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32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所述针织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和里层由中间连接纤维连接,所述表层和里层至少有一层包含速干消臭纤维,所述速干消臭纤维表面分布有径向方向上贯通和/或不贯通的微孔,所述速干消臭纤维表面和内部均分布有消臭机能物质,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针织面料经裁剪、缝制而成的纺织品具有吸汗速干、干爽舒适、消除臭味,清洁卫生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纺织品分为服装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服装用纺织品,作为家用纺织品和服装用纺织品,纺织品贴近人体皮肤,在使用中亲肤、舒适、干爽、透气、清洁卫生等功能尤为重要。人体对温湿度的感知尤为敏感,人体出汗后如果无法迅速排出体外,就会感到贴身粘腻不舒适,如果不及时洗涤,汗液在人体皮肤表面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分泌分解产生氨气、醋酸、异戊酸等气体,即使不出汗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亦会产生壬烯醛,给人带来不舒适的体验。
[0003]最近几年,国内外对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吸湿速干方面大多采用吸湿速干助剂后整理的方式或采用异形截面纤维进行面料编织达到吸湿速干的目的,这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真正实现吸湿速干的目的,且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弱,在消臭方面一般采用抗菌消臭的方式,即通过对面料进行抗菌后整理或采用抗菌纤维编织面料而达到消臭的目的,此种方法在臭气没有产生之前可提前预防臭气的产生,当臭气产生后则无法实现消除臭气的目的,还有研究将消臭物质在熔融纺丝时与树脂混合熔融纺丝后进行面料编织,达到消臭的目的,此种此方法在纺丝时纤维主体树脂将消臭物质包裹,无法或很少的消臭物质可以与臭气结合,臭气消除亦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吸湿速干和消除异味的针织面料,由本技术所述针织面料经裁剪,缝制而成纺织品具有干爽舒适、清洁卫生、轻量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5]本技术的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由表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由里纤维编织而成,所述表层和里层由中间连接纤维连接,所述表层和里层至少有一层包含速干消臭纤维,所述速干消臭纤维表面分布有径向方向上贯通和/或不贯通的微孔,所述速干消臭纤维表面和内部均分布有消臭机能物质。
[0006]进一步的,所述表纤维和底纤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至少有一种纤维包含速干消臭纤维。
[0007]优选的,所述面料表层和里层至少有一层为网眼结构;即可以设置为表层网眼结构,里层平纹结构,或表层平纹结构,里层网眼结构,或表层和里层均为网眼结构,速干消臭纤维的微孔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将人体汗液吸收,进一步结合面料的网眼结构将汗液导出到另一面蒸发带走,且速干消臭纤维内的消臭物质与人体皮肤接触,迅速吸附分解人体臭气。
[0008]优选的,所述面料的克重为50

300g/m2。
[0009]进一步的,所述面料克重是指单位面积面料的重量,面料的克重间接反应了面料
的厚薄,克重越高,面料越厚,克重越小,面料越薄,优选的面料克重为50

300g/m2,更优选的为80

180g/m2,如80g/m2、100g/m2、120g/m2、150g/m2、180g/m2。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纤维为表纤维、里纤维或第三路纤维。
[0011]进一步的,在织造时,速干消臭针织面料由纬编双面大圆机编织而成,表层和里层分别由上针盘和下针筒通过成圈或集圈的方式编织而成,连接纤维通过在表里层分别成圈的方式将表里层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表纤维、里纤维和中间连接纤维可分别采用涤纶、尼龙、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编织。
[0013]进一步的,原则上表纤维、底纤维和中间连接纤维可任意选择,更优选的为涤纶或尼龙纤维,出于工艺成熟和成本考虑,表层纤维选择速干消臭涤纶纤维,里层选择普通涤纶纤维。
[0014]优选的,所述表纤维、里纤维、连接纤维的细度分别为50D

400D,孔数为36F

288F。
[0015]进一步的,纤维的细度采用旦尼尔表示简称“D”,常用于表示长丝的细度,D数越大纤维越粗,D数越小纤维越细,更优选的纤维细度为75D

200D,孔数是指一根长丝丝束所包含的单根丝数,更优选的F为48F

144F,例如:75D/48F、100D/96F、150D/144F、200D/144F。
[0016]优选的,所述速干消臭纤维为多孔纤维,表面微孔长度0.1

3um,宽度0.05

3um,深度0.3

10um,纤维比表面积增加1.5

5倍,纤维强度不小于3.0cN/dtex,所述速干消臭纤维的微孔结构,当微孔尺寸越小,数量越多,且在径向方向相互贯通时,纤维比表面积越大,吸湿速干和消臭性能越好,相应的技术难度越大,纤维的强度下降明显,面料织造难度大,微孔尺寸应综合考虑针织面料的各项性能。
[0017]优选的,所述消臭机能物质为市面常见的无机金属盐类、碳系和/或有机双胍盐、季铵盐、酚类、氨基酸、吡啶等,具体的如:竹炭、沸石、二氧化硅、金属磷酸盐、锆化合物、锌化合物、钛化合物、铝化合物等。
[0018]优选的,所述消臭机能物质的颗粒粒径不大于3um,当消臭物质的颗粒直径较大时,纺丝难度增大,容易出现纺丝板堵板等问题,纤维强度下降,消臭机能物质的粒径应不大于3um。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技术创造性的将微孔消臭速干纤维与纬编双层网眼面料结构相结合,网眼面接触人体皮肤时,汗液接触速干消臭纤维表面时微孔高比表面积的表面能将汗液吸附,通过面料表面的网眼结构和贯通的微孔将汗液扩散或导出另一面,迅速蒸发干燥。
[0021]2、本技术所述速干消臭纤维的微孔结构,同时可吸附周围或体表的臭气,且微孔结构的高比表面积可将更多消臭机能物质展现在纤维表面,表现出更强大的消臭功能,即纤维的微孔结构结合消臭物质同时实现吸湿速干和消臭的效果。
[002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由此速干消臭针织面料做成的纺织品如绗缝垫、被罩、床单、T恤、内衣等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和消臭性能,保持人体干爽舒适和清洁卫生。
[0023]4、本技术所述速干消臭针织面料通过检测证明,所述针织面料的吸湿性为1s以内,水分残留率为0的时间小于45min,氨气减少率70%以上,醋酸减少率70%以上,异戊酸减少率85%以上,2

壬烯醛减少率70%以上。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所述速干消臭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所述速干消臭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标记:1、表层;2、里层;3、连接纤维;4、消臭纤维的微孔;5、消臭机能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包括表层(1)和里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由表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里层(2)由里纤维编织而成,所述表层(1)和里层(2)由中间连接纤维(3)连接,所述表层(1)和里层(2)至少有一层包含速干消臭纤维,所述速干消臭纤维表面分布有径向方向上贯通和/或不贯通的微孔(4),所述速干消臭纤维表面和内部均分布有消臭机能物质(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表层(1)和里层(2)至少有一层为网眼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克重为50

300g/m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纤维(3)为表纤维、里纤维或第三路纤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速干消臭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姣姣曾跃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上雅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