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流互感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轮发电机组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二次线圈、二次接线盒及安装板,其中安装板为圆形结构,二次线圈固定在安装板上且与安装板同心,二次接线盒固定在安装板上且位于二次线圈的外侧,二次接线盒内设有二次出线板,二次出线板上设有二次接线螺柱,二次线圈通过二次绕组引线与二次接线螺柱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重量轻、散热条件好、安装灵活,绝缘耐热等级高,保证互感器能够在空间陕小,环境温度高的条件下长期安全运行。长期安全运行。长期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绕制方法及套管式电流互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流互感器
,具体地说是一种套管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绕制方法及套管式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绕制方法均为减极性绕制,很容易致使绕制时靠近铁心的二次绕组温度过高,温升过高,导致产品的性能下降。同时存在漆包圆铜线未均匀排布绕制在磁芯上,导致产品内部磁场不均匀,出现互感器铁心局部饱和,造成成品的不合格率较高。现有的二次线圈受临相干扰影响较大,也会造成成品的不合格率较高。
[0003]发电机出口汽轮发电机组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是安装在火力发电机组出线端及中性点端位置,用于测量电流、电能或继电保护的设备,安装方式多数采用套装的形式,4
‑
5台组合安装。目前该互感器安装空间陕小,邻相磁场干扰强,环境温度高,散热条件差,绝缘耐热等级高,且产品体积大、质量重,拆装困难,以上诸多问题始终是困扰互感器设计人员及现场电力系统检修人员,成为发电机出口专用互感器发展中所迫切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绕制方法及套管式电流互感器,以解决现有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绕制方法存在产品性能低和产品内部磁场不均匀的问题,以及解决现有发电机出口专用的大电流互感器体积大、质量重、拆装困难及邻相磁场干扰强铁芯局部易饱和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套管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分层交错绕制多组屏蔽绕组,多组屏蔽绕组依次串联;
[0008]绕制二次主绕组,二次主绕组的始端与屏蔽绕组串联,将二次主绕组绕制在屏蔽绕组的外侧。
[0009]每组所述屏蔽绕组为由两根导线反向绕制相同匝数的对称结构。
[0010]所述屏蔽绕组的绕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11]两根导线的始线焊接;
[0012]一根导线沿铁芯左半部分左绕向绕制,绕制N1匝后绕到180
°
处,再回绕绕制N1‑
5匝,绕至始线处;
[0013]另一根导线沿铁芯右半部分右绕向绕制,绕制N1匝后绕到180
°
处,再回绕N1‑
5匝,绕至始线处;
[0014]两根导线的末线沿线圈外径逆时针方向拉线至距始线90
°
处,两根导线的末线焊接到一起,完成第一组屏蔽绕组;
[0015]拉线的一根导线沿铁芯上半部分右绕向绕制,绕制N3匝,绕到对面180
°
处,再回绕
N3‑
5匝,绕至拉线的始线处;
[0016]拉线的另一根沿铁芯下半部分左绕向绕制,绕制N3匝,绕到对面180
°
处,再回绕N3‑
5匝,绕至拉线的始线处,完成第二组屏蔽绕组;
[0017]第二组屏蔽绕组的末线焊在一起。
[0018]所述第一组屏蔽绕组的匝数选择公式:
[0019][0020]式中:C为绕制前线圈内圆周长;D为线规直径;K为绕制系数;
[0021]所述第二组屏蔽绕组的匝数选择公式:
[0022][0023]式中:C1为第一组屏蔽绕组包扎后线圈内圆周长;D1为线规直径;K1为绕制系数。
[0024]所述二次主绕组的始线与第二组屏蔽绕组的末线焊接,所述二次主绕组绕向为左绕向。
[0025]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套管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如上所述方法绕制的二次绕组,二次绕组绕制于圆环型的铁芯上,二次绕组的外侧包扎有绝缘层。
[0026]所述二次绕组包括二次主绕组和多组屏蔽绕组,其中多组屏蔽绕组多层交错绕制,每组屏蔽绕组为由两根导线反向绕制相同匝数的对称结构。
[0027]所述的套管式电流互感器还包括安装板和二次接线盒,其中安装板为圆环形结构,所述二次绕组通过绑扎带同心安装在安装板上,二次接线盒设置于安装板上,二次接线盒内设有二次出线板,二次出线板上设有二次接线螺柱,所述二次绕组通过二次绕组引线与二次接线螺柱连接。
[0028]所述二次接线螺柱的材质为铜;所述二次出线板采用环氧树脂材质,所述二次接线螺柱与所述二次出线板浇注成一体。
[0029]所述绝缘层包括由内到外设置的绝缘漆和绝缘薄膜。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31]1.体积小、重量轻、散热条件好,安装灵活:本专利技术优化结构设计,结构更加紧凑,用户安装时,可以有效节省多台组合安装时的高度空间;同时绝缘耐热等级高,保证互感器能够在空间陕小,环境温度高的条件下长期安全运行。
[0032]2.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绕组内部均设有N对一定匝数的对称屏蔽绕组,屏蔽绕组均匀绕制在二次线圈内层,磁场分布均匀,不会出现互感器铁芯局部饱和,保证产品合格率。
[0033]3.绝缘稳定、操作安全:本专利技术的二次出线板为环氧树脂材质,二次接线螺柱与二次出线板浇注成一体,用户使用时二次接线螺柱与二次接线盒之间绝缘良好,保证操作更加安全。
[0034]4.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绕组内部均设有N对一定匝数的对称屏蔽绕组,且每对屏蔽绕组中的两个线为反方向、均匀绕制在二次线圈内层,抵消掉临相电流产生的杂散磁通,屏蔽邻相电流的磁场对其影响,以防互感器铁心局部饱和、互感器性能恶化。
[0035]5.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绕组内部均设有N对一定匝数的对称屏蔽绕组,屏蔽绕组的电流密度很低,屏蔽绕组的本身的温度也不会很高,完全满足互感器的温升要求,不会发热。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组屏蔽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组屏蔽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图3的左视图;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接线盒的安装示意图;
[0042]图7为图6的后视图。
[0043]图中:1
‑
铁芯;2
‑
二次绕组;3
‑
二次接线盒;4
‑
后盖;5
‑
前盖;6
‑
二次接线螺柱;7
‑
二次出线板;8
‑
标牌;9
‑
绑扎带;10
‑
安装板;11
‑
绝缘漆;12
‑
绝缘薄膜;13
‑
沉头孔;14
‑
胶塞;15
‑
二次绕组引线;16
‑
封盖螺钉;17
‑
进线口;18
‑
接地螺栓;19
‑
接地标识;20
‑
警告标识牌;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层交错绕制多组屏蔽绕组,多组屏蔽绕组依次串联;绕制二次主绕组,二次主绕组的始端与屏蔽绕组串联,将二次主绕组绕制在屏蔽绕组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屏蔽绕组为由两根导线反向绕制相同匝数的对称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绕组的绕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两根导线的始线焊接;一根导线沿铁芯左半部分左绕向绕制,绕制N1匝后绕到180
°
处,再回绕绕制N1‑
5匝,绕至始线处;另一根导线沿铁芯右半部分右绕向绕制,绕制N1匝后绕到180
°
处,再回绕N1‑
5匝,绕至始线处;两根导线的末线沿线圈外径逆时针方向拉线至距始线90
°
处,两根导线的末线焊接到一起,完成第一组屏蔽绕组;拉线的一根导线沿铁芯上半部分右绕向绕制,绕制N3匝,绕到对面180
°
处,再回绕N3‑
5匝,绕至拉线的始线处;拉线的另一根沿铁芯下半部分左绕向绕制,绕制N3匝,绕到对面180
°
处,再回绕N3‑
5匝,绕至拉线的始线处,完成第二组屏蔽绕组;第二组屏蔽绕组的末线焊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屏蔽绕组的匝数选择公式:式中:C为绕制前线圈内圆周长;D为线规直径;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昌,王仁焘,陈连友,高琦,初立成,于德强,马恩娟,傅维聪,周顺开,郐小娟,姚远,王小艳,李云,刘巧玲,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