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镍带褶皱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244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镍带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消除镍带褶皱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工作台体,工作台体上设有条形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有以下组件:驱动电机一,转动贯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体上的条形通孔内,用于实现镍带的运移;褶皱推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调节螺杆一、驱动电机一以及镍带运输组件的设置,实现镍带在褶皱推压组件与软化组件之间不断调节,配合软化组件的设置,使得镍带得到升温软化处理,为后续的褶皱消除提供有效保证,并在褶皱推压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对软化后的镍带表面进行几近无损的褶皱消除,消除镍带表面褶皱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镍带在褶皱消除过程中产生的损耗,保证良品率,从而提高了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除镍带褶皱的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镍带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消除镍带褶皱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尤其耐氯离子和碱的腐蚀,在冷、热状态下均有很好的压力加工性能,镍作为加工材广泛应用于氯碱化工等行业。
[0003]褶皱是镍带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其主要是由晶粒不均匀引起的。镍带材由于其优异的电磁性能,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现有技术在处理镍带表面褶皱时,通常多次退火冷轧等工序,在此过程中高温的镍带在不断地温度剧烈变化过程中容易发生脆性断裂,从而使得其表面褶皱消除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损耗,进而影响实际的利用率,还容易造成良品率下降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消除镍带褶皱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消除镍带褶皱的方法及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包括工作台体,工作台体上设有条形通孔,所述设有以下组件:
[0007]驱动电机一,转动贯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体上的条形通孔内,用于实现镍带的运移;
[0008]褶皱推压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顶端一侧,且所述褶皱推压组件上设有用于按压镍带表面褶皱的推压机构;
[0009]软化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顶端另一侧,且所述软化组件内设有用于对镍带进行高温加热软化的加热丝;
[0010]还包括:
[0011]镍带运输组件,螺纹配合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杆一的表面,所述镍带运输组件上设有用于运输承载镍带的限位架;
[0012]调节螺杆一,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的侧面,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电机一,实现所述镍带运输组件带动镍带运行,实现整体的操作过程;
[0013]检测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顶端一侧边缘处,用于检测褶皱消除程度,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顶端的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的中部下侧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抵触弹簧,且所述抵触弹簧的顶端抵触有与所述检测支架底端固定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架,且所述连接架的底端转动设置有用于检测镍带表面褶皱消除情况的检测辊;所述检测支架的侧面上部安装有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的显示屏,方便将检测辊检测过程产生的力量变化进行反馈。
[001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褶皱推压组件包括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
的顶端中部设有驱动电机二,且所述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底端贯穿所述U形支架并同轴连接有调节螺杆二,所述调节螺杆二的外侧下部螺纹套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推压机构的螺纹套筒;
[0015]所述U形支架的两侧内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向槽,并在导向槽处滑动连接有用于稳定螺纹套筒移动的导向杆。
[001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压机构包括工形板,所述工形板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偏转板,所述偏转板的底端设有凹口,并在凹口处转动连接有用于按压镍带表面褶皱的推压辊;
[0017]所述工形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的两侧与对应的偏转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复位的复位弹簧。
[0018]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化组件包括软化罩,所述软化罩呈U形,且所述软化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安装支架,且所述安装支架的外侧均套设有用于对软化组件内部升温的加热丝。
[001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化罩的顶端两侧均设有竖直方向的插孔,并在插孔处插设有用于封堵软化罩的保温板,实现对软化罩内部的有效保温处理;
[0020]所述软化罩的两侧均穿设有用于抵触所述保温板的抵触螺钉,方便对保温板的位置进行锁止固定。
[002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镍带运输组件包括用于承载镍带的运输板,所述运输板的顶端设有用于限定镍带位置的限位架。
[002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输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一外侧的螺纹套管,且所述运输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上均设有若干组用于降低摩擦的助力珠;
[0023]所述工作台体在条形通孔的两侧内壁处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所述助力珠滑动的导向槽。
[0024]消除镍带褶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S1、首先将镍带放置在运输板表面,并将其限制于限位架内部;
[0026]步骤S2、启动调节螺杆一,带动驱动电机一旋转,进而在驱动电机一与螺纹套管之间扭矩配合导向条和助力珠的设置,使得限位的镍带移动至软化组件的下方内部;
[0027]步骤S3、调节保温板的位置,使得软化组件得到有效封堵处理,实现较好保温处理,并对加热丝进行通电处理,而后使得位于内部的镍带得到一定程度的软化;
[0028]步骤S4、调节保温板的位置,并启动调节螺杆一,使得镍带运输组件带动镍带移动至褶皱推压组件的下方,位置调节完毕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二,实现调节螺杆二的旋转,在调节螺杆二与螺纹套筒的扭矩作用下配合导向杆,实现推压机构的下降,当推压机构与镍带表面接触后,在压力作用下,使得推压辊与镍带表面接触,并带动偏转板进行张开,从而将推压辊在镍带表面各处进行推压处理,使得表面褶皱升温软化后的镍带得到推压抚平,如此往复,实现对镍带表面褶皱的有效平滑处理;
[0029]步骤S5、当步骤S4中镍带表面温度下降后,褶皱发生硬化,重复步骤S1

S4,进而有效实现对镍带表面的褶皱的有效消除;
[0030]步骤S6、将消除褶皱的镍带移动至检测组件的下方,通过移动镍带,使其与检测辊
接触,从而使得伸缩杆整体发生伸缩调节,带动抵触弹簧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发生力量变化,根据压力传感器反馈至显示屏处的数据变化来检测实际的褶皱消除质量。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2]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调节螺杆一、驱动电机一以及镍带运输组件的设置,实现镍带在褶皱推压组件与软化组件之间不断调节,配合软化组件的设置,使得镍带得到升温软化处理,为后续的褶皱消除提供有效保证,并在褶皱推压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对软化后的镍带表面进行几近无损的褶皱消除,消除镍带表面褶皱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镍带在褶皱消除过程中产生的损耗,保证良品率,从而提高了效益。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消除镍带褶皱的方法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的褶皱推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的推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的软化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的软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的镍带运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包括工作台体(1),工作台体(1)上设有条形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有以下组件:驱动电机一(3),转动贯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体(1)上的条形通孔内,用于实现镍带的运移;褶皱推压组件(4),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1)顶端一侧,且所述褶皱推压组件(4)上设有用于按压镍带表面褶皱的推压机构(46);软化组件(5),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1)顶端另一侧,且所述软化组件(5)内设有用于对镍带进行高温加热软化的加热丝(54);还包括:镍带运输组件(6),螺纹配合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杆一(2)的表面,所述镍带运输组件(6)上设有用于运输承载镍带的限位架(62);调节螺杆一(2),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1)的侧面,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电机一(3),实现所述镍带运输组件(6)带动镍带运行,实现整体的操作过程;检测组件(7),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1)顶端一侧边缘处,用于检测褶皱消除程度,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体(1)顶端的检测支架(71),所述检测支架(71)的中部下侧设有伸缩杆(73),所述伸缩杆(73)的外侧套设有抵触弹簧(76),且所述抵触弹簧(76)的顶端抵触有与所述检测支架(71)底端固定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伸缩杆(73)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架(74),且所述连接架(74)的底端转动设置有用于检测镍带表面褶皱消除情况的检测辊(75);所述检测支架(71)的侧面上部安装有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的显示屏(72),方便将检测辊(75)检测过程产生的力量变化进行反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推压组件(4)包括U形支架(41),所述U形支架(41)的顶端中部设有驱动电机二(43),且所述驱动电机二(43)的输出轴底端贯穿所述U形支架(41)并同轴连接有调节螺杆二(42),所述调节螺杆二(42)的外侧下部螺纹套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推压机构(46)的螺纹套筒(45);所述U形支架(41)的两侧内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向槽,并在导向槽处滑动连接有用于稳定螺纹套筒(45)移动的导向杆(4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机构(46)包括工形板(461),所述工形板(461)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偏转板(462),所述偏转板(462)的底端设有凹口,并在凹口处转动连接有用于按压镍带表面褶皱的推压辊(465);所述工形板(46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63),且所述连接板(463)的两侧与对应的偏转板(46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复位的复位弹簧(46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镍带褶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组件(5)包括软化罩(51),所述软化罩(51)呈U形,且所述软化罩(5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安装支架(55),且所述安装支架(55)的外侧均套设有用于对软化组件(5)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康林覃超朱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