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的一种碳酸二甲酯生产用冷凝换热器,包括卧式罐体,在卧式罐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在卧式罐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卧式罐体内形成供冷却水流通的冷却腔;在卧式罐体内设置有混合汽冷却装置;所述混合汽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卧式罐体内的冷却盘管,冷却盘管在冷却腔内呈折线状由下至上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高温的混合汽在罐体内多次换向流动,大大增加罐体内的换热面积,冷却效果好。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最终可实现气液分离,处理效果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酸二甲酯生产用冷凝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器
,具体地说是一种碳酸二甲酯生产用冷凝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碳酸二甲酯(简称DM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结构中含有甲基、羰基、甲氧基等活泼基团,既可替代光气用作羰基化剂,又可作为甲基化剂进行甲基化反应,还可以用于汽油添加剂等领域。再加上碳酸二甲酯本身毒性小,使用安全,方便运输,被认为是当下重要的环保型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0003]采用液相法生产碳酸二甲酯,需要在反应釜中加入多种原料进行催化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进入冷凝换热装置,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冷凝液与气体挟带的液体及催化剂回流到反应釜中,气体则进入吸收塔除去二氧化碳。
[0004]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现有的卧式冷凝器内部冷凝结构较少,混合气体在有限的行程内很难达到完全的气液分离,这就导致后续生产工序中原料材质不稳定,最终影响成品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酸二甲酯生产用冷凝换热器,以解决现有的冷凝设备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酸二甲酯生产用冷凝换热器,其中,包括卧式罐体,在卧式罐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在卧式罐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卧式罐体内形成供冷却水流通的冷却腔;在卧式罐体内设置有混合汽冷却装置;
[0007]所述混合汽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卧式罐体内的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进汽一端连接有第一换热板,第一换热板位于卧式罐体的一端的靠近其底面处并与卧式罐体上的进汽口连通,冷却盘管在冷却腔内呈折线状由下至上设置,在冷却盘管的出气一端连接有第二换热板,第二换热板位于卧式罐体的另一端的靠近其顶面处并与卧式罐体上的出气口连通;
[0008]第一换热板呈具有空腔的长条状,在第一换热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用来支撑冷却盘管的盘管孔,在第一换热板的底部设置有通槽,通槽穿过卧式罐体的外壁与集液仓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冷却盘管的每一节的倾斜角度为5
‑
15
°
。
[0010]优选的,在所述卧式罐体内设置有支撑所述冷却盘管的管架。
[0011]优选的,在所述冷却盘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换热翅片。
[0012]优选的,在所述进汽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
[0013]优选的,在所述卧式罐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4]优选的,在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增压泵。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使高温的混合汽在罐体内多次换向流动,大大增加罐体内的换热面积,冷却效果好。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最终可实现气液分离,处理效果好,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冷却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卧式罐体,2—进液口,3—出液口,4—冷却腔,5—冷却盘管,6—第一换热板,7—进汽口,8—第二换热板,9—出气口,10—管架,11—通槽,12—集液仓,13—换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酸二甲酯生产用冷凝换热器,包括卧式罐体1,在卧式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2,在卧式罐体1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3,卧式罐体1内形成供冷却水流通的冷却腔4。进液口2与外部的冷却水源连通,在进液口2处设置有水泵,出液口3流出的高温水经处理后可再次回收利用。冷却水在冷却腔4内流动,对内部装置内的高温混合汽进行冷却,使其分离成冷凝液及干燥气体。
[0023]本技术在卧式罐体1内设置有混合汽冷却装置。
[0024]本技术的混合汽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卧式罐体1内的冷却盘管5,冷却盘管5的进汽一端连接有第一换热板6,第一换热板6位于卧式罐体1的一端的靠近其底面处并与卧式罐体1上的进汽口7连通。高温的混合汽经进气口7、第一换热板6进入冷却盘管5中。
[0025]进一步的,冷却盘管5在冷却腔4内呈折线状由下至上设置,在冷却盘管5的出气一端连接有第二换热板8,第二换热板8位于卧式罐体1的另一端的靠近其顶面处并与卧式罐体1上的出气口9连通。作为优选实施例,在卧式罐体1内设置有支撑冷却盘管5的管架10。冷却盘管5的每一节的倾斜角度为5
‑
15
°
。高温混合汽在冷却盘管5内沿折线状路径由下至上流动,其中的冷凝液等凝结后沿冷却盘管5的倾斜的管壁滑落,干燥气体仍经管道向上流通。倾斜状的管壁有利于冷凝液的滑落,防止冷凝液集聚在管道内。较小的倾斜角度又可使
在有限的罐内空间内布置的冷却盘管的长度较长,增加其换热面积。
[0026]进一步的,第一换热板6呈具有空腔的长条状,在第一换热板6的侧壁上设置有用来支撑冷却盘管5的盘管孔,在第一换热板6的底部设置有通槽11,通槽11穿过卧式罐体1的外壁与集液仓12连通。经冷却盘管5流出的冷凝液最终流入第一换热板6内,通过通槽11下落至集液仓12中,继续利用。而混合汽中的气体可经出气口9排出至吸收塔中。
[0027]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换热效果,本技术在冷却盘管5的外壁上设置有换热翅片13。
[0028]进一步的,在出气口9处设置有增压泵(未画出),增加泵可引导管内的空气快速流出,在冷却盘管5内壁附着较多杂质时,增加泵反向增压,可通过向管内注入空气来管内杂质反向吹除。
[0029]进一步的,在进汽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可对混合汽内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去除,防止堵塞冷却盘管。
[0030]进一步的,在卧式罐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31]本技术可使高温的混合汽在罐体内多次换向流动,大大增加罐体内的换热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二甲酯生产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是,包括卧式罐体,在卧式罐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在卧式罐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卧式罐体内形成供冷却水流通的冷却腔;在卧式罐体内设置有混合汽冷却装置;所述混合汽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卧式罐体内的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进汽一端连接有第一换热板,第一换热板位于卧式罐体的一端的靠近其底面处并与卧式罐体上的进汽口连通,冷却盘管在冷却腔内呈折线状由下至上设置,在冷却盘管的出气一端连接有第二换热板,第二换热板位于卧式罐体的另一端的靠近其顶面处并与卧式罐体上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换热板呈具有空腔的长条状,在第一换热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用来支撑冷却盘管的盘管孔,在第一换热板的底部设置有通槽,通槽穿过卧式罐体的外壁与集液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耀辉,梁泽兴,宋艳朝,杨连宝,孙宝兴,张文龙,赵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鼎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