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冲机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361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的阀体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冲机冲压装置,包括上固定板、驱动板、四根立柱、模具座和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转动体、螺杆、两个半圆套环和密封盖,转动体与螺杆固定连接,两个半圆套环分别的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板滑动连接,吸油绵与对应的立柱相互接触,并包裹立柱的外径,且抵持于通孔的上方,密封盖与驱动板卡接,通过吸油绵对立柱进行润滑,有效地解决了当该冲压装置长时间不使用时,驱动板与四根立柱之间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较大的摩擦力会使驱动板与立柱相互接触的面产生较大的热量,从而使该冲压装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装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装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冲机冲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的阀体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红冲机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阀体是制冷设备中一个重要的部件,其作用是起制冷系统中制冷、制热转换的作用,通过更换压缩机排气管和回气管进入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方向,从而达到制冷和制热目的,而阀体在成型前需要通过红冲机进行加工,采用电磁感应加热中频炉加温或者乙炔、液化气对材料进行加热,利用机器的镦制压力,自动送料、自动切料、自动冲压、自动落料,使产品在模具中一次成型,可镦制球形、六角形、筒形、阀体等不规则零件;采用该工艺后,可使产品一次成型,减少了工序,可镦制深孔和多孔零件,解决了零件复杂的难题;现有红冲机冲压装置里的母模板和公模板为上下竖直放置,即母模板和公模板是上下方向开合模,水平方向进行冲压制孔,在进行冲压制孔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将坯料放入模具时,坯料的底部与模具的下内腔壁接触,而坯料的顶部与模具的上内腔壁不接触,留有一定的空间;竖直方位的母模板和公模板合模后,冲头从水平方向进入并对坯料进行冲压,因坯料的底部与模具的下内腔壁紧密接触没有挤压空间,而坯料的顶部与模具的上内腔壁之间有空间,这样的情况下,坯料的重心位于模具腔的中下部,而冲头的中心与模具腔的中心呈同一高度,即冲头作用于坯料的中上部,造成冲压成品下部密度大,上部密度小,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0003]现有技术专利CN211161407U公开了一种红冲机冲压装置,包括模具座,所述模具座上开有模具安装腔,所述模具用于对坯料进行成型且包括母模板和公模板,所述模具座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开合模驱动机构和右开合模驱动机构,所述左开合模驱动机构和右开合模驱动机构分别与上述母模板和公模板连接且能分别驱动上述母模板和公模板合膜或脱模;所述模具座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具有上冲头的上冲头驱动组件和具有下冲头的下冲头驱动组件;本冲压装置加工的成品具有力学性能稳定、质量好的优点。
[0004]但上述现有技术中,当该冲压装置长时间不使用时,驱动板与四根立柱之间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较大的摩擦力会使驱动板与立柱相互接触的面产生较大的热量,从而使该冲压装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冲机冲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当该冲压装置长时间不使用时,所述驱动板与四根所述立柱之间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较大的摩擦力会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立柱相互接触的面产生较大的热量,从而使该冲压装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红冲机冲压装置,包括上固定板、驱动板、四根立柱、模具座和辅助机构,所述驱动板的下方设置有冲头组件,所述驱动板的四个底角均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径具有存油槽,所述存油槽的上方接通有进油孔,所述模具
座的下方设置有下冲头驱动组件,所述模具座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四个接收槽,且所述接收槽的一侧均接通有收集组件,所述上固定板与对应的所述立柱滑动连接,并套设于四根所述立柱上,所述驱动板与对应的所述立柱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固定板的下方,且四根所述立柱贯穿对应的所述通孔,四根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模具座固定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接收槽内,所述辅助机构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转动体、螺杆、两个半圆套环和密封盖,所述螺杆的中部具有两组相反的螺纹,所述半圆套环的一端具有螺纹槽,所述半圆套环的下方设置有吸油绵,所述转动体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螺杆的一端,且所述转动体还与所述驱动板转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存油槽的一侧,所述螺杆与两个所述半圆套环螺纹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螺纹槽内,且所述螺杆还与所述驱动板转动连接,并贯穿对应的所述存油槽的另一侧,两个所述半圆套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板滑动连接,并对称设置于所述存油槽的内部,所述吸油绵与对应的所述立柱相互接触,并包裹所述立柱的外径,且抵持于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密封盖与所述驱动板卡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进油孔内。
[0007]其中,所述辅助机构还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螺杆的另一端。
[0008]其中,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盒、导管和固定盒,所述收集盒与所述固定盒抽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盒的内部,所述导管与所述固定盒接通,并位于所述固定盒的上端面,所述导管还与所述接收槽接通,所述固定盒与所述模具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模具座一侧。
[0009]其中,所述红冲机冲压装置还包括左开合模驱动组件、右开合模驱动组件、前冲头驱动组件和后冲头驱动组件,所述左开合模驱动组件与所述模具座抽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模具座的一侧,所述右开合模驱动组件与所述模具座抽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模具座的另一侧,所述前冲头驱动组件与所述模具座抽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模具座的一端,所述后冲头驱动组件与所述模具座抽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模具座的另一端。
[0010]其中,所述冲头组件包括上冲头、退料板和固定座,所述上冲头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下端,所述退料板套设于所述上冲头的中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板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的一种红冲机冲压装置,通过所述进油孔将润滑油倒入对应的所述存油槽内,转动所述螺杆,使两个所述半圆套环带动所述吸油绵与润滑油接触,所述吸油绵对润滑油进行吸收,再反方向转动所述螺杆,使两个所述半圆套环与对应的所述立柱相互接触,同时使所述吸油绵与所述立柱接触,安装上述方法依次将对应的所述辅助机构进行操作,当四个所述吸油绵均与对应的所述立柱接触后,将所述驱动板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所述吸油绵上的润滑油对所述立柱进行润滑,从而防止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立柱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当对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立柱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后,可再次转动所述螺杆,使两个所述半圆套环与所述立柱分离,从而防止所述吸油绵长时间与所述立柱接触,以此方式解决了当该冲压装置长时间不使用时,所述驱动板与四根所述立柱之间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较大的摩擦力会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立柱相互接触的面产生较大的热量,从而使该冲压装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图1中D

D线的剖视图。
[0018]图6是本技术的图5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7是本技术的图1中F

F线的剖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冲机冲压装置,包括上固定板、驱动板、四根立柱和模具座,所述驱动板的下方设置有冲头组件,所述驱动板的四个底角均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径具有存油槽,所述存油槽的上方接通有进油孔,所述模具座的下方设置有下冲头驱动组件,所述模具座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四个接收槽,且所述接收槽的一侧均接通有收集组件,所述上固定板与对应的所述立柱滑动连接,并套设于四根所述立柱上,所述驱动板与对应的所述立柱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固定板的下方,且四根所述立柱贯穿对应的所述通孔,四根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模具座固定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接收槽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转动体、螺杆、两个半圆套环和密封盖,所述螺杆的中部具有两组相反的螺纹,所述半圆套环的一端具有螺纹槽,所述半圆套环的下方设置有吸油绵,所述转动体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螺杆的一端,且所述转动体还与所述驱动板转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存油槽的一侧,所述螺杆与两个所述半圆套环螺纹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螺纹槽内,且所述螺杆还与所述驱动板转动连接,并贯穿对应的所述存油槽的另一侧,两个所述半圆套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板滑动连接,并对称设置于所述存油槽的内部,所述吸油绵与对应的所述立柱相互接触,并包裹所述立柱的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哲翔包敏陈玲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台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