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浸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57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浸矿装置,属于冶金浸出设备领域,其包括浸矿柱,在浸矿柱的外侧壁上部连接有浸矿柱出气管,外侧壁下部连接有浸矿柱进气管且浸矿柱进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浸矿柱的外侧壁上包裹有夹套,在夹套上分别连接有夹套进气管和夹套排气管;所述浸矿柱出气管与夹套进气管之间连接有气体输送管且在气体输送管上依次安装有真空泵和空气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引入浸矿柱的空气抽出后进行升温,再将升温后的空气返回到浸矿柱外侧设置的夹层中对浸矿柱进行温度均匀度调控,从而获得更好的浸矿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浸矿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浸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浸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冶金浸出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微生物浸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浸出,是指在相关微生物存在时,由于微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将矿物中有价金属以离子形式溶解到浸出液中加以回收。由于矿物浸出速率与温度息息相关,因此将温度控制在最佳温度附近进行微生物浸出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浸矿装置,为了在浸矿时获得较好的浸矿温度条件,通常会在浸出柱外壳包裹隔热材料或安装加热层、循环水夹套来实现浸出柱内矿物的保温。例如公开号为CN204401079U的《一种新型生物柱浸试验装置》以及公开号为CN202865302的一种《实验室用生物柱浸试验装置》中,均是在浸出柱外层设有保温材料层;公开号为CN202047110U的《一种多功能自动控制柱浸试验装置》中则是设置循环水夹套的方式进行保温。
[0003]但是,在利用微生物浸矿过程中,由于柱内不同位置处的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时间点和反应程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就导致柱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有所差异,即柱内温度分布不够均匀。一般温度较高的区域浸矿速度相对较快,而温度低的区域浸矿速度较慢,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到总的微生物浸矿速度。
[0004]上述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在浸出柱外壳包裹隔热材料、安装加热层或者是循环水夹套来实现浸出柱内矿物保温的方式,仅仅是起到一个减少浸出柱热量散失、保温的作用,其由于处于静置状,对于温度的调控并不能起到作用,因而对浸矿速度的提升很有限。
[0005]此外,在对浸矿柱保温的基础上,现有技术中在浸矿时,还会通过鼓气装置向浸出柱内鼓入空气增加溶氧量,以提高浸矿速度。但现有文献中尚未有将鼓气装置引入浸矿柱的空气排出后再升温后用来调控浸矿柱温度均匀分布,以获得更好的浸矿效果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浸矿装置,将引入浸矿柱的空气排出后进行升温,再将升温后的空气返回到浸矿柱外侧设置的夹层中对浸矿柱进行温度均匀度调控,从而获得更好的浸矿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微生物浸矿装置,包括浸矿柱,在浸矿柱的外侧壁上部连接有浸矿柱出气管,外侧壁下部连接有浸矿柱进气管且浸矿柱进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浸矿柱的外侧壁上包裹有夹套,在夹套上分别连接有夹套进气管和夹套排气管;所述浸矿柱出气管与夹套进气管之间连接有气体输送管且在气体输送管上依次安装有真空泵和空气加热器。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浸液循环系统;所述浸液循环系统由浸出液中转槽、循环泵、循环管以及喷头组成;所述循环管的始端与浸矿柱底部设置的排液管连接,循环管的末端与位于浸矿柱内腔顶部布置的喷头连接,在循环管上依次连接有浸出液中转槽和循环泵。
[0010]进一步地,所述浸矿柱的内腔下部固定连接有筛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浸矿柱进气管位于筛板下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夹套进气管连接在夹套的顶部,夹套排气管连接在夹套的底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夹套上包裹有保温层。
[0014]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空气压缩机和浸矿柱进气管向浸矿柱内腔引入的气体,在真空泵的抽吸作用下进入到空气加热器中被加热,然后具有一定温度的气体再进入到夹套中对浸矿柱进行加热保温;同时由于该具有一定温度的气体是处于不断流动状态,因而在夹套中对浸矿柱进行加热保温时,其还能够起到对浸矿柱不同高度位置处调控温度的作用,使其更加均匀,从而使得不同高度位置处的浸矿柱维持在一个较利于矿物浸出的温度,进而提高对于矿物的浸出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浸矿柱,2

浸矿柱出气管,3

浸矿柱进气管,4

空气压缩机,5

夹套,6

夹套进气管,7

夹套排气管,8

气体输送管,9

真空泵,10

空气加热器,11

浸出液中转槽,12

循环泵,13

循环管,14

喷头,15

排液管,16

筛板,17

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19]如图1所示,一种微生物浸矿装置,包括浸矿柱1,该浸矿柱1为一由耐酸不锈钢制成的柱状体,内径为30cm,高2m,浸矿柱顶端与一可拆卸的顶盖连接;在浸矿柱1的外侧壁上部连接有浸矿柱出气管2,外侧壁下部连接有浸矿柱进气管3且浸矿柱进气管3与空气压缩机4连接;通过空气压缩机4和浸矿柱进气管3可向浸矿柱1内腔鼓入气体,从而促进矿物的浸出;
[0020]特别地,所述浸矿柱1的外侧壁上包裹有夹套5,在夹套5上分别连接有夹套进气管6和夹套排气管7;所述浸矿柱出气管2与夹套进气管6之间连接有气体输送管8且在气体输送管8上依次安装有真空泵9和空气加热器10。夹套5的存在可以减少浸矿柱1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因而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0021]进一步地,在真空泵9的抽吸作用下,可将浸矿柱1内的气体抽出至空气加热器10中进行加热;经加热后获得的具有一定温度的气体再进入到夹套5中对浸矿柱1进行加热保温,由于该具有一定温度的气体是处于不断流动状态,因而在夹套中对浸矿柱1进行加热保温时,其还能够起到对浸矿柱1不同高度位置处调控温度的作用,使其更加均匀,从而使得不同高度位置处的浸矿柱1维持在一个较利于矿物浸出的温度,进而提高对于矿物的浸出效果。
[0022]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对于矿物的浸出效果,还包括浸液循环系统;所述浸液循环系统由浸出液中转槽11、循环泵12、循环管13以及喷头14组成;所述循环管13的始端与浸矿柱1底部设置的排液管15连接,循环管13的末端与位于浸矿柱1内腔顶部布置的喷头14连接,在循环管13上依次连接有浸出液中转槽11和循环泵12。通过上述浸液循环系统的设置,经
过浸矿柱1初步浸出后的浸出液,进入到浸出液中转槽11中,然后在循环泵12的作用下,再返回至浸矿柱1内腔对矿物进行循环动态浸出。
[0023]再进一步地,可以在浸出液中转槽11中设置电加热装置对浸出液进行加热升温,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水浴加热的方式对浸出液中转槽11中的浸出液进行间隔加热升温。具有一定温度的浸出液更加有利于矿物的浸出。
[0024]进一步地,所述浸矿柱1的内腔下部焊接有筛板16。筛板16的设置可以起到将固体状的矿物和浸出液进行分隔的作用,避免矿物循环动态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浸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浸矿柱(1),在浸矿柱(1)的外侧壁上部连接有浸矿柱出气管(2),外侧壁下部连接有浸矿柱进气管(3)且浸矿柱进气管(3)与空气压缩机(4)连接;所述浸矿柱(1)的外侧壁上包裹有夹套(5);所述夹套(5)上分别连接有夹套进气管(6)和夹套排气管(7);所述浸矿柱出气管(2)与夹套进气管(6)之间连接有气体输送管(8)且在气体输送管(8)上依次安装有真空泵(9)和空气加热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浸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浸液循环系统;所述浸液循环系统由浸出液中转槽(11)、循环泵(12)、循环管(13)以及喷头(14)组成;所述循环管(13)的始端与浸矿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候文吴仕艳马雁鸿杨大锦李衍林江锐符世继肖忠全罗健生赵红梅李劼李昕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