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用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4728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田间用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装置、收水井以及包含有闸阀控制单元的输水管路,所述输水管路包括复用管路、进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复用管路与进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相连通,进水管路通过水泵与水源连通,排水管路通过污水处理装置与水源连通;所述收水井通过输水管彼此连通形成内循环管路,复用管路通过闸阀控制单元与内循环管路连通。有益效果:采用污水处理装置,并整合了包含有进、出水管路以及收水井的循环管路,形成了集进排水及污水处理的一体式用水系统,充分的复用了进出水的公共管路以及含有双腔室的收水井,提高了该系统的进排水效率。统的进排水效率。统的进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田间用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田间用水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田间用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农场标准化条田新引用复合材料墙体的透水性大于土壤透水性,将土壤中多余的水量经复合材料墙体收集于两复合材料墙体间形成的防渗渠内,再当腔体内水面高于土壤表面时再排放至田间土壤中形成供水回路,避免水分直接渗入土壤下层,解决渗漏问题,但是目前采用的复合材料墙体在长时间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在湿度较大的作业环境中土壤粘性大,易附着于复合材料墙体的表面降低了透水性能,经过施肥、喷药后的水很难被复合材料墙体吸收会残留于作业土壤中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现有的复合材料墙体不利于田间用水的回收以及排放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田间用水处理系统,解决渗漏问题,大大提升了泵站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4]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装置、收水井以及包含有闸阀控制单元的输水管路,所述输水管路包括复用管路、进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复用管路与进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相连通,进水管路通过水泵与水源连通,排水管路通过污水处理装置与水源连通;所述收水井通过输水管彼此连通形成内循环管路,复用管路通过闸阀控制单元与内循环管路连通。
[0005]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收水井为两槽口封装有透水板的工字形槽件,每个透水板与槽底形成一个腔室,一个收水井的两个腔室分别处于两个相邻的内循环管路中,位于同一个内循环管路中的收水井腔室至少与两个腔室连通最多连通三个腔室。
[0006]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收水井沿着工字形槽件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型排列形成若干列收水井组成的阵列,相邻的三列收水井形成两个环形、并列的内循环管路。
[0007]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收水井的顶端伸出地表,且位于同一列的两相邻收水井间设置有挡水墙。
[0008]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在于,透水板为网格板,且网格板的间距为10

25米,且网格板用玻璃钢格栅。
[0009]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在于,复用管路分别通过独立的控制阀与进水管路、排水管路连通。
[0010]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在于,进水管路、排水管路均水平设置,排水管路的高度低于进水管路且通过一个迂回管路与复用管路连通。
[0011]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闸阀控制单元包括含有与输水管相连接口的罩体与连接所述接口的闸阀。
[0012]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闸阀控制单元还包括数传电台,且闸阀为具备遥控端口的电控阀,数传电台与遥控端口电连接,数传电台采用水密性封装。
[0013]所述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罩体呈锥台状,所述闸阀位于锥台顶端且位置高于地表。
[0014]本技术的田间用水处理系统采用污水处理装置,并整合了包含有进、出水管路以及收水井的循环管路,形成了集进排水及污水处理的一体式用水系统,充分的复用了进出水的公共管路以及含有双腔室的收水井,提高了该系统的进排水效率。
[0015]进一步的可通过控制循环管路的闸阀控制单元调整循环管路的大小规模,便于作业人员合理进行规划作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田间用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收水井与闸阀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0020]如图1、图2,本实施例的田间用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装置1、收水井5以及包含有闸阀控制单元6的输水管路。输水管路主要由复用管路4、进水管路3以及排水管路4组成。复用管路4与进水管路3以及排水管路4相连通。进水管路3通过水泵与水源连通,排水管路4通过污水处理装置1与水源连通,将用水处理系统与水源形成闭环回路,实现绿色用水循环使用。收水井5通过输水管(41)彼此连通形成内循环管路,复用管路4通过闸阀控制单元6与内循环管路连通。
[0021]如图3,本实施例的收水井5为两槽口封装有透水板51的工字形槽件53,每个透水板51与槽底形成一个腔室54,一个收水井的两个腔室54分别处于两个相邻的内循环管路中,位于同一个内循环管路中的收水井腔室54至少与两个腔室连通最多连通三个腔室。
[0022]收水井5沿着工字形槽件53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型排列形成若干列收水井组成的阵列,相邻的三列收水井形成两个环形、并列的内循环管路,参见图1。
[0023]收水井5的顶端伸出地表便于向作业土壤高效灌溉,且位于同一列的两相邻收水井间设置有挡水墙或土埂7,便于田间的水量充分、高效地汇集于收水井中,更好地对田间作业进行规划。
[0024]本实施例的透水板51采用网格板,且网格板的间距为10

25米,且网格板用玻璃钢格栅。
[0025]复用管路4分别通过独立的控制阀21、31与进水管路3、排水管路4连通。
[0026]进水管路3、排水管路4均水平设置,排水管路4的高度低于进水管路且通过一个迂
回管路与复用管路连通。
[0027]本实施例的闸阀控制单元6主要由含有与输水管相连接口22的罩体62与连接接口22的闸阀61组成。本实施例的罩体62呈锥台状,闸阀61位于锥台顶端且位置高于地表。
[0028]本实施例的田间用水处理系统采用污水处理装置,并整合了包含有进、出水管路以及收水井的循环管路,形成了集进排水及污水处理的一体式用水系统,充分的复用了进出水的公共管路以及含有双腔室的收水井,提高了该系统的进排水效率。进一步的可通过控制循环管路的闸阀控制单元调整循环管路的大小规模,便于作业人员合理进行规划作业。
实施例
[0029]本实施例的闸阀控制单元还包括数传电台,且闸阀61为具备遥控端口的电控阀,数传电台与遥控端口电连接,以便作业人员对电控阀进行远程操控。数传电台采用水密性封装。
[0030]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装置、收水井以及包含有闸阀控制单元的输水管路,所述输水管路包括复用管路、进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复用管路与进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相连通,进水管路通过水泵与水源连通,排水管路通过污水处理装置与水源连通;所述收水井通过输水管彼此连通形成内循环管路,复用管路通过闸阀控制单元与内循环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井为两槽口封装有透水板的工字形槽件,每个透水板与槽底形成一个腔室,一个收水井的两个腔室分别处于两个相邻的内循环管路中,位于同一个内循环管路中的收水井腔室至少与两个腔室连通最多连通三个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田间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收水井沿着工字形槽件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型排列形成若干列收水井组成的阵列,相邻的三列收水井形成两个环形、并列的内循环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田间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收水井的顶端伸出地表,且位于同一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明戴学林顾伟生周瑞张荣成陈士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