(1),填满后通过向钢管内注入压力水的方式冲洗中粗砂滤层(1)中的泥浆,确保中粗砂滤层(1)的过滤效果;若打入钢管桩后取土成孔的方式或无泥浆钻孔成孔方式,则不需要洗井,在周边中粗砂回填后及时将钢管拔出;S5、在井形成后,使井顶部低于周边环境,或通过水沟水管与雨水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井式雨水收集、渗透的海绵城市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砂混凝土管(2)内壁的一侧设置用于人员上下爬梯(4)。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炜正刘忠友程凯韩忠安宋成涛黄川王新罗全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