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荷阀及采用该卸荷阀的超高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57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超高压设备泄压阀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卸荷阀及采用该卸荷阀的超高压设备,包括由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体组成的阀体,下阀体内设置有阀座,中阀体位于上阀体和阀座之间,检修时,中阀体可水平向外拉出,中阀体拉出后,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形成检修腔,采用该卸荷阀的超高压设备,可以快速地更换阀座和阀针,缩短维修时间。缩短维修时间。缩短维修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卸荷阀及采用该卸荷阀的超高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高压设备的卸荷阀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卸荷阀及采用该卸荷阀的超高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超高压设备是指利用大于100MPa的压力处理材料的设备。而卸荷阀在超高压设备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卸压,是整个超高压设备中工作最频繁的部件之一。卸荷阀的性能直接影响超高压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随着超高压设备的增压、泄压过程,卸荷阀的阀针需要频繁地与阀座进行开、闭的动作。在卸荷阀开、闭的过程中,超高的压力会对阀针以及阀座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巨大的冲击力会对阀针和阀座造成冲蚀,而且在高频的振动下阀针和阀座容易产生疲劳损伤。
[0003]目前在超高压设备上应用的卸荷阀都无法完全避免这个问题。因此大部分的超高压设备都需要经常性地去更换卸荷阀的阀针和阀座。但是由于现有的卸荷阀的阀体拆卸都比较困难。需要先把卸荷阀从设备上与管路系统的多处连接断开后移动到工作台上,将卸荷阀体分解开才能将阀针和阀座取出更换,更换后再重新将卸荷阀进行组装,再安装于设备上与多路管线接通,整个维修更换的时间漫长,严重影响了超高压设备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高压卸荷阀维修过程中,阀针和阀座更换时间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卸荷阀及采用该卸荷阀的超高压设备。该卸荷阀结构简单,中阀体从上阀体和下阀体间抽出后,中阀体空间作为检修腔存在,可以快捷地更换阀针和阀座,从而极大地缩短维修时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卸荷阀,包括由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体组成的阀体,下阀体内设置有阀座,中阀体位于上阀体和阀座之间,检修时,中阀体可水平向外拉出,中阀体拉出后,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形成检修腔。
[0006]进一步的,所述阀座活动设置在下阀体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阀座的下部与下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0008]进一步的,一种卸荷阀,还包括固定框架,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固定框架内,中阀体与上阀体、下阀体之间无连接。
[0009]进一步的,上阀体外侧设置有上法兰座,下阀体外侧设置有下法兰座,上法兰座和下法兰座之间通过螺杆连接。
[0010]进一步的,上阀体外侧设置有上法兰座,下阀体外侧设置有下法兰座,中阀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中法兰座,上下两端的中法兰座分别与上法兰座、下法兰座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阀体、下阀体与固定框架之间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执行机构连接的阀针,中阀体水平拉出后,阀针可从检修腔内拆卸更换。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阀体靠近中阀体的一端设置第一密封圈,中阀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下阀体靠近中阀体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卡套,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卡套,第一定位卡套和第二定位卡套可沿中阀体外圆周上下滑动。
[0014]本专利技术保护的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压设备,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高压卸荷阀作为超高压设备的卸压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中阀体与上阀体、下阀体可拆卸连接且阀针的行程位置能够提升到中阀体的上方。后期维护更换时,中阀体可以水平拉出形成检修腔,从检修腔内直接对阀座和阀针进行更换,不需要对高压卸荷阀整体进行解体拆除,极大地缩短维修时间,从而提升整个超高压设备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为为定位套处于打开状态时的高压卸荷阀剖视图。
[0018]图2为定位套处于关闭状态时的高压卸荷阀剖视图。
[0019]图3为中阀体拉出后检修腔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6为上阀体与下阀体螺杆连接的结构形式。
[0023]图7为中阀体与上阀体、下阀体分别连接的结构形式。
[0024]图8为上阀体、下阀体与固定框架螺纹连接的结构形式。
[0025]图9为固定框架用挡圈固定的结构形式。
[0026]图中,1为上阀体,2为中阀体,3为下阀体,4为阀座,5为检修腔,6为固定框架,7为上法兰座,8为下法兰座,9为螺杆,10为上法兰盘,11为下法兰盘,12为中法兰盘,13为执行机构,14为阀针,15为第一密封圈,16为第二密封圈,17为第三密封圈,18为第四密封圈,19为第一定位卡套,20为第二定位卡套,21为卸荷口,22为密封结构,23为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

图9所示,一种卸荷阀,包括上阀体1、中阀体2和下阀体3,中阀体2和下阀体3的中部为贯通的卸荷通道。中阀体2的外侧设置有卸荷口21,卸荷口21与卸荷通道相连通。下阀体3内设置有阀座4,中阀体2的卸荷通道内设置有阀针14,阀针14上部与执行机构13连接,且在执行机构13的带动下可上下移动,从而完成阀针14与下阀体3的开、闭动作。
[0028]现有的高压卸荷阀的阀座4和阀针14的更换非常复杂,需要先把卸荷阀从设备上与管路系统的多处连接断开后移动到工作台上,将卸荷阀体分解开才能将阀针和阀座取出更换。但是对于超高压设备来说维修更换时间太长,会严重影响超高压设备的使用效率。
[0029]为了提升阀座4和阀针14的更换效率。本专利技术将中阀体2位于上阀体1和阀座4之间,需要检修时,中阀体2可水平向外拉出,中阀体2拉出后,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3之间形成检修腔5。
[0030]当需要更换阀座4时,首先控制执行机构13将阀针14运行到中阀体2的上部,使阀
针14不会干涉中阀体2的运动。如果中阀体2与上阀体1、下阀体3之间存在连接,先将连接解除后,就可以将中阀体2水平向外拉出形成检修腔5。维修人员可以从检修腔5内进行阀座4和阀针14的更换。更换阀针14时,控制执行机构13动作带动阀针14向下运动,使阀针14完全暴露在检修腔5内进行更换。这样就不需要将卸荷阀进行整体拆除,极大地提升了更换效率。
[0031]在上述实施例中并没有限定阀座4与下阀体3之间的连接关系,目前常规的做法阀座4和下阀体3采用的是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导致在对阀座4进行更换时,需要解除阀座4与下阀体3之间的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的提升阀座4的更换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将阀座4与下阀体3之间活动设置。
[0032]在下阀体3的中部预设与阀座4形状相匹配的放置槽,将阀座4活动置于放置槽内即可。当卸荷阀工作时,卸荷通道内的压力会将阀座4的上表面压在中阀体2的下表面上使二者紧密接触,中阀体2限制阀座4位移量以保证阀座4与下阀体3间密封可靠;阀座4推力通过中阀体2传递到上阀体1,上阀体1传递到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以是上阀体1与下阀体3之间的固定,也可以是中阀体2与上阀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卸荷阀,包括由上阀体(1)、中阀体(2)和下阀体(3)组成的阀体,下阀体(3)内设置有阀座(4),其特征在于:中阀体(2)位于上阀体(1)和阀座(4)之间,检修时,中阀体(2)可水平向外拉出,中阀体(2)拉出后,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3)之间形成检修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4)活动设置在下阀体(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4)的下部与下阀体(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荷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框架(6),上阀体(1)、中阀体(2)和下阀体(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固定框架(6)内,中阀体(2)与上阀体(1)、下阀体(3)之间无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荷阀,其特征在于:上阀体(1)外侧设置有上法兰座(7),下阀体(3)外侧设置有下法兰座(8),上法兰座(7)和下法兰座(8)之间通过螺杆(9)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荷阀,其特征在于:上阀体(1)外侧设置有上法兰盘(10),下阀体(3)外侧设置有下法兰盘(11),中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景东赵越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水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