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78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包括驱动机构和滚轮,驱动机构和滚轮分别设置有两组,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有内侧架,位于内侧架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滚轮,滚轮通过链条连接有横向移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和主动齿轮,伺服电机位于此装置同侧设置有两个,且其输出端均固定卡接有主动齿轮,两个伺服电机由固定架固定;通过感应元件感应到前进方向存在障碍物时,感应元件停止对驱动机构的供电,且此时横向移动机构工作,可进行横向移动,避过障碍物后驱动机构恢复供电,继续前进,从而实现智能避障的功能,且此装置的主动滚轮前后方均由链条啮合从动滚轮,即使主动滚轮架空,链条仍能使从动滚轮转动。链条仍能使从动滚轮转动。链条仍能使从动滚轮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人工智能的
,具体为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执行任务,机器人的移动集中在机器人底盘这一硬件上,根据结构的不同,机器人行走底盘可分为轮式、多足式及履带式等。
[0003]目前的智能机器人行走底盘通常为双驱动控制滚轮和两个被动滚轮,这种方式使其底盘转弯半径过大,所以机器人灵活度不高,适用的场景有限,且一旦双驱动控制的滚轮架空则无法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智能机器人行走底盘灵活度不高,且一旦双驱动控制的滚轮架空则无法移动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包括驱动机构和滚轮,所述驱动机构和滚轮分别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有内侧架,位于所述内侧架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滚轮,所述滚轮通过链条连接有横向移动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和主动齿轮,所述伺服电机位于此装置同侧设置有两个,且其输出端均固定卡接有主动齿轮,两个伺服电机由固定架固定,且与内侧架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滚轮的中部固定穿插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贯穿内侧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外侧架,且所述外侧架通过螺栓与内侧架固定,第一传动轴相邻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卡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位于两个主动齿轮之间且啮合,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卡接有第一齿轮。
[0008]优选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位于此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滚轮的前后方,横向移动机构包括外壳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外壳的中部固定卡接,且其两端均与外侧架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外侧边转动连接有多个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卡接有侧移轮。
[0009]优选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位于滚轮前方的第二传动轴其相邻内侧架的一端固定卡接有第二齿轮,横向移动机构位于滚轮后方的第二传动轴其相邻外侧架的一端固定卡接有第二齿轮,两侧的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轴两端的第一齿轮对应,且由链条啮合。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与内侧架或外侧架连接处均固定卡接有卡
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感应元件感应到前进方向存在障碍物时,感应元件停止对驱动机构的供电,且此时横向移动机构工作,由此装置左右两侧的两组横向移动机构可进行横向移动,避过障碍物后驱动机构恢复供电,继续前进,从而实现智能避障的功能,且此装置的主动滚轮前后方均由链条啮合从动滚轮,即使主动滚轮架空,链条仍能使从动滚轮转动,解决了目前的智能机器人行走底盘灵活度不高,且一旦双驱动控制的滚轮架空则无法移动的问题。
[0012]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与滚轮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与滚轮连接另一视角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滚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滚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滚轮与横向移动机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横向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侧移轮内部示意图。
[0014]附图说明:100、内侧架;200、驱动机构;210、伺服电机;220、主动齿轮;300、固定架;400、滚轮;410、第一传动轴;420、从动齿轮;430、第一齿轮;500、外侧架;600、链条;700、横向移动机构;710、外壳;720、第二传动轴;730、第二齿轮;740、转轴;750、侧移轮;800、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8]请着重参照附图1

3,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包括驱动机构200和滚轮400,驱动机构200和滚轮400分别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为此装置的行走底盘,驱动机构200固定连接有内侧架100,位于内侧架100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滚轮400,滚轮400通过链条600连接有横向移动机构700,驱动机构200与横向移动机构700均有智能感应元件控制,
在感应到前进方向存在障碍物时,感应元件停止对驱动机构200的供电,且此时横向移动机构700工作,使此装置横向移动,避过障碍物后驱动机构200恢复供电,继续前进,驱动机构200包括伺服电机210和主动齿轮220,伺服电机210位于此装置同侧设置有两个,均单独工作,其一控制前进位移,另一控制后退位移,且其输出端均固定卡接有主动齿轮220,两个伺服电机210由固定架300固定,且与内侧架100固定连接。
[0019]请着重参照附图4

5,滚轮400的中部固定穿插有第一传动轴410,第一传动轴410的一端贯穿内侧架100,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外侧架500,且外侧架500通过螺栓与内侧架100固定,滚轮400、链条600和横向移动机构700均位于外侧架500与内侧架100之间,可进行适当的保护,且滚轮400和横向移动机构700最底端均低于外侧架500与内侧架100,从而可与地面接触,实现移动目的,第一传动轴410相邻伺服电机210的一端固定卡接有从动齿轮420,从动齿轮420位于两个主动齿轮220之间且啮合,由伺服电机210工作时主动齿轮220工作,继而与从动齿轮420啮合后带动滚轮400转动,第一传动轴410的两端均固定卡接有第一齿轮430。
[0020]请着重参照附图6

8,横向移动机构700位于此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滚轮400的前后方,横向移动机构700包括外壳710和第二传动轴720,第二传动轴720位于外壳710的中部固定卡接,且其两端均与外侧架500转动连接,外壳710外侧边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包括驱动机构(200)和滚轮(400),所述驱动机构(200)和滚轮(400)分别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00)固定连接有内侧架(100),位于所述内侧架(100)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滚轮(400),所述滚轮(400)通过链条(600)连接有横向移动机构(7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00)包括伺服电机(210)和主动齿轮(220),所述伺服电机(210)位于此装置同侧设置有两个,且其输出端均固定卡接有主动齿轮(220),两个伺服电机(210)由固定架(300)固定,且与内侧架(10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避障行走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400)的中部固定穿插有第一传动轴(410),所述第一传动轴(410)的一端贯穿内侧架(100),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外侧架(500),且所述外侧架(500)通过螺栓与内侧架(100)固定,第一传动轴(410)相邻伺服电机(210)的一端固定卡接有从动齿轮(420),所述从动齿轮(420)位于两个主动齿轮(220)之间且啮合,第一传动轴(410)的两端均固定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肃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唯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