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行车记录仪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抖动行车记录仪,包括顶座、记录仪本体、安装组件、防抖动组件和定位组件,顶座底部设置有记录仪本体,顶座内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球形槽,球形槽一侧顶部连通有开槽,开槽另一端连通有通孔,通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通孔上下分别连通有滑槽,顶座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球形槽内设置有球体,安装组件设置在顶座和记录仪本体之间,防抖动组件设置在顶座和记录仪本体两侧,定位组件贯穿在顶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发生颠簸时,行车记录仪通过连接件推动活塞,活塞向第二空心筒内挤压空气,而第二空心筒内封闭,使得难以推动,并且提供了缓冲的余地,则减缓了记录仪本体的抖动。则减缓了记录仪本体的抖动。则减缓了记录仪本体的抖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抖动行车记录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行车记录仪
,具体涉及一种防抖动行车记录仪。
技术介绍
[0002]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判定交通事故责任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现有的行车记录仪在使用时安装及拆卸不方便,浪费工作人员的时间,且抗震防抖动性不佳,易松动位移,对行车记录仪的拍摄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抖动行车记录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抖动行车记录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抖动行车记录仪,包括顶座、记录仪本体、安装组件、防抖动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顶座底部设置有记录仪本体,所述顶座内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一侧顶部连通有开槽,所述开槽另一端连通有通孔,所述通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通孔上下分别连通有滑槽,所述顶座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球形槽内设置有球体,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顶座和记录仪本体之间,所述防抖动组件设置在顶座和记录仪本体两侧,所述定位组件贯穿在顶座上;
[0005]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空心筒、条形滑槽、环形滑槽、转杆、轴承座、旋钮和锁块,所述第一空心筒顶部与球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心筒内两侧分别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条形滑槽顶端垂直连通有环形滑槽,所述转杆上还固定有旋钮,所述转杆顶端通入到第一空心筒内,所述转杆顶端两侧分别固定有锁块;
[0006]所述防抖动组件包括第二空心筒、第一连接块、连接件、第二连接块、转轴和活塞,所述第二空心筒为左右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空心筒对称固定在对应的凹槽内,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在记录仪本体顶部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块外侧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通入到第二空心筒内,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另一端固定有与第二空心筒形状大小相适配的活塞;
[0007]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拉柄、拉杆、定位块、滑块和弹簧,所述拉柄设置在通孔外侧,所述拉柄内侧端垂直焊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另一端通过通孔并通入到开槽内,所述拉杆另一端固定有定位块,所述拉杆上下分别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另一端滑动置于滑槽内,所述滑块另一端与滑槽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球体与球形槽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环形滑槽开设在第一空心筒内壁的环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转杆底端通过设置的轴承座与记录仪本体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锁块滑动置于条形滑槽或环形滑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凹槽与第二空心筒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一端通过设置的转轴与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通过设置的转轴与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一侧的形状与球体的球面相适配。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设置的安装组件,转杆在通入第一空心筒前,其防抖动组件的活塞就需要对准第二空心筒,然后转杆的锁块在条形滑槽内滑动,滑动至环形滑槽处,旋动旋钮,旋钮转动带动转杆和锁块转动,将锁块转动至环形滑槽内,实现快速安装锁定,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的防抖动组件,在发生颠簸时,行车记录仪通过连接件推动活塞,活塞向第二空心筒内挤压空气,而第二空心筒内封闭,使得难以推动,并且提供了缓冲的余地,则减缓了记录仪本体的抖动,通过设置的定位组件,需要对记录仪本体的姿态进行微调时,先拉开拉柄,然后转动记录仪本体,使得球体在球形槽内转动,能调节不同的姿态,调节后,松开拉柄,拉柄、拉杆和定位块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定位块挤压在球体上,实现对球体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条形滑槽和环形滑槽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顶座;2、记录仪本体;3、球形槽;4、开槽;5、通孔;6、滑槽;7、凹槽;8、球体;9、第一空心筒;10、条形滑槽;11、环形滑槽;12、转杆;13、轴承座;14、旋钮;15、锁块;16、第二空心筒;17、第一连接块;18、连接件;19、第二连接块;20、转轴;21、活塞;22、拉柄;23、拉杆;24、定位块;25、滑块;2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若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实施例1:
[0029]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
‑
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抖动行车记录仪,包括顶座1、记录仪本体2、安装组件、防抖动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顶座1底部设置有记录仪本体2,所述顶座1内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球形槽3,所述球形槽3一侧顶部连通有开槽4,所述开槽4另一端连通有通孔5,所述通孔5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通孔5上下分别连通有滑槽6,所述顶座1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7,所述球形槽3内设置有球体8,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顶座1和记录仪本体2之间,所述防抖动组件设置在顶座1和记录仪本体2两侧,所述定位组件贯穿在顶座1上;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空心筒9、条形滑槽10、环形滑槽11、转杆12、轴承座13、旋钮14和锁块15,所述第一空心筒9顶部与球体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心筒9内两侧分别开设有条形滑槽10,所述条形滑槽10顶端垂直连通有环形滑槽11,所述转杆12上还固定有旋钮14,所述转杆12顶端通入到第一空心筒9内,所述转杆12顶端两侧分别固定有锁块15,通过设置的安装组件,转杆12的锁块15在条形滑槽10内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抖动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座(1)、记录仪本体(2)、安装组件、防抖动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顶座(1)底部设置有记录仪本体(2),所述顶座(1)内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球形槽(3),所述球形槽(3)一侧顶部连通有开槽(4),所述开槽(4)另一端连通有通孔(5),所述通孔(5)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通孔(5)上下分别连通有滑槽(6),所述顶座(1)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7),所述球形槽(3)内设置有球体(8),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顶座(1)和记录仪本体(2)之间,所述防抖动组件设置在顶座(1)和记录仪本体(2)两侧,所述定位组件贯穿在顶座(1)上;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空心筒(9)、条形滑槽(10)、环形滑槽(11)、转杆(12)、轴承座(13)、旋钮(14)和锁块(15),所述第一空心筒(9)顶部与球体(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心筒(9)内两侧分别开设有条形滑槽(10),所述条形滑槽(10)顶端垂直连通有环形滑槽(11),所述转杆(12)上还固定有旋钮(14),所述转杆(12)顶端通入到第一空心筒(9)内,所述转杆(12)顶端两侧分别固定有锁块(15);所述防抖动组件包括第二空心筒(16)、第一连接块(17)、连接件(18)、第二连接块(19)、转轴(20)和活塞(21),所述第二空心筒(16)为左右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空心筒(16)对称固定在对应的凹槽(7)内,所述第一连接块(17)固定在记录仪本体(2)顶部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块(17)外侧端设置有连接件(18),所述连接件(18)另一端通入到第二空心筒(16)内,所述连接件(18)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9),所述第二连接块(19)另一端固定有与第二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涛,张文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进业智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