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399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包括内绑带、缝制于内绑带外表面的外防护罩、设于内绑带和外防护罩之间的充气气囊、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连接在外防护罩外表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设有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座内部的置物槽、设于置物槽内部的隔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充气气囊充气后,可以辅助使用者在外力拉动下进行翻身,将支撑座连接固定在外防护罩上,在充气气囊和支撑座的支撑作用下便于辅助使用者翻身,并可通过支撑座将使用者身体的骨盆位置处支撑起一定的高度,能给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使用会更加便利,且通过按摩组件还可对使用者身体进行按摩,功能较多,使用便捷。使用便捷。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


[0001]本技术属于骨盆带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

技术介绍

[0002]骨盆带也称骨盆矫正带,是利用一种物理方法矫正骨盆的方法,骨盆带主要用于产后骨盆的矫正和骨盆外伤的固定护理。
[0003]现有技术中的骨盆带多是由弹力绷带和固定在弹力绷带上的排扣构成,为了方便使用者翻身还会在骨盆带上设置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在充气后膨胀,膨胀后可起支撑作用,以便于辅助使用者在外力拉动下翻身,但是充气气囊内气体是流动的,压在使用者身体下方部分中的气体会向其他方向流动,支撑不稳定,并且容易被压瘪,压瘪后使用者身体便会贴合在床体上,或是距离床体很近,医护人员手部不方便从使用者身体下方穿过,留给医护人员进行其他护理操作的操作空间很小,会存在较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带有辅助翻身充气气囊的骨盆带,其在使用的时候,充气气囊对使用者身体支撑不稳定,并且容易被压瘪,压瘪后使用者身体便会贴合在床体上,或是距离床体很近,医护人员手部不方便从使用者身体下方穿过,留给医护人员进行其他护理操作的操作空间很小,存在较多不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包括内绑带、缝制于内绑带外表面的外防护罩、设于内绑带和外防护罩之间的充气气囊、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连接在外防护罩外表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设有按摩组件;
[0007]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座内部的置物槽、设于置物槽内部的隔断板、若干个均匀分布并垂直贯穿隔断板的转轴、设于置物槽内部并在支撑座连接外防护罩后用于与外防护罩外表面相贴合的支撑垫、设于转轴靠近支撑垫一端的按摩头组件,所述转轴与支撑座和隔断板均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动力件驱动转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按摩头组件包括与转轴靠近支撑垫一端相连接的按摩板、若干个与按摩板转动连接的按摩滚珠。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支撑座内部开设有固定槽。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转轴上均套设有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轴远离支撑垫的一端相连接的电机,相邻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电机设于固定槽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充气气囊上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内设有单向阀,所述充气管远离充气气囊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塞。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绑带和外防护罩之间位于内绑带和外防护罩的首尾两端均设有用于连接内绑带和外防护罩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内绑带首端和外
防护罩尾端设有用于连接内绑带和外防护罩的第三连接件。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绑带内表面缝制有口袋,所述口袋开口位置处通过魔术贴与内绑带内表面相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中充气气囊充气后,可以辅助使用者在外力拉动下进行翻身,将支撑座连接固定在外防护罩上,在充气气囊和支撑座的支撑作用下便于辅助使用者翻身,并可通过支撑座将使用者身体的骨盆位置处支撑起一定的高度,能给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使用会更加便利,且通过按摩组件还可对使用者身体进行按摩,功能较多,使用便捷;
[0016]2)本技术通过按摩滚珠转动对支撑垫形成按摩挤压的作用,支撑垫将该按摩挤压的作用传递至外防护罩,并通过外防护罩依次传递至充气气囊和内绑带,从而对使用者身体进行按摩,在充气气囊内气体的流动作用下,使得该按摩挤压作用传递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座的俯剖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内绑带、充气气囊、外防护罩的立体图。
[0020]图中:1、内绑带;2、充气气囊;3、外防护罩;4、第一连接件;5、充气管;6、密封塞;7、第二连接件;8、支撑座;9、置物槽;10、隔断板;11、转轴;121、按摩板;122、按摩滚珠;13、齿轮;14、固定槽;15、电机;16、支撑垫;17、第三连接件;18、口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包括内绑带1、缝制于内绑带1外表面的外防护罩3、设于内绑带1和外防护罩3之间的充气气囊2、通过第二连接件7活动连接在外防护罩3外表面的支撑座8,所述支撑座8内部设有按摩组件;
[0023]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座8内部的置物槽9、设于置物槽9内部的隔断板10、若干个均匀分布并垂直贯穿隔断板10的转轴11、设于置物槽9内部并在支撑座8连接外防护罩3后用于与外防护罩3外表面相贴合的支撑垫16、设于转轴11靠近支撑垫16一端的按摩头组件,所述转轴11与支撑座8和隔断板10均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1通过动力件驱动转动。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7为子母扣、拉链,支撑座8的两侧壁均是斜坡状的。
[0025]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头组件包括与转轴11靠近支撑垫16一端相连接的按摩板121、若干个与按摩板121转动连接的按摩滚珠122。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8内部开设有固定槽14,用于固定电机15的。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1上均套设有齿轮13、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轴11远离支撑垫16的一端相连接的电机15,相邻所述齿轮13相互啮合,所述电机15设于固定槽14内部。
[0028]使用的时候,将内绑带1、充气气囊2以及外防护罩3这个整体固定在使用者身体骨盆位置处,需要翻身的时候,通过充气管5对充气气囊2内部进行充气,充气气囊2充气后膨胀起来,对使用者形成支撑,然后将支撑座8通过第二连接件7与内绑带1连接固定,然后拉动外防护罩3或者使用者身体即可在充气气囊2的支撑作用和支撑座8的支撑作用下实现辅助使用者翻身,在翻身之后,支撑座8与床体接触,此时可通过支撑座8对使用者形成支撑作用,此时支撑座8可以将使用者支撑起一定高度,相对于只使用充气气囊2支撑使用者,其稳定性会更好,且能够将使用者身体的骨盆位置处支撑起一定的高度,能给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使用会更加便利,并且还可同按摩组件对使用者进行按摩,首先启动电机15,电机15工作会带动与其相连接的转轴11转动,转轴11转动会通过齿轮13带动其余的转轴11一起转动,转轴11转动会带动按摩板121和按摩滚珠122一起转动,其中按摩滚珠122相对于按摩板121还可以自转,通过按摩滚珠122对支撑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绑带(1)、缝制于内绑带(1)外表面的外防护罩(3)、设于内绑带(1)和外防护罩(3)之间的充气气囊(2)、通过第二连接件(7)活动连接在外防护罩(3)外表面的支撑座(8),所述支撑座(8)内部设有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座(8)内部的置物槽(9)、设于置物槽(9)内部的隔断板(10)、若干个均匀分布并垂直贯穿隔断板(10)的转轴(11)、设于置物槽(9)内部并在支撑座(8)连接外防护罩(3)后用于与外防护罩(3)外表面相贴合的支撑垫(16)、设于转轴(11)靠近支撑垫(16)一端的按摩头组件,所述转轴(11)与支撑座(8)和隔断板(10)均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1)通过动力件驱动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气囊(2)与内绑带(1)或外防护罩(3)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翻身的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组件包括与转轴(11)靠近支撑垫(16)一端相连接的按摩板(121)、若干个与按摩板(121)转动连接的按摩滚珠(1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珊珊姚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