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印模具和压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10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4
本公开涉及一种压印模具和包括其的压印装置。该压印模具包括:基层,具有位于一侧的压印面,压印面包括压印区和位于压印区周边的气泡防止区;以及压印图案,设置于压印面的压印区内。压印面被配置为压印位于基板上的压印胶层,以将压印图案转印到压印胶层的与基板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压印胶层中包括的压印胶与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接触角大于压印胶与基板之间的接触角,从而避免压印产品中的气泡比率增加,改善压印产品的质量。改善压印产品的质量。改善压印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印模具和压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印模具和压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纳米压印技术是将纳米或微米尺度的微图案从模具转印到涂有压印胶的基板的技术。模具通常由柔性材料作为基层,微图案形成在基层上。通过利用例如卷对卷(roll to roll)或卷对平面(roll to plate)等技术控制模具与基板之间的压力,将模具上的微图案转印到基板上的压印胶中。模具被重复使用,从而可以高效率地批量制作微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压印胶中的气泡比率的压印模具和包括其的压印装置。
[000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印模具,包括:基层,具有位于一侧的压印面,压印面包括压印区和位于压印区周边的气泡防止区;以及压印图案,设置于压印面的压印区内。压印面被配置为压印位于基板上的压印胶层,以将压印图案转印到压印胶层的与基板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压印胶层中包括的压印胶与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接触角大于压印胶与基板之间的接触角。
[0005]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压印胶与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接触角可以比压印胶与基板之间的接触角大1至30度。
[0006]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压印胶与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接触角可以比压印胶与基板之间的接触角大5至25度。
[0007]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压印胶层中包括的压印胶与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接触角可以大于压印胶与压印区之间的接触角。
[0008]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气泡防止区的表面可以包括保护膜或表面处理层。
[0009]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保护膜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
[0010]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保护膜的厚度可以在40μm至60μm的范围内。
[0011]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表面处理层可以包括等离子体处理层。
[0012]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基层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柔性的。
[0013]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在平行于气泡防止区与压印区之间的边界的方向上,气泡防止区的宽度可以比压印区的宽度大1cm至2cm。
[0014]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气泡防止区可以与压印区间隔开2cm至3cm。
[0015]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气泡防止区可以对应于压印起始位置。
[0016]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例如,压印区沿平行于基层的第一方向延伸,压印区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压印区沿与第一方向垂直且平行于基层的第二方向的尺寸,气泡防止区位于压印区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
[001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印模具,包括:基层,具有位于一侧的压印面,压印面
包括压印区和位于压印区周边的气泡防止区;以及压印图案,设置于压印面的压印区内。压印面被配置为对压印胶层进行压印,压印胶层中包括的压印胶与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接触角大于压印胶与压印区之间的接触角。
[0018]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印装置,该压印装置可以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压印模具。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0020]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压印模具的截面图;
[0021]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压印模具的俯视图;
[0022]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压印模具与基板和压印胶层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
[0023]图4A是示出图3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
[0024]图4B是示出图3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
[0025]图4C是示出图3中的区域C的放大图;
[0026]图5A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得到的压印产品的气泡比率与接触角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以及
[0027]图5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得到的压印产品的气泡比率与接触角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00:压印模具
ꢀꢀꢀꢀꢀꢀꢀ
1:基层
[0030]11:压印区
ꢀꢀꢀꢀꢀꢀꢀꢀꢀꢀ
12:气泡防止区
[0031]13:压印图案
ꢀꢀꢀꢀꢀꢀꢀ
2:压印胶层
[0032]3: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4]通常,在纳米压印技术中使用的模具包括基层和形成在基层上的具有纳米或微米尺度的微图案。根据例如卷对卷(roll to roll)或卷对平面(roll to plate)等技术,使用模具对基板上的压印胶进行压印而将微图案转印到压印胶中。模具可以被重复使用,从而可以高效率地批量制作微图案。
[0035]然而,在使用现有的压印模具进行压印时,随着压印次数的增加,模具表面上的微结构发生变化,在压印完成之后的压印胶中产生气泡,导致最终压印产品中的气泡比率开始增加,从而降低了压印产品的质量。
[0036]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印模具以避免压印产品中的气泡比率增加,从而改
善压印产品的质量。
[0037]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压印模具100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压印模具100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压印模具100与基板3和压印胶层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压印模具100可以包括基层1。基层1可以具有在平行于基层1的第一方向D1上伸长的形状,并具有位于其厚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第三方向D3)上的一侧的压印面。压印面可以包括压印区11和位于压印区11周边的气泡防止区12。压印模具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压印区11内的压印图案13。虽然图1中示出了压印图案13与基层1为两个部件,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压印图案13可以与位于压印区11的基层1一体形成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当然,压印图案13也可以是由单独的材料层形成在基层1的压印区11上。
[0039]压印图案1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固化的树脂层等形成。压印图案13可以由单层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层叠的多个层形成。虽然图1中示出了压印图案13是形成在基层1上的单独的层,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0040]气泡防止区12可以与压印区11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邻。气泡防止区12与压印区11之间的间隔G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气泡防止区12的防气泡作用能够施加到压印区11。例如,间隔G可以足够小,例如为约2cm至约3c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印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具有位于一侧的压印面,所述压印面包括压印区和位于所述压印区周边的气泡防止区;以及压印图案,设置于所述压印面的所述压印区内,其中,所述压印面被配置为压印位于基板上的压印胶层,以将所述压印图案转印到所述压印胶层的与所述基板相反一侧的表面上,所述压印胶层中包括的压印胶与所述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接触角大于所述压印胶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接触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胶与所述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所述接触角比所述压印胶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所述接触角大1至3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胶与所述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所述接触角比所述压印胶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所述接触角大5至2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胶层中包括的压印胶与所述气泡防止区之间的接触角大于所述压印胶与所述压印区之间的接触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防止区的表面包括保护膜或表面处理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厚度在40μm至60μm的范围内。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广春张溢麟鲁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