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55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上盖的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穿绳孔,底板的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二穿绳孔,第二穿绳孔与第一穿绳孔相对应,上盖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穿绳孔的外端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凸起,第一穿绳孔内壁且靠近第一防滑凸起一侧还设置有若干第二防滑凸起,底板下表面位于第二穿绳孔处设置有斜面,斜面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防滑凸起,尼龙带分别穿设于第一穿绳孔及第二穿绳孔并与第一防滑凸起、第二防滑凸起及第三防滑凸起相配合,尼龙带还与配重块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尼龙带两个端面均与对应的防滑凸起配合,大大提高抓力及摩擦力,即使是在牛移动的过程中,也能防止脖环主体在尼龙绳上滑动,从而保证脖环监测的精准性。准性。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


[0001]本技术涉及牛用监测脖环防滑
,具体为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论是奶牛还是肉牛,饲养技术已经实现半自动化管理,在牛饲养过程中,需要监测牛的动作、位置信息进行采集,而目前已有一种脖环,用于监测上述信息,从而实现多角度对牛健康状况的管理,同时进行定位。专利公开号:CN115067231A,公开了一种通过智能脖环实时监测和定位奶牛的系统,其中该智能脖环在底部两侧的穿绳孔处设置防滑凸起,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牛不在不动时,尼龙带处于紧绷状态,和穿绳孔处的防滑凸起相接配合,脖环主体不会松动,而牛在移动时,尼龙带存在瞬间松动的情况,导致脖环主体下滑松动,从而影响其监测准确性,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尼龙带其中一面与第一穿绳孔外端及内部的第一防滑凸起及第二防滑凸起配合,另一面与第一穿绳孔内侧的第三防滑凸起配合,尼龙带两个端面均与对应的防滑凸起配合,大大提高抓力及摩擦力,即使是在牛移动的过程中,也能防止脖环主体在尼龙绳上滑动,从而保证脖环监测的精准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包括脖环主体、尼龙带及配重块,所述脖环主体包括底板、上盖,所述底板与上盖相连,所述上盖的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穿绳孔,所述底板的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二穿绳孔,所述第二穿绳孔与第一穿绳孔相对应,所述上盖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穿绳孔的外端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凸起,所述第一穿绳孔内壁且靠近第一防滑凸起一侧还设置有若干第二防滑凸起,所述底板下表面位于第二穿绳孔处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防滑凸起,所述尼龙带分别穿设于第一穿绳孔及第二穿绳孔并与第一防滑凸起、第二防滑凸起及第三防滑凸起相配合,所述尼龙带还与配重块相连。
[0005]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第二防滑凸起及第三防滑凸起均采用平顶圆锥形。
[0006]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及第二防滑凸起与上盖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防滑凸起与底板为一体结构。
[0007]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其中,所述底板的两端通过卡扣与上盖相连,所述底板的外沿与上盖通过企口的方式连接。
[0008]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其中,所述尼龙带一端设置有两个锁紧搭扣。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尼龙带穿过第一穿绳孔及第二穿绳孔,其中一面与第一穿绳孔外端及内部的第一防滑凸起及第二防滑凸起配合,同时另一面与第一穿绳孔内侧的第三防滑凸起配合,尼龙带两个端面均与对应的防滑凸起配合,大大提高抓力及摩擦力,即使是在牛移动的过程中,也能防止脖环主体在尼龙绳上滑动,从而保证脖环监测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脖环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附图2的角度变换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脖环主体1、尼龙带2、配重块3、锁紧搭扣4、底板101、上盖102、第一穿绳孔103、第二穿绳孔104、第一防滑凸起105、第二防滑凸起106、第三防滑凸起107、卡扣108。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包括脖环主体1、尼龙带2及配重块3,脖环主体1包括底板101、上盖102,底板101与上盖102相连,底板101的两端通过卡扣108与上盖102相连,底板101的外沿与上盖102通过企口的方式连接,以保证连接密封性及结构的稳定性,对内部的内置电路板进行良好的保护,上盖102的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穿绳孔103,底板101的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二穿绳孔104,第二穿绳孔104与第一穿绳孔103相对应,上盖102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穿绳孔103的外端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凸起105,第一穿绳孔103内壁且靠近第一防滑凸起105一侧还设置有若干第二防滑凸起106,底板101下表面位于第二穿绳孔104处设置有斜面,斜面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防滑凸起107,尼龙带2分别穿设于第一穿绳孔103及第二穿绳孔104并与第一防滑凸起105、第二防滑凸起106及第三防滑凸起107相配合,第一防滑凸起105、第二防滑凸起106及第三防滑凸起107均采用平顶圆锥形,以和尼龙带2更好的进行配合,并且不采用尖头,是避免对尼龙带2造成损伤,第一防滑凸起105及第二防滑凸起106与上盖102为一体结构,第三防滑凸起107与底板101为一体结构,通过注塑直接制得,尼龙带2还与配重块3相连,通过配重块3,可保证尼龙带3不会跟随牛脖转动,尼龙带2一端设置有两个锁紧搭扣4,以实现尼龙带2收尾连接。
[0018]使用方法及原理:分别通过模具及注塑工艺制得底板101及上盖102,上盖102的第一穿绳孔103外侧设置有第一防滑凸起105,第一穿绳孔103内设置有第二防滑凸起106,底板101的第二穿绳孔104内设置有第三防滑凸起107。使用时,将尼龙带2从脖环一端的第二
穿绳孔104及第一穿绳孔103穿过,随后从另一端的第一穿绳孔103及第二穿绳孔104穿出,尼龙带2分别与第一防滑凸起105、第二防滑凸起106及第三防滑凸起107配合,随后再穿过配重块3,将尼龙带2绑在牛脖子上,通过锁紧搭扣4将尼龙带2固定于牛脖上即可。此时配重块3悬挂于底部,脖环主体1位于牛脖一侧。本技术结构合理,在使用过程中,尼龙带2穿过第一穿绳孔103及第二穿绳孔104,其中一面与第一穿绳孔103外端及内部的第一防滑凸起105及第二防滑凸起106配合,同时另一面与第一穿绳孔103内侧的第三防滑凸起107配合,尼龙带两个端面均与对应的防滑凸起配合,大大提高抓力及摩擦力,即使是在牛移动的过程中,也能防止脖环主体1在尼龙绳上滑动,从而保证脖环监测的精准性。
[0019]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0020]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的牛用脖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脖环主体(1)、尼龙带(2)及配重块(3),所述脖环主体(1)包括底板(101)、上盖(102),所述底板(101)与上盖(102)相连,所述上盖(102)的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穿绳孔(103),所述底板(101)的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二穿绳孔(104),所述第二穿绳孔(104)与第一穿绳孔(103)相对应,所述上盖(102)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穿绳孔(103)的外端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凸起(105),所述第一穿绳孔(103)内壁且靠近第一防滑凸起(105)一侧还设置有若干第二防滑凸起(106),所述底板(101)下表面位于第二穿绳孔(104)处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防滑凸起(107),所述尼龙带(2)分别穿设于第一穿绳孔(103)及第二穿绳孔(104)并与第一防滑凸起(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亮朱凌萱丛睿懋徐小金王谊兵徐小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睿牧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