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乳膏灌装设备,属于乳膏灌装设备技术领域,进料筒内部装有乳膏流体,气缸带动分料轴对分料器内部流体进行旋转式分料,当分料器内部左、右孔与分料轴上开设的左、右孔相对时,长筒气缸的伸出轴带动后连接板进行移动,后连接板带动顶出杆向顶出筒内部朝左方向运动,此时顶出杆将压缩空气分料器内孔从右到左顶出,进料筒内部乳膏流体从分料器和分料轴的内孔中由压缩空气送到出料管中,气压缸的中心轴从空心套内孔向下将挤出嘴中乳膏流体挤出,而挤出嘴的下方正对灌装体的开口部位,实现乳膏流体的灌装动作;气压缸能有效控制挤出嘴中乳膏流体的流量,实现自动灌装;灌装乳膏流体效率高,速度快,无滴漏,无需人工干预操作。人工干预操作。人工干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膏灌装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乳膏灌装设备,属于乳膏灌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软膏剂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含有的药物可以溶解、也可以分散于基质中。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剂称乳膏剂。软膏剂不易融化、均匀、细腻,并有适当的黏稠性,易于涂敷于皮肤或黏膜上,主要起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药物亦可经皮吸收后产生全身治疗作用。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软膏剂的新基质和皮肤安全性的深入研究,制备方法的不断提高,使软膏剂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软膏剂已成为医药中的一种重要剂型。
[0003]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研合法、熔合法和乳化法三种;应根据软膏剂的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一般在常温条件下,将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或适宜液体等量递增的方法研磨成细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基质稠度适中或主药不宜加热,且常温条件下研磨即可均匀混合的情况。研合法是制备软膏剂常用的方法。熔合法也称热熔法,是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药物分次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的方法。适用于软膏中含有不同熔点基质,在常温条件下不能均匀混合或主药可溶于基质,或需用熔融基质提取药材有效成分者,多采用此方法。一般熔点较高的基质,如蜂蜡、石蜡等应先加热熔融;熔点较低的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等随后加入熔化。熔合法也是制备软膏剂常用的方法。
[0004]中国技术公开了名称为,一种乳剂乳膏灌装装置,授权公告号CN210259008U,其具体结构描述为,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折弯管(2),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乳剂腔(3),所述乳剂腔(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4),所述活塞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连杆(5),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位于乳剂腔(3)的上方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7),所述活塞连杆(5)远离活塞板(4)的一侧与活动板(7)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7)远离活塞连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远离活动板(7)的一端贯穿至装置主体(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按压头(9)。
[0005]该专利乳剂乳膏灌装装置的缺点在于,装置主体内部乳膏通过按压头施加压力经折弯管向下,而折弯管具有一定长度,乳膏流体在向下流的过程中,会产生滴漏,造成工作台面污染,针对批量流水线生产,该装置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急需设计出一款适合流水线灌装乳膏流体的设备,实现自动灌装,灌装乳膏流体效率高,速度快,无滴漏,不会造成灌装过程的浪费,无需人工干预操作的设备,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膏灌装设备,气压缸能有效控制挤出嘴中乳膏流体的流量,实现自动灌装;灌装乳膏流体效率高,速度快,无滴漏,不会造成灌装过程的浪费,无需人工干预操作。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乳膏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撑座17,所述的下支撑座17的上方通过底板固定设有分料器9,分料器9的左端螺纹连接有左定位套8,左定位套8的左侧中心螺纹连接有出料管7,出料管7与挤出嘴6的侧面垂直螺纹连接,所述的挤出嘴6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空心套5,空心套5的上端通过支撑柱4设有气压缸3,所述的气压缸3的中心轴在空心套5和挤出嘴6的内腔能上、下移动,所述的分料器9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连接套2,连接套2的上端焊接有进料筒1,所述的分料器9的正面中心通过轴承活动设有分料轴10,分料轴10的尾部与连接片11通过螺钉连接,连接片11的上端则与气缸12的伸出轴螺纹连接,所述的气缸12的尾部通过定位耳13固定在下支撑座17上,所述的分料器9的右侧面螺纹连接有右定位套29,右定位套29则与顶出筒14的左端焊接固定,顶出筒14的右端中心滑动设有顶出杆16,顶出杆16的尾部则固定在后连接板21的左侧面。
[0009]所述的后连接板21的左侧面中心位置处镶嵌有后滑套20。
[0010]所述的后滑套20内滑动设有滑杆18,滑杆18活动设在后滑座19和前滑座22的中心孔内,滑杆18的左端固定在固定板24内孔中。
[0011]所述的后滑座19和前滑座22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支撑座17的上方。
[0012]所述的固定板24的左侧通过螺钉固定有长筒气缸25,长筒气缸25的伸出轴23穿过固定板24固定在后连接板21的内孔中。
[0013]所述的后连接板21的右侧面通过后滑杆27与后固定板26滑动连接。
[0014]所述的后连接板21的高度小于后固定板26的高度。
[0015]所述的后固定板26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支撑座17的上方。
[0016]所述的顶出筒14通过左、右定位板15固定在下支撑座17上。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进料筒1内部装有乳膏流体,气缸12带动分料轴10对分料器9内部流体进行旋转式分料,当分料器9内部左、右孔与分料轴10上开设的左、右孔相对时,长筒气缸25的伸出轴23带动后连接板21进行左、右移动,后连接板21带动顶出杆16向顶出筒14内部朝左方向运动,此时顶出杆16将压缩空气分料器9内孔从右到左顶出,进料筒1内部乳膏流体从分料器9和分料轴10的内孔中由压缩空气送到出料管7中,此时,气压缸3的中心轴从空心套5内孔向下将挤出嘴6中乳膏流体挤出,而挤出嘴6的下方正对灌装体的开口部位,实现乳膏流体的灌装动作。所述的气压缸3、气缸12、长筒气缸25均通过带电磁阀的气管与外界高压气源连接,而电磁阀则由电源线与PLC控制器连接发送开启、关闭信号。
[0019]气压缸3能有效控制挤出嘴6中乳膏流体的流量,实现自动灌装。为防止进料筒1内部乳膏流体过度氧化,在进料筒1的上顶部通过折页设有一个活动的挡盖。灌装乳膏流体效率高,速度快,无滴漏,不会造成灌装过程的浪费,无需人工干预操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一。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二。
[0023]图4为图1中局部分解图一。
[0024]图5为图4的立体图。
[0025]图6为图1中局部分解图二。
[0026]图7为图6的立体图一。
[0027]图8为图6的立体图二。
[0028]图9为图1中局部分解图三。
[0029]图10为图9的立体图。
[0030]图中:进料筒1、连接套2、气压缸3、支撑柱4、空心套5、挤出嘴6、出料管7、左定位套8、分料器9、分料轴10、连接片11、气缸12、定位耳13、顶出筒14、定位板15、顶出杆16、下支撑座17、滑杆18、后滑座19、后滑套20、后连接板21、前滑座22、伸出轴23、固定板24、长筒气缸25、后固定板26、后滑杆27、前固定板28、右定位套29。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膏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撑座(17),所述的下支撑座(17)的上方通过底板固定设有分料器(9),分料器(9)的左端螺纹连接有左定位套(8),左定位套(8)的左侧中心螺纹连接有出料管(7),出料管(7)与挤出嘴(6)的侧面垂直螺纹连接,所述的挤出嘴(6)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空心套(5),空心套(5)的上端通过支撑柱(4)设有气压缸(3),所述的气压缸(3)的中心轴在空心套(5)和挤出嘴(6)的内腔能上、下移动,所述的分料器(9)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连接套(2),连接套(2)的上端焊接有进料筒(1),所述的分料器(9)的正面中心通过轴承活动设有分料轴(10),分料轴(10)的尾部与连接片(11)通过螺钉连接,连接片(11)的上端则与气缸(12)的伸出轴螺纹连接,所述的气缸(12)的尾部通过定位耳(13)固定在下支撑座(17)上,所述的分料器(9)的右侧面螺纹连接有右定位套(29),右定位套(29)则与顶出筒(14)的左端焊接固定,顶出筒(14)的右端中心滑动设有顶出杆(16),顶出杆(16)的尾部则固定在后连接板(21)的左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膏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连接板(21)的左侧面中心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旭东海普南通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