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摄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60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摄镜头,属于镜头技术领域,包括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由正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群组、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群组,并且光圈处于第一透镜镜群、第二透镜群组中间,使所述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而进行聚焦。上述前群实质上由三个透镜成分构成,第一透镜成分是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透镜,第二透镜成分由至少一片透镜构成,具有正折射力,第三透镜成分是凹面朝向像侧的负透镜;并且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成一起。后组包括:第四透镜成分,其是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双凹的负透镜;第五透镜成分。该远摄镜头,采用十一片球面玻璃镜片进行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实现小型化。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实现小型化。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摄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镜头
,尤其涉及一种远摄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可交换相机的不断发展,静止相机、数字摄影机得到广泛使用,而且越来越往高像素发展,这要求成像镜头往更高的性能发展;而作为需要,大孔径的变焦、但焦点镜头也不断增长,通常视场角在20
°
~30
°
之间的远摄镜头称为标准人像镜头,具有大孔径的远摄人像镜头,更能够突出人和物。
[0003]现有的大孔径远摄标准人像镜头,一般采用双高斯结构,但是由于其对称性原因,保证光学性能前提下很难小型化和轻量化,目前的大口径标准人像镜头普遍使用非球面镜片,成本较高,标准人像镜头一般采用双高斯结构,由于其入射角太高,导致球差太大,尤其在大光圈状态下尤为明显.拍摄视频时,容易出现“呼吸效应”,导致不同距离连续对焦时出现视角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大口径标准人像镜头普遍使用非球面镜片,成本较高,标准人像镜头一般采用双高斯结构,由于其入射角太高,导致球差太大,尤其在大光圈状态下尤为明显.拍摄视频时,容易出现“呼吸效应”,导致不同距离连续对焦时出现视角变化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远摄镜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远摄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由正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群组、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群组,并且光圈处于第一透镜镜群、第二透镜群组中间,使所述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而进行聚焦。
[0007]上述前群实质上由三个透镜成分构成,第一透镜成分是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透镜,第二透镜成分由至少一片透镜构成,具有正折射力,第三透镜成分是凹面朝向像侧的负透镜;并且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成一起。
[0008]后组包括:第四透镜成分,其是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双凹的负透镜;第五透镜成分,其是双凸的正透镜第五透镜成分;第六透镜成分双凹的负透镜;第七透镜成分,其是双凸的正透镜成分;第八透镜是双凸透镜,第九透镜是凸面朝向像侧的凹透镜成本;第十透镜是双凹的负透镜成分;第十一透镜是双凸的正透镜成分。
[0009]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第一透镜组包含胶合透镜组,所述胶合透镜组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组合,所述正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0]70≤Vd≤95。
[0011]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远摄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2]0.28<D/f<0.45;
[0013]其中,D:无限远对焦状态下前组和后组之间的空气间距,f:长焦镜头在无限远对
焦状态下的焦距。
[0014]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远摄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5]0.18<Ds/fR<0.33;
[0016]其中,Ds:第七透的像侧透镜面到第十一透镜的物侧透镜面的距离,fR:后组的焦距。
[0017]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其满足以下条件式镜片:
[0018]0.35<dL8/Ds<0.67;
[0019]其中,dL8:第八透镜组件的中心厚度,Ds:第七个透镜元件的像侧透镜表面到第十一透镜元件的物侧透镜表面的距离。
[0020]当从无限远物体聚焦到有限距离物体时,光圈是固定的,
[0021]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满足以下条件式:0.70<fR/f<1.00,其中,fR:后组的焦距,F:长焦镜头在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焦距。
[00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远摄镜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个镜片群组构成的光学系统,以物方侧到像方侧为顺序,由拥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一镜片群组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镜片群组组成,第一镜片群组具有向物方侧凸面的正折射能的L1镜片,第二透镜组由具有正折射力的镜组后群构成。在从无限远物方向近距离物方进行聚焦时,第二透镜组移动进行补偿,移动群向物方侧移动,满足预定的条件时,通过有效地修正各种像差和畸变,使整个画面获得优秀的画质;提供一种小型且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光学系统。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比普通标准镜头的相对照度要高出10~15%左右,普通的标准镜头的相对照度为25%~30%左右,此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高达40%,特别适用于无法Shading矫正的应用场景,例如动态画面录制等场景。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镜头是标注人像镜头设计,视场角14.03
°
~14.46
°
从无限远到最短摄影距离的视角变化量非常小,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镜头畸变非常低,光学畸变小于1.0%。
[0024]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十一片球面玻璃镜片进行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25]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镜头示意图;
[0026]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INF)时的球差、像散、畸变图;
[0027]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成像镜头在近距离时的球差、像散、畸变图;
[0028]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INF)时的像差扇形图。
[0029]图中: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第七透镜;8、第八透镜;9、第九透镜;10、第十透镜;11、第十一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参照图1,一种远摄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由正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群组、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群组,并且光圈处于第一透镜1镜群、第二透镜2群组中间,使所
述第二透镜2组在光轴上移动而进行聚焦。
[0032]上述前群实质上由三个透镜成分构成,第一透镜1成分是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透镜,第二透镜2成分由至少一片透镜构成,具有正折射力,第三透镜3成分是凹面朝向像侧的负透镜;并且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胶合成一起。
[0033]后组包括:第四透镜4成分,其是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双凹的负透镜;第五透镜5成分,其是双凸的正透镜第五透镜5成分;第六透镜6成分双凹的负透镜;第七透镜7成分,其是双凸的正透镜成分;第八透镜8是双凸透镜,第九透镜9是凸面朝向像侧的凹透镜成本;第十透镜10是双凹的负透镜成分;第十一透镜11是双凸的正透镜成分。
[0034]第一透镜1组包含胶合透镜组,所述胶合透镜组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组合,所述正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5]70≤Vd≤95。
[0036]远摄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时:
[0037]0.28<D/f<0.4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摄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由正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群组、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群组,并且光圈处于第一透镜(1)镜群、第二透镜(2)群组中间,使所述第二透镜(2)组在光轴上移动而进行聚焦。上述前群实质上由三个透镜成分构成,第一透镜(1)成分是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透镜,第二透镜(2)成分由至少一片透镜构成,具有正折射力,第三透镜(3)成分是凹面朝向像侧的负透镜;并且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胶合成一起。后组包括:第四透镜(4)成分,其是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双凹的负透镜;第五透镜(5)成分,其是双凸的正透镜第五透镜(5)成分;第六透镜(6)成分双凹的负透镜;第七透镜(7)成分,其是双凸的正透镜成分;第八透镜(8)是双凸透镜,第九透镜(9)是凸面朝向像侧的凹透镜成本;第十透镜(10)是双凹的负透镜成分;第十一透镜(11)是双凸的正透镜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摄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1)组包含胶合透镜组,所述胶合透镜组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组合,所述正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70≤Vd≤9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摄镜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达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旭耀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