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射线测量的校准装置及射线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328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射线测量的校准装置和射线测量装置;其中校准装置包括校准组件,校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校准区,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校准区,第一校准区在其移动路径上具有第一校准位,第二校准区在其移动路径上具有第二校准位;第一校准位与第二校准位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且均用于供射线穿过;第一驱动组件能驱使第一连接件运动,以使第一校准区能与第一校准位错开或复位至第一校准位;第二驱动组件能驱使第二连接件运动,以使第二校准区与第二校准位错开或复位至第二校准位。本申请可以在采用两组校准片的情况下,获取三组校准数据;在减少校准片用量的同时提高了校准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射线测量的校准装置及射线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面密度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射线测量的校准装置及射线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极片的面密度与电池的性能密切相关,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极片的面密度进行检测,以判断极片状态,保证电池的性能;其中射线穿透式检测法是当下各类片材面密度检测的主流方法,应用较广泛的有X射线、β射线等。一种射线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为:通过射线发射组件发出射线,而后由射线接收组件接收射线,基于射线穿透被测极片后射线强度衰减比例与被测物面密度呈负指数关系,通过探测扫描过程中射线衰减比例来计算极片的面密度值。
[0003]在穿透式检测法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射线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即需要充分获知被测片材与其对应射线衰减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才能进行被测物面密度值的计算。由于极片的面密度检测对面密度检测设备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为提高面密度检测设备可靠性及准确性,需要对面密度检测设备进行多次校准。
[0004]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校准结果,通常需要对射线测量装置校准三次以上,现有技术中,就需要使用三个以上的校准片进行校准,每个校准片的安装位置或者形状大小出现偏差都可能会影响校准效果,上述问题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果使用少量的校准片实现更好的校准效果。
[0006]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射线测量的校准装置,包括:
[0007]校准组件,所述校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校准区,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校准区,所述第一校准区和所述第二校准区用于安装校准片,所述第一校准区和所述第二校准区用于在射线发射组件和射线接收组件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校准区在其移动路径上具有第一校准位,所述第二校准区在其移动路径上具有第二校准位;所述第一校准位与所述第二校准位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且均用于供射线穿过;
[0008]所述校准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驱使所述第一连接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校准区能与所述第一校准位错开或复位至所述第一校准位;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驱使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校准区与所述第二校准位错开或复位至所述第二校准位。
[000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内限定为所述第一校准区,所述第一校准区内设置有第一校准片;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内限定为所述第二校准区,所述第二校准区内设置有
第二校准片。
[00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向组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滑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导向组件滑动。
[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以及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以及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00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或所述第二驱动件为无杆气缸。
[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内侧设置有空腔以容纳所述射线发射组件和所述校准组件;所述防护外壳位于所述射线发射组件和所述射线接收组件之间的一侧开设有正对于所述第一校准位和所述第二校准位的检测口。
[00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口内设置有透明的防尘膜。
[00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校准组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件数目一一对应并连接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校准区,所述第三校准区用于在所述射线发射组件和所述射线接收组件之间移动,所述第三校准区在其运动路径上具有第三校准位;所述第三校准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校准位和所述第二校准位并排设置并用于供射线通过;当所述第三校准区包括多个时,各所述第三校准区均在各自的运动路径上具有相应的第三校准位,各所述第三校准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能驱使所述第三连接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三校准区与所述第三校准位错开或复位至所述第三校准位。
[0016]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射线测量装置,包括上述的校准装置,还包括射线发射组件和射线接收组件;所述射线发射组件包括射线发射机构,所述射线发射机构能发出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校准位和所述第二校准位的射线;所述射线接收组件能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校准位和所述第二校准位的射线。
[00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射线发射组件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射线发射机构连接,以驱使所述射线发射机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
[00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校准区的运动路径上设置第一校准位,在第二校准区的运动路径上设置第二校准位,使射线能同时通过第一校准位和第二校准位;通过控制第一校准区和第二校准区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校准位和第二校准位相对或错开,从而可以在采用两组校准片的情况下,获取三组校准数据;在减少校准片用量的同时提高了校准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射线发射组件和校准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射线发射组件和校准组件的部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射线测量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射线发射组件1、基座11、射线发射机构121、射线发射口1211、升降机构122、第一连接件131、第一校准区1311、第一安装口1312、第二连接件132、第二校准区1321、第二安装口1322、第一驱动件133、第一滑轨1341、第一滑块1342、第二驱动件135、第二滑轨1361、第二滑块1362、防护外壳14、侧板141、盖板142、检测口143、射线接收组件2、机架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射线测量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准组件,所述校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校准区,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校准区,所述第一校准区和所述第二校准区用于安装校准片,所述第一校准区和所述第二校准区用于在射线发射组件和射线接收组件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校准区在其移动路径上具有第一校准位,所述第二校准区在其移动路径上具有第二校准位;所述第一校准位与所述第二校准位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且均用于供射线穿过;所述校准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驱使所述第一连接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校准区能与所述第一校准位错开或复位至所述第一校准位;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驱使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校准区与所述第二校准位错开或复位至所述第二校准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射线测量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内限定为所述第一校准区,所述第一校准区内设置有第一校准片;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内限定为所述第二校准区,所述第二校准区内设置有第二校准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射线测量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向组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滑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导向组件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射线测量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以及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平丁德甲乔中涛尚允坤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大成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