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板的防护机构,涉及防护机构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支撑柱、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本体,所述壳体位于驱动板本体外围的底部内壁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两侧均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进风孔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开设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内壁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壁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桨叶,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防护罩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驱动板工作时热量过高造成烧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对驱动板的防护效果。提高了对驱动板的防护效果。提高了对驱动板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板的防护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板的防护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驱动板一般是指由驱动芯片、驱动辅助电源、驱动外围电路及接插件组成的板卡级电路产品,液晶屏驱动板常被称为A/D(模拟/数字1板,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驱动板实现的主要功能所在,液晶屏要显示图像,需要数字化的视频信号,液晶屏驱动板正是完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并在图像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去驱动液晶屏显示图像的功能模块,驱动板在使用时,为了保证驱动板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利用防护机构进行防护。
[0003]现有技术中,防护机构一般由壳体、支撑柱、进风孔和出风孔组成,支撑柱固定在壳体的底部内壁,进风孔开设于壳体的两侧,出风孔开设于壳体的顶部,使用时,壳体从外围对驱动板进行防护,利用进风孔和出风孔对驱动板进行散热。
[0004]但是,上述防护机构仅仅依靠进风孔和出风孔对驱动板进行散热,散热的过程中无法提高壳体内的空气流通速率,导致对驱动板的散热效果较差,无法对驱动板进行良好的防护,因此具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驱动板的防护机构。其优点在于能够避免驱动板工作时热量过高造成烧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对驱动板的防护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驱动板的防护机构,包括壳体、支撑柱、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本体,所述壳体位于驱动板本体外围的底部内壁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两侧均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进风孔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开设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内壁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壁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桨叶,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防护罩内,所述底板的顶部呈弧面设计,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扇叶,所述驱动板本体的顶部中间处开设有散热口,所述驱动板本体位于散热口四周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截面呈四分之一圆形结构,所述导热片的外壁设置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导热凸起,所述防护罩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流通口。
[000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时,当驱动板长时间使用时,驱动板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控制伺服电机和马达开始,伺服电机工作带动桨叶转动,桨叶转动带动壳体内的空气流动,空气能够从进风孔和流通孔进入至驱动板本体的底部,马达工作能够带动扇叶转动,扇叶转动带动空气从散热口内流出,实现对驱动板本体的散热,散热的同时,导热片和导热凸起能够增加驱动板本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壳体内的热量顺着流通口和出风孔排出,进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能够避免驱动板工作时热量过高造成烧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
对驱动板的防护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进风孔呈倾斜设置,所述进风孔的较低端朝向壳体的外部。
[00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进风孔可在保证进风的同时避免水渍顺着进风孔进入至壳体内,提高了壳体的防水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底部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壳体两侧内壁的底部均开设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位于导水板的最低端。
[00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壳体内进水后,水会存储在壳体与防护罩之间,水流会顺着导水板从泄水孔流出,避免水渍在壳体内滞留的情况发生。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通孔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所述防护罩靠近流通孔一侧的外壁设置有导流凸起,所述导流凸起与流通孔交错设置。
[00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导流凸起的设置,可方便将气流导入至流通孔内,提高了气流的流动速率。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片靠近导热凸起一侧的外壁设置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与导热凸起交错设置。
[00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导热柱的设置,可增加导热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驱动板的散热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柱呈S型结构,所述导热柱的外壁设置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导热丝。
[001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导热丝的设置,可增加导热柱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对驱动板的散热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通口的内壁插接有出风筒,所述出风筒的顶部设置有遮挡块,所述出风筒的两侧均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筒靠近出风口的外壁设置有导风块,所述防护罩靠近流通口一侧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导流块,所述防护罩顶部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导流板。
[002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壳体的顶部遇水时,遮挡块可对水流进行阻挡,避免水流通过流通口滴落至驱动板上,避免驱动板遇水烧坏的情况发生,导流块和导流板能够将气流导入至流通口内,避免气流在防护罩的顶部沉积的情况发生。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筒顶部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
[002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导风板的设置,可方便将气流向两侧疏导,避免气流在出风筒顶端沉积的情况发生。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板本体底部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导热条。
[002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导热板和导热条能够增加气流与驱动板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快速将驱动板本体表面的热量排出,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壁插接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外壁设置有若干等距离分布散热凸起。
[002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壳体内积累太多热量时,利用水泵向水冷管内泵入冷水,通
过水冷管和散热凸起能够对壳体内的热气进行水冷降温,最大化提高了对驱动板的防护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1、该驱动板的防护机构,使用时,当驱动板长时间使用时,驱动板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控制伺服电机和马达开始,伺服电机工作带动桨叶转动,桨叶转动带动壳体内的空气流动,空气能够从进风孔和流通孔进入至驱动板本体的底部,马达工作能够带动扇叶转动,扇叶转动带动空气从散热口内流出,实现对驱动板本体的散热,散热的同时,导热片和导热凸起能够增加驱动板本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壳体内的热量顺着流通口和出风孔排出,进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能够避免驱动板工作时热量过高造成烧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对驱动板的防护效果。
[0029]2、该驱动板的防护机构,倾斜设置的进风孔可在保证进风的同时避免水渍顺着进风孔进入至壳体内,提高了壳体的防水效果,当壳体内进水后,水会存储在壳体与防护罩之间,水流会顺着导水板从泄水孔流出,避免水渍在壳体内滞留的情况发生。
[0030]3、该驱动板的防护机构,当壳体的顶部遇水时,遮挡块可对水流进行阻挡,避免水流通过流通口滴落至驱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板的防护机构,包括壳体(3)、支撑柱(8)、进风孔(1)和出风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本体(4),所述壳体(3)位于驱动板本体(4)外围的底部内壁设置有防护罩(18),所述防护罩(18)的两侧均开设有流通孔(14),所述流通孔(14)与进风孔(1)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柱(8)的外壁开设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内壁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外壁设置有伺服电机(13),所述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有桨叶(12),所述壳体(3)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底板(9),所述底板(9)位于防护罩(18)内,所述底板(9)的顶部呈弧面设计,所述底板(9)的顶部设置有马达(11),所述马达(11)的输出轴连接有扇叶(10),所述驱动板本体(4)的顶部中间处开设有散热口(31),所述驱动板本体(4)位于散热口(31)四周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导热片(30),所述导热片(30)的截面呈四分之一圆形结构,所述导热片(30)的外壁设置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导热凸起(25),所述防护罩(18)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流通口(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板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1)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进风孔(1)呈倾斜设置,所述进风孔(1)的较低端朝向壳体(3)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驱动板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底部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导水板(15),所述壳体(3)两侧内壁的底部均开设有泄水孔(16),所述泄水孔(16)位于导水板(15)的最低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板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珞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