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468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8
一种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涉及节能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接触式凝汽器、热泵和二者之间的循环管路。所述接触式凝汽器内腔上层设置喷淋装置,乏汽从顶部进入接触式凝汽器内,并与喷淋液滴接触实现传热传质。接触式凝汽器底部流出的一部分为分流乏汽凝水经管道至热井,另一部分为余热水流经热泵换热降温后,变成低温余热水回流至接触式凝汽器的喷淋装置中。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较小的端差换热,而且可实现长距离输配,能显著提升换热效率,同时拓展余热回收系统的可实施性。同时拓展余热回收系统的可实施性。同时拓展余热回收系统的可实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
,特别是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低品位余热,尤其是热电系统中,低品位乏汽余热约占总热量的40%以上,该余热常以循环水或空气冷却的方式排入环境,既造成能源的浪费,又对环境形成热污染。
[0003]现有技术中,各工业企业采取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或采用乏汽型热泵直接回收乏汽余热等方式回收余热,提升系统热效率,但上述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以电厂为例,直接回收循环水余热的方式,在凝汽器中存在10℃以上的换热端差,同时在热泵的余热提取存在5℃以上的换热端差,两者合计换热端差高达15℃以上,因此存在较大的换热损失。为减少换热损失,部分电厂采用乏汽型热泵直接回收回收乏汽余热,消除凝汽器换热损失,提升换热效率。但因乏汽不能长距离输配,只能就近改造(凝汽器入口或空冷岛入口引出),受场地限制,很多电厂没有实施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它可实现较小的端差换热,而且可实现长距离输配,能显著提升换热效率,同时拓展余热回收系统的可实施性。
[0005]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一种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其结构特点是,它包括接触式凝汽器、热泵和二者之间的循环管路。所述接触式凝汽器内腔上层设置喷淋装置,乏汽从顶部进入接触式凝汽器内,并与喷淋液滴接触实现传热传质。接触式凝汽器底部流出的一部分为分流乏汽凝水经管道至热井,另一部分为余热水流经热泵换热降温后,变成低温余热水回流至接触式凝汽器的喷淋装置中。
[0006]在上述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中,所述接触式凝汽器下部连接抽真空系统。
[0007]在上述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中,所述热泵连接热水入口和热水出口。
[0008]在上述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中,所述所述热泵采用压缩式热泵或者吸收式热泵;当采用吸收式热泵时,热泵连接蒸汽和凝水。
[0009]本专利技术系统根据需要设置泵、阀等控制部件和其它辅助装置。
[0010]本专利技术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相较于对循环冷却水余热的回收,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小温差(2℃)换热的传热传质过程,有效降低因换热温差大引起的换热损失。
[0011]2、相较于对乏汽余热的直接回收,本专利技术摆脱乏汽不可直接长距离输配的限制,不受就近实施空间的限制,达到对乏汽余热的有效回收利用。
[0012]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接触式凝汽器为大空间直接接触式传热传质装备,本身不需要换
热管束,大大降低了凝汽器的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0015]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它包括接触式凝汽器1、压缩式的热泵2和二者之间的循环管路。接触式凝汽器1内腔上层设置喷淋装置,乏汽从顶部进入接触式凝汽器1内,并与喷淋液滴接触实现传热传质,接触式凝汽器1下部连接抽真空系统。接触式凝汽器1底部流出的一部分为分流乏汽凝水3.1经管道至热井,另一部分为余热水3.2流经热泵2换热降温后,变成低温余热水3.3回流至接触式凝汽器1的喷淋装置中。热泵2连接热水入口5.1和热水出口5.2。
实施例二
[0016]参看图2,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热泵2采用吸收式热泵,热泵2还连接了蒸汽4.1和凝水4.2。
[0017]本专利技术系统工作时,乏汽经入口进入接触式凝汽器1内部,与喷淋装置喷出的液滴接触,实现传热传质过程,释放显热。
[0018]低温余热水3.3经喷淋吸热升温,并混合乏汽凝水后流出接触式凝汽器1,热网中的分流乏汽凝水3.1(等乏汽流量)流至热井,剩余余热水3.2送至吸收式的热泵2进行换热降温,该过程循环往复。
[0019]蒸汽4.1进入吸收式的热泵2放热,流出凝水4.2。
[0020]热水从热水入口5.1进入吸收式的热泵2,换热升温后的热水经热水出口5.2流出。
[0021]以上参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其予以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换和修改,这些替换和修改都应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式凝汽器及其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接触式凝汽器(1)、热泵(2)和二者之间的循环管路,所述接触式凝汽器(1)内腔上层设置喷淋装置,乏汽从顶部进入接触式凝汽器(1)内,并与喷淋液滴接触实现传热传质,接触式凝汽器(1)底部流出的一部分为分流乏汽凝水(3.1)经管道至热井,另一部分为余热水(3.2)流经热泵(2)换热降温后,变成低温余热水(3.3)回流至接触式凝汽器(1)的喷淋装置中。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再丰李绍飞黄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