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单元,包括平板状发热体,与平板状发热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形成边缘密封连接的导流板,导流板与平板状发热体之间形成有迂回曲折的液体流通通道,并且所述的导流板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液体流通通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处导流板的边缘部位和中央部位,并且所述的液体流通通道呈螺旋形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加液体流通通道的长度基础上,没有增加整个液体加热单元体积,热转换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电源,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快速加热液体的液体加热单元。
技术介绍
饮水器、热水器等给液体加热装置中,液体加热单元是最关键的部件。为了减少 将给定的液体加热到给定温度所需的时间,液体加热装置的制造商己开发出了具有不 同构造的液体加热单元。例如公开号为CN 201096399(专利号为ZL 200720177939.0)的中国技术专利 就公布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包括封闭有惰性气体和电加热装置的管状加热体,电 极穿过加热体两端连接在电源上,加热体外套有封闭的内管和外管叠套式双层空腔管 构成加热体总成,每层管腔内充满液体,外管和内管靠近两端部位分别各设有进出水 口,由若千个所述加热体总成平行排列、且外管进出水口连接、内管进出水口连接、 末尾加热体总成进水口与出水口连接所构成内部贯通循环的液体加热装置,是利用加 热管总成的外管和内管中的液体热交换,将内管中的液体扩散出来的热量对新进入的 液体进行预热,使扩散的热量被吸收,达到了充分利用能量的作用,提高了热转换效 率。但是这种结构的液体加热装置,为了提供热转换效率,其液体加热单元的整体体 积较大,并且液体流通通道都是采用加热管组成,采用内管和外管折叠放置方式,多 层折叠放置的内管和外管的体积总体较大,不适用于小型体积的液体加热装置。还例如公开号为CN 101366601(申请号为200810121103.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即热 式饮水机加热机构》中公开的液体加热单元,是由一组相互串接连通的加热水管连接 构成,加热水管内分别设置相互并联连接的加热器,相邻加热水管的顶部出水口与底 部进水口管道连接。这种结构的液体加热单元,液体的流通通道还是有加热水管组 成,加热器则放置在加热水管内部,需要相互串接连通多组加热水管才能增加液体流 通通道的长度,整体结构也是相当笨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在增加液体流通 通道的长度基础上,不增加整个液体加热单元体积的液体加热单元。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流经时更为顺畅、不易产生涡流的液体加热单元。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液体加热单元,包括平 板状发热体,与平板状发热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形成边缘密封连接的导流板,导流板与 平板状发热体之间形成有迂回曲折的液体流通通道,并且所述的导流板上具有进液口 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液体流通通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处导流板的边缘部位和中央部位,并且所述的液体流通通道呈螺旋 形布置。这样,液体通过进液口流入液体流通通道后,加热时,由于液体在呈螺旋形结构 的液体流通通道内流通,可以增加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流通内停留的时间,也就是 增加了液体的受热时间,从而使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得到充分受热,热转换效率比 普通的直线型的液体流通通道要高,并且尤为重要的是,整个液体加热单元的体积没 有因为增加了液体流通通道的程度而增加,在同样功率的平板状发热体下,采用这种 螺旋形的液体流通通比采用直线性的液体流通通道,其热转换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 高,适用于各种即热型液体加热装置。为了使液体从出液口流出时,温度能达到理想温度,作为改进,所述螺旋形的液 体流通通道的宽度从所述进液口到所述出液口方向逐渐减小,这样,液体将要从出液 口流出前,由于液体流通通道宽度变窄,液体压力增加,温度也会进一步升高;另外 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停留时间,使液体能够充分受热。所述平板状发热体由绝缘导热板及贴附在导热板上的、通电后能发热的电热膜组 成。由于平板状发热体的电热膜是直接贴附在绝缘导热板上的,因此其传热效果及热 响应速度均优于有电热管的加热体,使用时出水延时可明显縮短,热效率更高,并且 外观轻巧,牢固美观。所述平板状发热体呈圆形,所述导流板也呈圆形,所述导流板密封贴合在所述平 板状发热体上,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平板状发热体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螺旋形凹槽以形 成所述液体流通通道。这种结构加工起来比较方便,并且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中经过 时,是直接与金属导热板相接触的,金属导热板发出的热量能较好被液体吸收,不需 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通过加热管道来制作液体流通通道。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进一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 液口直接相连所成的直线为基准、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10 45度角形成一个扇形范围 内,所述的液体流通通道在该扇形范围内的局部为直线通道。这段直通道的设置有利 于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顺利流通,不易产生涡流,并且可以使呈圆形导流板的加工 更加方便。所述导流板的边缘设置有一圈向内延伸的弹性回扣边,所述平板状发热体的边缘 嵌入所述导流板的弹性回扣边之内从而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边缘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导流板与平板状发热体之间的液体 流通通道设置成螺旋形,可以增加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流通内停留的时间,也就是 增加了液体的受热时间,从而使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得到充分受热,热转换效率比 普通的直线型的液体流通通道要高,并且尤为重要的是,整个液体加热单元的体积没 有因为增加了液体流通通道的程度而增加,在同样功率的平板状发热体下,采用这种 螺旋形的液体流通通比采用直线性的液体流通通道,其热转换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 高,适用于各种即热型液体加热装置。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从导流板方向看);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单元的爆炸图一(从导流板方向看);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从平板状发热体方向看);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单元的爆炸图二(从平板状发热体方向看);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4所示的液体加热单元,包括圆形的平板状发热体l,和套设在圆形的平板 状发热体1外、并与圆形平板状发热体1的一面密封贴合连接的圆形的导流板2,本实施 例中导流板2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并且导流板2的边缘设置有一圈向内延伸的弹性回 扣边24,平板状发热体1的边缘嵌入导流板2的弹性回扣边之内从而与导流板2之间形成 边缘密封连接;所述圆形平板状发热体l由一圆形的覆盖有绝缘层的金属导热板ll与贴 附在导热板上的、通电后能发热的电热膜12组成;所述导流板2与平板状发热体1之间 形成有液体流通通道,并且所述的导流板上具有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进液口21和出 液口22分处导流板的边缘部位和中央部位,本实施例中,进液口21处于导流板1的边缘 部位,出液口22处于导流板的和中央部位(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的位置可以互换), 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分别与所述液体流通通道的进液端31和出液端32相连通,并且所 述的液体流通通道呈螺旋形布置。上述呈螺旋形布置的液体流通通道可以由开设在金属导热板ll上的螺旋形凹槽构 成,也可以通过一根呈螺旋形的导热管盘旋在平板状发热体1与导流板2之间构成;本 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2与平板状发热体1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螺旋形凹槽23,从而使 导流板2与平板状发热体1之间形成所述螺旋形的液体流通通道,这种结构加工起来比 较方便,并且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中经过时,是直接与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加热单元,包括平板状发热体(1),与平板状发热体(1)的其中一个侧面形成边缘密封连接的导流板(2),导流板(2)与平板状发热体(1)之间形成有迂回曲折的液体流通通道,并且所述的导流板上具有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分别与所述液体流通通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分处导流板的边缘部位和中央部位,并且所述的液体流通通道呈螺旋形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万泓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