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其安装于旋转轴上,用于传导旋转轴上承载的物体的静电,包括:主体部,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收容于旋转轴的内腔内,第二连接块的内部嵌有一轴承,第二连接块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抵接;轴心,其插接固定在轴承的内圈,使得轴心相对于第二连接块自由地旋转,轴心的端部设置有接地线;以及弹性固定架,其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块的远离第二连接块的端部,并且位于旋转轴的内腔内,当弹性固定架插入旋转轴的内腔时,弹性固定架的侧翼受旋转轴的内腔的内壁的挤压而收缩变形,从而产生对旋转轴的内腔的张力。而产生对旋转轴的内腔的张力。而产生对旋转轴的内腔的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及旋转轴静电传导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静电消除技术,具体为一种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以及旋转轴静电传导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高科技的电子产业,半导体、平面液晶显示器、光电子和生物医学都在无尘车间生产,大量的绝缘设备、设备和工具是重要的静电电荷源,而静电释放容易造成电路击穿破坏、微粒吸附影响。例如在面板生产线上,对面板各个生产环节的微粒附着量有较高的要求,当面板带静电时,会导致其表面附着更多的微粒,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面板的静电。
[0003]现有技术中,在平面液晶显示器无尘车间生产中,通常是依靠滚轴与导电刷的接地能力去达到清除静电效果。具体而言,常用纤维导电类毛刷将传送轴互相导通,再通过导电刷金属外壳连接地线从而保证接地良好。然而,滚轴需要与导电刷接触,才能将静电传至导电刷,于滚轴旋转过程中,导电刷可能因滚轴的相对摩擦容易产生微粒剥落,从而对面板的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旋转轴上的除静电接地装置,解决了面板生产线上滚轮轴的静电难以有效导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其安装于旋转轴上,用于传导所述旋转轴上承载的物体的静电,包括:主体部,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收容于所述旋转轴的内腔内,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内部嵌有一轴承,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内壁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抵接;轴心,其插接固定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使得所述轴心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块自由地旋转,所述轴心的端部设置有接地线;以及弹性固定架,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端部,并且位于所述旋转轴的内腔内,当所述弹性固定架插入所述旋转轴的内腔时,所述弹性固定架的侧翼受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内腔的内壁的挤压而收缩变形,从而产生对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内腔的张力。
[0006]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固定架包括底部和从所述底部的两侧折弯延伸的两个所述侧翼,两个所述侧翼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两侧,并且所述侧翼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内腔内壁凸起设置.
[0007]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围的两侧翼向外侧倾斜设置。
[0008]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侧翼大致呈人字形结构。
[0009]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块呈圆柱状,所述第二连接块从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突出延伸形成。
[0010]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直径,从而所
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形成为台阶状的结构。
[0011]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所述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且大于所述旋转轴的内腔的内径。
[0012]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心沿背对所述弹性固定架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第二连接块外。
[0013]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所述弹性固定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14]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旋转轴静电传导系统,包括:机架、非接触式动力传送机构、上述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旋转轴、滚轮,所述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分别安装于每根所述旋转轴中,所述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通过所述轴心的端部上的所述接地线与相邻的所述旋转轴上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导通连接,并使所述接地线接地。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在与旋转轴同轴旋转时不影响接地线,能够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且本技术提供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取消了导电刷,避免了因导电刷的磨耗产生金属微粒,降低了金属微粒导致产品不良的风险,减少了人员针对导电刷保养的工时,能够节省人力,同时,由于减少了导电刷这样的易磨损件的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可以长期不更换,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应用于旋转轴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的主视图。
[0019]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静电传导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第一实施方式][0024]请先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10
应用于旋转轴5上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面板输送线包括面板3、滚轮4和旋转轴5。旋转轴5的端部为空心轴,而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10设置在旋转轴5端部的内腔里。旋转轴5与滚轮4连接,以搬运滚轮4上的面板3。
[0025]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应用于旋转轴5上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10包括主体部11、轴心12和弹性固定架13。主体部11安装于旋转轴5端部,弹性固定架13收容于旋转轴5端部的内腔内,而轴心12一部分露在旋转轴5端部外。
[0026]主体部11包括第一连接块111和第二连接块113。第一连接块111呈圆柱状,第二连接块113从第一连接块111一侧突出延伸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块111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块113的直径,从而第一连接块111和第二连接块113形成台阶状的结构。第一连接块111收容于旋转轴5端部的内腔内。
[0027]第一连接块111的远离第二连接块11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弹性固定架13。其中,弹性固定架13呈大致U形状,该U形状半包围着第一连接块111。弹性固定架13包括底部131和从U形底部131的两侧折弯延伸的两个侧翼133。所述弹性固定架13的U形底部131通过螺钉16与第一连接块111的远离第二连接块113的一侧连接。两个侧翼133从底部131的两侧折弯延伸并折弯延伸形成,即,侧翼133大致呈人字形结构,也就是侧翼133朝向旋转轴5的内腔内壁凸起设置。两个侧翼133位于第一连接块111的两侧。通过将弹性固定架13插入旋转轴5的内腔,使弹性固定架13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其安装于旋转轴上,用于传导所述旋转轴上承载的物体的静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收容于所述旋转轴的内腔内,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内部嵌有一轴承,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内壁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抵接;轴心,其插接固定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使得所述轴心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块自由地旋转,所述轴心的端部设置有接地线;以及弹性固定架,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端部,并且位于所述旋转轴的内腔内,当所述弹性固定架插入所述旋转轴的内腔时,所述弹性固定架的侧翼受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内腔的内壁的挤压而收缩变形,从而产生对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内腔的张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定架包括底部和从所述底部的两侧折弯延伸的两个所述侧翼,两个所述侧翼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两侧,并且所述侧翼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内腔内壁凸起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围的两侧翼向外侧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轴静电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大致呈人字形结构。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叶权,陈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超视界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