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涉及汽车检具技术领域。该汽车检具定位装置,包括移动机构、调节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的两侧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的两侧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二夹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第三转把,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第一夹持板进行相向移动,其次,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作用下,带动第二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第二夹持板进行相向移动,进而实现四个方向上的夹持板的同步移动,可对汽车检具进行夹持定位。持定位。持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检具
,具体为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检具是工业生产企业用于控制产品各种尺寸,例如孔径、空间尺寸等的简捷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质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汽车零部件,以替代专业测量工具,如光滑塞规、螺纹塞规、外径卡规等。汽车检具则是针对汽车设计的检具。例如公布号为CN11418414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汽车检具柔性平台,将安装板设置为多孔结构,结构不同用于发挥不同功能,支撑定位机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不同位置,从而更好的适应不同汽车零部件安装固定的需求。
[0003]在对汽车零部件检测时,也需要对汽车检具进行安装固定,进而需要对汽车检具进行定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即需要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来对其进行定位,目前对汽车检具定位常采用的方式是将汽车检具吊装至检测台上的四个定位机构上,然后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拧动定位机构上的螺栓对汽车检具四角进行定位夹持,一方面,费时费力,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无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节,且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解决了定位不便,且无法调节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包括移动机构、调节机构和夹持机构;
[0008]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
[0009]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侧壁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贯穿至底座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定位框;
[0010]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的两侧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的两侧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二夹持板。
[0011]优选的,所述丝杆的外端且位于底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把。
[0012]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端与底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右端贯穿至底座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把。
[00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滑轨,所述定位框的底部与该滑轨滑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中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二夹持板滑动且贯穿该缺口。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内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
[001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滑槽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滑块通过指针指向该刻度线。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设置有夹持机构,通过转动第三转把,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第一夹持板进行相向移动,其次,随着第一双向螺纹杆的转动,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作用下,带动第二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第二夹持板进行相向移动,进而实现四个方向上的夹持板的同步移动,进而可对汽车检具进行夹持定位,方便快捷。
[0022]2、设置有调节机构,通过转动第二转把,带动转动轴和蜗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蜗轮和定位框进行转动,实现方位的调节,方便对汽车检具的使用;其次,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机构,可有效避免定位框自身转动造成的定位偏差。
[0023]3、设置有移动机构,通过转动第一转把,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进而可对定位框进行移动调节,方便对汽车检具的使用。
[0024]4、设置有刻度线,且通过指针指向该刻度线,进而可精准掌控定位框的移动距离,方便定位。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丝杆与移动块连接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剖视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双向螺纹杆和第二双向螺纹杆连接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板处连接示意图。
[0031]其中,1、移动机构;2、调节机构;3、夹持机构;4、第一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6、螺杆;7、支撑架;8、滑块;9、滑槽;10、刻度线;
[0032]11、底板;12、凹槽;13、丝杆;14、第一转把;15、移动块;
[0033]21、底座;22、转动轴;23、蜗杆;24、蜗轮;25、转动杆;26、第二转把;27、滑轨;
[0034]31、定位框;32、第一双向螺纹杆;33、第一夹持板;34、缺口;35、第二双向螺纹杆;36、第二夹持板;37、调节板;38、第三转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实施例一:
[0037]如图1
‑
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包括移动机构1、调节机构2和夹持机构3。
[0038]移动机构1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12,凹槽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3,丝杆13的外端且位于底板1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把14,丝杆1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该移动块15与凹槽12滑动连接,移动块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21。
[0039]上述结构,通过转动第一转把14,带动丝杆13转动,进而带动移动块15进行移动,实现移动调节,方便对汽车检具的使用。
[0040]调节机构2包括底座21,底座2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23,蜗杆2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2,转动轴22的左端与底座21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轴22的右端贯穿至底座21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把26,蜗杆23的侧壁啮合连接有蜗轮24,蜗轮24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5,转动杆25的上端贯穿至底座21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定位框31。
[0041]上述结构,通过转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1)、调节机构(2)和夹持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所述移动块(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21);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23),所述蜗杆(23)的侧壁啮合连接有蜗轮(24),所述蜗轮(24)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5),所述转动杆(25)的上端贯穿至底座(21)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定位框(31);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定位框(31),所述定位框(3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32),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32)的两侧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夹持板(33),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32)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35),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35)的两侧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二夹持板(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3)的外端且位于底板(1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把(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检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2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2),所述转动轴(22)的左端与底座(2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含辉,贺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永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