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348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方法及装置,涉及自动化诊断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环绕布置的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对眼球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并对眼球进行距离感应,得到眼球的立体图像和距离信息;基于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扫描得到眼球的3D结构,以进行眼球3D模型的建立;基于距离信息将眼球的立体图像贴合至眼球3D模型上,得到仿真的立体眼球模型;基于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患者信息对得到的立体眼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得到病症第一患病概率;根据自动识别得到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以及主动诊断得到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确定最终患病概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实现眼科疾病患病概率的计算。患病概率的计算。患病概率的计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诊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眼睛由眼球及其辅助结构组成。其中,眼球是视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它具有折光成象和感光换能两种作用。眼的辅助部分有眼睑、结膜、泪器、眼肌及眼眶内筋膜和脂肪等,对眼球有保护、运动和支持作用。眼各部结构的完善,对眼完成视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0003]身处信息时代,人们的用眼时间比过去数十年翻了几番,越来越多地依赖电脑、电视等视频显示终端进行各种活动。近些年来,眼科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呈几何级增长。
[0004]当前,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大多采用医生主动观察的方式进行,即通过打光于眼部,医生对患者眼睛进行主动观察,从而实现对患者眼睛疾病的诊断,在缺乏辅助诊断方式的情况下,受限于主动观察方式的局限性,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患者眼科疾病的诊断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对患者眼科疾病的精准自动化诊断。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环绕布置的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对眼球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并对眼球进行距离感应,得到眼球的立体图像和距离信息;基于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扫描得到眼球的3D结构,以进行眼球3D模型的建立;基于距离信息将眼球的立体图像贴合至眼球3D模型上,得到仿真的立体眼球模型;基于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患者信息对得到的立体眼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得到病症第一患病概率;根据自动识别得到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以及主动诊断得到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确定最终患病概率。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装置,包括:采集模块,其用于通过环绕布置的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对眼球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并对眼球进行距离感应,得到眼球的立体图像和距离信息;创建模块,其用于基于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扫描得到眼球的3D结构,以进行眼球3D模型的建立;贴合模块,其用于基于距离信息将眼球的立体图像贴合至眼球3D模型上,得到仿真的立体眼球模型;识别模块,其用于基于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患者信息对得到的立体眼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得到病症第一患病概率;
执行模块,其用于根据自动识别得到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以及主动诊断得到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确定最终患病概率。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布置半球形的曲面上,且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均为多个,且多个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在半球形的曲面上均匀分布,且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间一一对应。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摄像头的底部设有用于带动摄像头进行朝向角度调整的旋转座。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半球形的曲面上布置有多个柔光源,且多个柔光源在半球形的曲面上均匀分布。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柔光源的底部设有用于带动柔光源进行朝向角度调整的旋转座。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通过环绕布置的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对眼球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并对眼球进行距离感应,得到眼球的立体图像信息和距离信息,具体步骤包括:基于半球形的曲面上其中一摄像头进行人脸图像的拍摄,并根据拍摄得到的人脸图像,采用人脸识别算法识别得到半球形的曲面内眼球的位置;调整摄像头和柔光源的朝向角度,以使摄像头和柔光源均对向眼球,并进行眼球图像的拍摄,得到多张眼球图像;距离传感器对半球形的曲面内的眼球进行距离感应,以使每张眼球图像均带有距离信息;基于每张眼球图像的距离信息,以及每张眼球图像对应摄像头的位置信息,对得到的多张眼球图像进行拼接,得到眼球的立体图像信息。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于距离信息将眼球的立体图像贴合至眼球3D模型上,得到仿真的立体眼球模型,具体步骤包括:对于得到的眼球立体图像,选择预设数量的标记点,并在眼球立体图像中进行标记;对于建立的眼球3D模型,选择预设数量的标记点,并在眼球3D模型中进行标记;根据距离信息确定眼球立体图像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根据眼球立体图像和眼球3D模型的标记点间的对应关系,将眼球立体图像贴合至眼球3D模型上。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于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患者信息对得到的立体眼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得到病症第一患病概率,具体步骤包括:获取已有的存在眼科疾病的患者的眼球图像,并对应创建立体眼球模型;将患者信息和创建的立体眼球模型作为训练集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使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识别眼科疾病的能力;基于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当前患者的患者信息,对当前患者的立体眼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得到当前患者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根据自动识别得到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以及主
动诊断得到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确定最终患病概率,具体步骤包括:基于主动诊断方式,诊断得到当前患者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将当前患者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与病症第二患病概率进行对比,并基于对比结果:若一致,则病症第一患病概率或病症第二患病概率即为当前患者的最终患病概率;若不一致,则将当前患者的诊断结果标记为待定。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于标记为待定的诊断结果:再次进行眼球图像采集并得到立体眼球模型,并核实患者信息,将再次得到的立体眼球模型和核实的患者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再次得到病症第一患病概率,并将再次得到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与病症第二患病概率进行对比;或者再次基于主动诊断方式,诊断得到当前患者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将再次诊断得到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与病症第一患病概率进行对比。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对眼球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然后通过建立眼球3D模型并结合采集的眼球图像,构建得到立体眼球模型,基于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患者信息对得到的立体眼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得到病症第一患病概率,最后根据自动识别得到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以及主动诊断得到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采用自动诊断和主动诊断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最终病症的患病概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装置的结构图。
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方法,通过对眼球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然后通过建立眼球3D模型并结合采集的眼球图像,构建得到立体眼球模型,基于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患者信息对得到的立体眼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得到病症第一患病概率,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环绕布置的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对眼球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并对眼球进行距离感应,得到眼球的立体图像和距离信息;基于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扫描得到眼球的3D结构,以进行眼球3D模型的建立;基于距离信息将眼球的立体图像贴合至眼球3D模型上,得到仿真的立体眼球模型;基于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患者信息对得到的立体眼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得到病症第一患病概率;根据自动识别得到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以及主动诊断得到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确定最终患病概率。2.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模块,其用于通过环绕布置的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对眼球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并对眼球进行距离感应,得到眼球的立体图像和距离信息;创建模块,其用于基于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扫描得到眼球的3D结构,以进行眼球3D模型的建立;贴合模块,其用于基于距离信息将眼球的立体图像贴合至眼球3D模型上,得到仿真的立体眼球模型;识别模块,其用于基于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患者信息对得到的立体眼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得到病症第一患病概率;执行模块,其用于根据自动识别得到的病症第一患病概率,以及主动诊断得到的病症第二患病概率,确定最终患病概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布置半球形的曲面上,且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均为多个,且多个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在半球形的曲面上均匀分布,且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间一一对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的底部设有用于带动摄像头进行朝向角度调整的旋转座;所述半球形的曲面上布置有多个柔光源,且多个柔光源在半球形的曲面上均匀分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光源的底部设有用于带动柔光源进行朝向角度调整的旋转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眼科病症辅助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环绕布置的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对眼球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并对眼球进行距离感应,得到眼球的立体图像信息和距离信息,具体步骤包括:基于半球形的曲面上其中一摄像头进行人脸图像的拍摄,并根据拍摄得到的人脸图像,采用人脸识别算法识别得到半球形的曲面内眼球的位置;调整摄像头和柔光源的朝向角度,以使摄像头和柔光源均对向眼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璇陈婷蔡菡万玮苏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